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航头镇:“四大四小”智能信息 助推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20/2/24 15:48:16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8月有余,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探索已从“自治”走向“智治”。浦东新区航头镇创新提出“四大四小”农村地区垃圾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一平台三体系”智能化管理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并实现精准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成为全区样板。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449.jpg

航头鸟瞰图

航头镇位于浦东新区南端,地处奉贤、闵行和南汇交界之处,素有“金三角”之称,面积59.9平方公里。经过近一年努力,航头镇已实现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并于2019年9月荣获2019年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荣誉称号。


激发村民自治热情  农村探索“四大四小”治理实践

垃圾分类是一场与过去生活习惯对抗的持久战。在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航头镇以党建引领,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建立起一套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四大四小”的垃圾综合治理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00.jpg

“四大四小”图例

航头镇城运办主任吴平向记者解释,“四大四小”模式即“大分流小分类,大村规小民约,大站长小桶长,大评比小奖励”,航头镇以此方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农业生产垃圾无害资源化、建筑(大件)垃圾集中管控化的三大治理目标。

以“大站长小桶长”为例,航头镇建立“家庭户、小桶长、大站长、镇职能部门”四级考核体系。尤其在小桶长和大站长这两个最关键的监督指导环节,镇里探索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将300多位村保洁员进行收编改革,变成“小桶长”和“大站长”,纳入企业管理。

对于四级考核体系中的“家庭户”,航头镇还推出“大村规小民约”,即通过村民听证会和代表会议,将垃圾分类列入村规,建立垃圾治理自治共治体系,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的评选条件。

与此同时,航头镇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在广泛发动宣传引导基础上,健全自治、共治的垃圾治理体系,通过评比奖励,设立垃圾分类“达人排行榜”,实行积分兑换实物,让奖励“看得见、摸得着”,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05.jpg

村民来到位于村委会内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500分可换洗发水,250分可换牙膏,村民可凭积分兑换洗洁精、食用油等生活物品,村民都很高兴参与。”长达村志愿者李琴芳笑着说道。

来自航武嘉园的志愿者王树才感言:“看见居民都能够自觉分类投放,感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他还把拍摄的志愿者现场照片分享到居民群中,并将亲身感受写成文章,争取到更多居民理解和支持,他所作《垃圾分类 夫妻同心》一文还获得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征文特等奖。


从源头抓好垃圾分类  给垃圾桶安上“智能大脑”

农村区域的垃圾治理,一直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航头镇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各环节进行全过程数据化监管,从源头抓好垃圾分类。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10.jpg

村民家门口干湿两分类垃圾桶

“在干湿垃圾桶里植入一枚小芯片,让家家户户的垃圾桶有了‘实名认证’,每天谁家的干湿垃圾扔了多少,分得好不好,在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长达村副书记汪安达表示,2019年3月,航头镇在长达村率先启动智慧监管平台。

谈及具体做法,汪安达向记者作了详细讲述,通过引入一户一码,实施实名制管理,每天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桶被放上收运车上的称重处后,即刻自动感应,在车载系统的显示屏上出现了收运垃圾车编号、垃圾桶户主、卡号、垃圾桶类别以及测量重量等数据信息。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14.jpg

数据平台(红点为垃圾桶位置)

这些数据信息,通过云端技术,实时更新到长达村“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平台上。通过报表管理,每户百姓家的分类情况,以及全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情况,都能数据化、可视化呈现出来,为日常监控和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18.jpg

垃圾收集车的显示屏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可实时追溯,有助于职能部门精确掌握农户分类情况,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如发现有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指导员可上门一对一督促指导。根据观察到的干湿分类情况,保洁员在屏幕右边的考核栏里触屏点击“优、良、一般、差”进行评价。

在进一步完善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航头镇去年7月1日起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截至目前,航头镇干垃圾日产出量112吨,湿垃圾日均分出量56吨,可回收物日均回收98吨,生活垃圾减量率59%。


“一平台三体系”智能化管理   实现湿垃圾不出村

除了抓好垃圾源头分类,航头镇还在垃圾处置环节动足脑筋,建立湿垃圾生化处置站,将湿垃圾转化为高活性的生物腐殖酸肥料,实现湿垃圾不出村、就地就近循环处置。

据了解,航头镇13个村共设置8个综合垃圾生化处置中心,每个村设若干个小型垃圾中转站,湿垃圾经过生化处理变成有机肥。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22.jpg

湿垃圾生化处置机器

“这些有机肥料可用于美丽庭院绿化养护、公益林养护,也可供村民免费领取自用,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航头镇城运办主任吴平表示,以长达村为例,每年可节约湿垃圾转运处理费3.5万元;湿垃圾生物降解后可制成堆肥,每年产生约1.2万元经济价值。

吴平向记者表示,如今,航头镇通过建立镇、村两级垃圾分类数据全过程管理云平台、户实名制积分系统、桶考核奖励管理系统、站就地就近处置系统的“一平台三系统”,已形成了运行闭环和数据闭环的“双闭环管理”。

他指出,当前系统对基础数据的整理分析将会为下阶段干垃圾中可回收物的二次减量奠定基础。


垃圾桶变“聚宝盆”  创新管理设楼道环保公益基金

“小小金点子,垃圾变千金。”汇仁馨苑党支部书记王春雷感慨讲到,通过“两网融合”的回收服务,成立环保公益金,用于楼道的美化与建设,这一举措让居民既有获得感,又展示文明风采,更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回忆创建楼道环保公益金的由来,王春雷表示,最初考虑是怎样能让居民利用自身资源来保证楼道建设日常维护费用,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度。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27.jpg

志愿者整理可回收物去“两网融合”站点售卖

王春雷告诉记者,经历多次修改和补充,并经过全体居民同意后,最终才形成了居民倡议书,建立楼道环保公益基金,集中回收售卖楼道里可回收物,变现的资金用于美丽楼道建设,比如购买小花园的肥料、慰问孤寡老人等事项。

“小区楼道有可回收物垃圾桶,使得居民在举手之劳之间,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聚沙成塔,培养变废为宝的节俭美德。”王春雷坦言,看着每家每户都在为楼道环保公益基金做着积极努力,也使党支部更加有信心和决心,把垃圾分类自治不断深入下去。

王春雷坚定地说:“一定要将变卖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开透明使用。”为此,小区以楼道为单位,由楼道“一长四员”即楼组长、卫生员、安全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轮流负责记账,每月公示收支情况。

微信图片_20200224154531.jpg

居民自觉投放可回收物

据统计,汇仁馨苑从楼道环保公益金创立至今,通过变卖可回收物收入达1.3万余元,用于添置楼道植物、帮困等支出4900余元。“这一切与居民配合与支持密切相关。”王春雷表示在小区自治中居民显示的治理能力和自信,让她们非常感动。

吴平补充到,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减量实效,扩大可回收物利用率,航头镇与新金桥集团深度合作,通过村居布点,企业定期上门服务的形式,拓展可回收服务网络。派驻的回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持证上岗,配合垃圾分类志愿者,提高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可回收物品实行明码标价,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电话预约、上门收集等便利服务。

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詹恒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社会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正如李强书记在万人大会上所强调的:垃圾分类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必须更加主动地寻求作为;是一件引领时尚的事,必须更富创造地探索实践。

下阶段,航头镇将在巩固示范镇成果的同时,持续在“党建+自治+智治”上打好“组合拳”,形成垃圾分类整体合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运用好区域化党建大平台,形成社会各方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居民自治,发挥好社区自治共治机制作用,不断激发群众垃圾分类的参与热情;三是强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好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四是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垃圾分类“诚信街”“诚信单位”创建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