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活动招募 上海动物园《城市里的野生小兽》自然课堂
发布时间:2019/3/20 14:02:57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d_副本.jpg

f_副本.jpg

猪獾2.jpg


展示上海及周边地区野生动物的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终于要在下个月正式开放啦!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工作人员们还在对乡土动物区内各展区细节进行调试和完善,请大家耐心等待;在这期间,游客们也可以对即将正式展出的动物们进行一轮预习。比如,这里面比较容易搞混的三种小型兽类。

有一种动物,长着个猪鼻子,吼叫声也像猪,但却不是猪,它就是猪獾。猪獾是一种听觉和嗅觉异常灵敏的动物,它昼伏夜出,在野外很难一见它的尊容。在《山海经·南山二经》记载有“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见则其县多土功。”经《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考证“貍力”就是猪獾。

上海曾经有个猪獾墩始筑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原名大洪墩。清乾隆年间( 1711年~1799年)到清末,大洪墩和其它沿海各墩一样被陆续裁撤而成为荒墩,此后杂草丛生,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其中尤以猪獾居多,故在民间又被称为猪獾墩。城市发展和人为捕杀是猪獾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猪獾已被我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即“三有动物”。

猪獾还有个亲戚,叫狗獾。狗獾是现在上海市境内体型最大的野生哺乳动物。上海曾经是狗獾栖息地,但由于城市发展和人为捕杀,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野生狗獾的数量开始不断减少。狗獾的洞巢十分复杂,常分主洞巢与次级洞巢,每个家族占据一个主洞巢,主洞巢通常有多个洞口,许多洞巢最多达到50-100个洞口,经几代狗獾挖掘,地下甚至建成了数百米的隧道。次级洞巢一般洞口较少,通常仅作为个体的躲避地及觅食的临时停留点。

上海还有一位常驻小型兽类居民,如果一下认不出,别急,它的大名一定听过!每个人都知道一个成语“一丘之貉”,说的就是这位居民——貉。貉最早是东亚特有动物,在20世纪初才被引入欧洲。主产中国、前苏联、朝鲜、日本、蒙古等国,分许多亚种。因为长相和浣熊有点相似,常常被认错。

小型兽类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小型动物的数量,同时也会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它们挖掘的洞穴在废弃之后也会给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

原定于2月9日开讲的本期自然课堂由于报名系统原因未能成功举办,因而延期至本周六3月23日进行,关于乡土动物区的这几种小型兽类的生活习性、丰容趣事还有最佳观察时间,你想知道吗?

《城市里的野生小兽》自然课堂

活动时间:3月23日(周六)13:30

活动地点:上海动物园科普大讲坛

主讲嘉宾:张姝

参加对象:6岁以上(儿童须大人陪同,保证听讲座纪律)

活动费用:免费

报名方式:上海动物园微信公众号

主讲人介绍:张姝,农学硕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动物园食肉队技术员。喜欢动物,2013年毕业就来到动物园工作,饲养过狐狸、浣熊、水獭等小朋友,也“服侍”过棕熊、黑熊等大家伙。还有幸与“萌神”小熊猫“共事”,是国宝大熊猫的现任铲屎官。主要负责食肉动物的动物丰容工作,提高动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