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用社区治理理念走通垃圾分类之路
发布时间:2019/9/28 3:00: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640.webp (2).jpg

近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光荣获评2019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乡)。作为全国第一座工人新村,也是全市首个试点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开启生活垃圾三分类的街道,曹杨新村街道的20个居民区,150多名干部,1500多名志愿者不辞辛苦,每日定时定点坚守岗位,用社区治理的方法与理念,打破老龄化社区垃圾分类的严峻态势,走出了不一样的垃圾分类局面。

推动与帮助,治理阵营的扩充

垃圾分类正式推行后,一日可回收物就要赶超以前一周的量。清扫员可能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更高的成本进行处理。我们就在想:这些节约出来的时间如果能够放在垃圾箱房的维护管理与居民投放的指导上,那分类与洁净程度必然有所提升。多方走访下,我们找到了蓝鲸资源再生公司,对可回收物进行上门回收。我们也向曹杨辖区所有物业单位的清扫员进行协商,最后他们同意并承诺加入到垃圾分类运维的队伍中。

跨界与转型,治理队伍的提升

在曹杨一村的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转机。“花甲天使”项目,是曹杨社区公益基金会连续3年资助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由华师大社会学系吴同教授指导,社会组织运营。通过年轻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形式,在曹杨一村有着较高的人气。而今年垃圾分类的推广,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大难题。从正确的分类,到后期的投放,许多老人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而在工作人员的细心引导下,花甲天使的志愿者开始学起垃圾分类,不仅除了日常的照料,还帮这些高龄老人们“代扔垃圾”。

习惯养成,从小孩向成人的影响

机缘巧合下,在外出学习垃圾分类的一场会议上,结识徐汇爱邦公益,他们提出的“垃圾分类手账”,21天习惯养成与手账图形记忆都获得了基金会的青睐。玩玩闹闹中学习并理解垃圾分类,回到家中打卡的荣誉感促使孩子们带动家里的家长一起分类,把分类从任务变成游戏,孩子喜欢,家长也乐意陪伴。

引导激励,从管理向治理的潜移

“只要坚持21天分类并到居委会打卡就能获得一份崇明直运的蔬菜”这样一项举措引起了老百姓的注意。社区的大部分人群对于垃圾分类并不排斥,仅仅因为需要改变生活习惯而不适从。于是主动参与的奔走相告;志愿者看到没有分类的居民,也会多嘴一句。在这样的连锁反应之下,居民内心就给自己一个理由:坚持了就会有收获。最后21天过去,有3500+居民完成了21天的打卡,约占整个曹杨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