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街道:“996”扔垃圾成难题小区成立“代扔垃圾队”
发布时间:2019/10/7 10:50:39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734.jpg

吴淞街道局部俯瞰图

百年开埠的吴淞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古炮台、淞沪铁路炮台湾终点站遗址、新四军吴淞情报组联络站遗迹等历史文化遗迹皆位于此处。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739.jpg

淞沪铁路

同时,吴淞还是老工业基地,上棉八厂、东海船厂、新华造纸厂等国有企业的基地。也正因如此,过去吴淞老城区的工业污染严重,环境脏乱无序。

“随着改革深入和时代变迁,吴淞街道早已旧貌换新颜,从弯弯曲曲的弹格路发展到现在层层叠叠的高架路。”志愿者俞丽君向记者介绍到,“想当年去市中心好比长途跋涉,现如今轻轨已经开到家门口,生活环境也已经大变样。”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744.jpg

居民区垃圾分类“最美一角”彩绘创意宣传

不仅如此,在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评测中,吴淞街道从200多个街镇中脱颖而出,入选2019年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当然,垃圾分类并非一蹴而就,亦是任重道远,需要提高市民素质,增加分类知识储备,加强监管力度等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俞丽君说道。


全民培训同频共振 营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吴淞街道辖区内共有28个居民委员会、78个居住小区,居民4万多户约10万人,如何发挥10万人的力量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共同面对的问题,吴淞街道永清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奕奕就是其中一个。

“每次提及垃圾分类,大家谈论的都是居民不配合、乱扔垃圾等现实中遇上的问题,往往忽略了造成对垃圾分类认知不一致的根源——文化宣传。”宋奕奕向记者表示,“小区曾出现过大规模乱扔垃圾的现象,后来发现是因为从外地来的装修队伍不了解上海正在执行垃圾分类。同样的问题,在临时入住的租客、投奔子女的父母身上都有看到。”

“所以,我们统计了社区的常住人口、临时人口,将垃圾分类相关要求纳入楼组公约和居民公约,挨家挨户签订居民承诺书并公示。” 宋奕奕说。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751.jpg

入户宣传垃圾分类

据了解,各居民区组建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按照每500户配备一名居民志愿者,每50户配备1名入户宣传培训志愿者,开展全民培训,引导居民齐参与,养成日常生活产生垃圾主动分类的好习惯,切实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全民参与更要从小抓起。居民区有效利用暑期,通过雏鹰争章系列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发动少先队员成为推广垃圾分类的生力军。“城市绿精灵,领巾新风尚——少先队员争创环保章”是吴淞少先队员垃圾分类主题系列活动,少先队员使用“垃圾分类IN护照”完成打卡活动。护照共设计2枚雏鹰奖章,一个是社区环保章,利用暑期7月-8月开展争章活动;另一个是校园环保章,于9月-10月集中开展争章活动。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756.jpg

“城市绿精灵,领巾新风尚——少先队员争创环保章”活动启动仪式

表现特别突出的队员有机会获得由宝山区少工委颁发的宝山创全“小达人”荣誉称号,而杜鑫磊是表现最突出的那颗“星”。

家住西朱新村的杜鑫磊同学为社区的小伙伴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俨然成为了垃圾分类社区好“导师”,同时通过社区小朋友进行分类打卡的方式,激励小朋友通过分类投放,以小手牵大手来吸引社区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共同知晓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也正因如此,杜鑫磊同学荣获了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称号和2018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800.jpg

“城市绿精灵,领巾新风尚——少先队员争创环保章”活动


物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 开启“大数据分析”

吴淞新城没有垃圾集中点位,每天上班前将垃圾扔进门洞前的垃圾桶里,是吴淞新城的居民多年来扔垃圾的方式。“突然之间要撤掉垃圾桶,只有每天早上7点-9点、晚上6点-8点才可以扔垃圾,过了这个时段,不能扔垃圾了。那么,定时定点投放,能否顺利实行?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到时会否垃圾满地?”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吴淞街道新寓物业小区经理、吴淞新城和吴淞三村物业经理徐建敏的脑中徘徊。

徐建敏作为物业经理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及时增加清扫员及分拣员,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值班制度、区域巡查制度、分拣排班制度,并规范保洁人员定时巡视等,为打响攻坚战提供了人员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他还设计多种统计表格,为后期大数据分析和及时调整人员提供了数据保障。

刚开始执行垃圾分类时,徐建敏精神紧绷,总是一早就到小区巡视一遍,然后站在人流量最多,垃圾量也最多的75号点位观察居民分类的情况。在几个加班日后,徐建敏因为肺炎病倒了。下午,徐建敏到医院挂盐水,有居民见到徐建敏当天晚上还站在点位上,重复着早上的工作。一边指导如何分类,一边又不断地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不理解或者还不能适应定时定点的居民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

“刚开始,在早晚两个时间段撤除垃圾桶后,个别居民觉得倒垃圾很不方便,还不肯完全配合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索性把垃圾往老地方一堆,就径直走了。”这时,徐建敏总是要求清扫员不定时巡视垃圾点位,把这些楼门口的垃圾收集好,运送到垃圾压缩站,分类之后投放。“坚持了两周左右的时间,那些居民不好意思了,楼底下居民堆放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现在,楼底的垃圾消失了,小区基本实现了定点投放。”徐建敏说。

居委会全力支持,为垃圾分类宣传造出了声势,而关键的工作责任,还是在物业公司。“不少我的同行们在抱怨,垃圾分类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成本。但我认为这是物业公司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小区环境搞好了,居民的满意度也会提高,才会提升对物业的认可度。”徐建敏说道。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805.jpg

志愿者指导社区居民规范投放生活垃圾

和社区物业一样,企业也需要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执行垃圾分类工作。为此,吴淞街道成立了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组,由街道城管中队、绿化市容管理所、东晨公司、海淞公司、东晨市容管理第三方派员组成并开展工作。

智慧七立方科技园就邀请吴淞街道相关部门上门指导,对园区物业、保安、保洁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培训,上海二工大柒立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虞芸向记者介绍,园区同时以“党建引领新时尚、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和“快乐接龙、身体力行”吴淞街道垃圾分类科普宣传进园区活动来倡导园区广大企业党员、职工一起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809.jpg

智慧七立方科技园的党员志愿者参与垃圾箱房值守


“996”扔垃圾成难题 小区成立“代扔垃圾队”

“996”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的加班人群。而实行垃圾分类后,吴淞街道大部分社区的垃圾投放时间是上午的6:30-8:30和下午17:30-20:30。

5月中旬,吴淞街道西朱新村出现两类“996”人群,一类“996”们带着垃圾,寻找附近方便的垃圾桶去扔垃圾,少部分人选择直接将垃圾带到单位;一类就直接随意扔在垃圾点位、绿化带和楼道内,不仅影响投放质量,还严重影响小区环境。

吴淞街道西朱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春雅表示,“部分上班族是早出晚归的‘996’,与‘垃圾定时投放的时间’正好错过。不仅是‘996’,还有个别年老体弱和特殊群体存在投放困难的情况。”

在定时定点的大方向不能改变的前提下,针对特殊群体和“996”上班族,小区成立了“代扔垃圾队”,以结对同行的形式,开展楼组结对投放。“时间久了,‘996’上班族也不好意思,有些人还想出将垃圾冰冻在冰箱的方式来配合垃圾分类的开展。”徐春雅说道。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814.jpg

志愿者为结对上班族代扔生活垃圾

“除此之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垃圾分类的去处,这关系到自己垃圾分类的行为是否真正存在意义。”徐春雅表示,目前由环卫作业公司将湿垃圾清运至虎林路码头处理、干垃圾清运至泰和路码头处理、有害垃圾由环源实业处理、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切实做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所有居民楼门洞、小区出入口和垃圾点位的告知牌上,都明确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类垃圾处理处置去向,方便居民处理和监督。

宝山区吴淞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建斌表示,百年吴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因为是老城区,公建配套不足,80%以上是售后公房,此外还有部队管理营房等,小区整体环境面貌、硬件设施比较老化,环境整洁、生活品质提升就是吴淞居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因此,当老城区遇上“新时尚”,宝山区吴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不忘初心”创新社会治理,“牢记使命”加强基层建设,着力让“新时尚”成为大文明。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倡导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准,让吴淞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绿色革命”中生活得更美好。

微信图片_20191008104819.jpg

吴淞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