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红色基因加分类订制 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发布时间:2019/8/21 15:54:32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的笃板,敲起来;

今朝不拿别的谈,讲一讲垃圾分类好处多。

垃圾分类有必要,它的好处真不少;

分清四色垃圾桶,细心分类再利用。

红黑蓝咖啡分得清,垃圾分类靠大家;

和谐生活环境好,造福人人你我他。”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伴随着清脆的快板声,来自淮海中路街道复兴社区的志愿者团队把擅长的曲艺文化与垃圾分类宣传相结合,一段原创快板《垃圾分类造福人类》,把垃圾如何分类讲得通俗易懂。在淮海中路街道,居民自主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创意活动不胜枚举。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457.jpg

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淮海中路街道,辖区内坐落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石库门典型建筑——尚贤坊、沪上天台宗代表——法藏讲寺,也拥有着堪称现代时尚地标的——新天地。

但同时,淮海中路街道也是老城厢石库门比较集聚的区域,二级以下旧里成片,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狭小,还有2600多户居民手拎马桶生活。因此,如何在老旧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淮海中路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一小区一方案的“定制”解居民“个性难题”

“这算什么嘛,家门口的垃圾桶没有了,每天要拎袋臭烘烘的垃圾跑这么远,垃圾房定时开,还不能随到随扔。”起初听说社区要试点垃圾分类,居民都炸开了锅。

大华居委党总支书记周利群表示,“由于社区空间有限,能放下的垃圾投放点就那么多,而社区里的独居老年人又多,拎着垃圾走几百米对他们来说的确不方便,尤其遇上恶劣天气更是麻烦。”

为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社区不仅在设置垃圾箱房上下功夫,还通过每天上门收取垃圾的方式,方便高龄独居老人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05.jpg

解决了独居老人问题,年轻人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上班路远,早上投放点开门时,我已经赶地铁去了。平时加班比较多,夜里下班回来,投放点都关门了,那我还怎么扔垃圾。”错过定时投放成为社区里不少上班族的烦恼。

“针对上班族错过垃圾投放指定时段的问题,社区专门设置误时投放点,保障‘996’上班族的垃圾投放需求。”周书记表示。

来自建四居委的志愿者李英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房屋以二级旧里为主,人口繁多,生活垃圾产量大,原本就紧张的垃圾箱房,还要承担沿街商铺产生的垃圾。有些商铺老板甚至不分类直接投放,给小区的环境卫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搞啥垃圾分类,真是吃饱了,多麻烦”,商铺老板的抵触情绪常常让志愿者们很无奈。

为解决居民和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的难题,街道因地制宜地组织协调清运作业公司,每天定时上门收运商铺垃圾。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11.jpg

“如今,不仅商户的垃圾清运问题解决了,我们小区的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李英满脸笑容的告诉记者。

志愿者陆兰英表示,“垃圾分类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只要找对了方法,养成了习惯,难题自然就能变得容易。”


从“被动”到“主动”居民自治显成效

清水红墙,是石库门建筑的标配。每块墙砖,每处转角,无不透着老上海风情的余韵。建造于1926年的黄浦区西成里,就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也是很多来沪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引导游客自觉分类垃圾,成为西成里居民最日常的行为。但在社区实施垃圾分类之前,这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17.jpg

“西成居民区是典型的石库门小区,由于历史原因,狭窄的弄堂里人口密度高,社区里一半的老年人口,一半的外来人口,最初的垃圾分类工作很难推行。”西成居委主任戴瑾回忆起近80天的垃圾分类工作时说。

为提高居民的源头分类意识,让居民们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社区的志愿者们不是守在垃圾桶旁指导,就是在上门做示范。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23.jpg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29.jpg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居民不太配合。对于在工作初期遇到的困难,戴主任表示理解:“改变一个人的固有习惯很难,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适应到适应,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在随后的工作中,戴主任和同事们发现,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习惯也慢慢养成,很多居民开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有些还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35.jpg

提及一次值班经历,戴主任印象颇深。在7月2日的例行值班中,她发现一位租户由于没有分类投放,正在被一位偶然路过的居民叔叔劝导。

“7月1日正式实施后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处罚的,你的垃圾不分类是什么情况?如果是忘记了,下次记得主动分好,别给社区添麻烦。”

听到居民脱口而出的话语,戴主任非常感动。她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不仅要依靠社区的力量,更要靠社区居民的自觉。看到居民们自觉守护家园的行动,让我们很是欣慰。”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里原本的垃圾堆放点被改造为街角花园,居民们闲暇时的交流话题也与垃圾分类相关,不文明、不规范的垃圾投放也被居民及时制止,看到不会垃圾分类的外来游客,居民也会主动帮忙讲解。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41.jpg

就这样,百年石库门,因为有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自治,不仅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社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建六居委的志愿者王和平不禁感慨:“垃圾分类既可以减少占地,又可以减少污染,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当然要提倡。”


办法总比困难多 歌谣、堆肥桶、破袋神器、拾尚包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

“水果皮,湿垃圾,收收起来好堆肥;奶茶杯,干垃圾,喝喝清爽再分类;蓄电池,有毒害,用瓦特了伐哈掼;塑料瓶,好回收,资源利用好习惯。”来自淮海中路小学的几个上海小囡用一首沪语童谣《来来来,小囡教侬来分类》,将垃圾分类唱得生动有趣。

在淮海中路街道,宣传垃圾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朗朗上口的歌谣,还有居民喜闻乐见的木偶剧、趣味篮球赛、趣味竞赛等文艺宣传活动。

复兴居委还发挥社区活跃居民作用,创建群众自治环保生态链,设置湿垃圾再利用的“堆肥桶”,产生的土壤营养有机肥,再用于小区内的绿化蔬菜种植。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47.jpg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53.jpg

复兴居委志愿者戴昌泗告诉记者:“‘堆肥桶’的应用,不仅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增加了垃圾分类的乐趣。”

“硬件设施的改善,让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大华居委党总支书记周利群告诉记者,“热心商户发明的‘破袋神器’,很好解决了破袋易脏手的问题。简易水斗、照明灯、伸缩雨篷、太阳伞等暖心配套服务,居民都纷纷点赞。”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559.jpg

值得一提的是,淮海中路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为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也在不断创新技术。

一个60厘米左右、贴有专属二维码的无纺布制“拾尚包”,正走向淮海中路沿线的众多商务楼宇以及街道社区。

微信图片_20190821155604.jpg

一个“拾尚包”可将塑料、金属、废纸、织物、玻璃、电子废弃物等各种可回收物都纳入其中,积满一袋即可线上下单预约,由回收员上门回收,“拾尚包”内的混合废弃物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与用户结算。每一次下单,“拾尚包”的主人,不但完成了居家“断舍离”,也参与了回收新时尚。

在淮海中路街道,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推广的“拾尚包”业务,一来缓解了老旧社区回收场地紧张的问题,弥补了区域局限;二来可以满足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回收需求。用环保思维解决环境问题,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恕表示: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街道,淮海中路街道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照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标准,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淮海中路街道总体趋势向好,体系日益完善,居民的守法意识、参与意识、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但现实工作中还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全民自觉分类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持之以恒;二是老旧住宅小区现有的居住环境对垃圾分类工作带来诸多制约。

为此,淮海中路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引导,因地制宜,综合统筹,多措并举,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上新的台阶,让居民从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创造成果来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