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凉城新村街道:多方联动齐发力 让垃圾随手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19/9/23 15:41:32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09.jpg

凉城新村街道车站南路水电路口街景

“现在小区都实现湿垃圾不出小区门,在小区内就被消化掉。”来自清新家园低碳公益服务社负责人蔡幼芬说,“灵碳花园”种植的有机肥料都由志愿者自制而来。

虹口区广灵二居民区的花园内,有一块“吃湿垃圾”的地方——“灵碳花园”。居民们将湿垃圾倒入园内的陶缸,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益生素有机肥料,可供种植花草蔬菜使用,以吸引居民进行湿垃圾再利用,宣传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凉城新村街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落实多方联动责任机制,完善源头管理监督体系,从众多街道(镇、乡)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2019年4-6月各街道(镇、乡、工业区)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中,凉城新村街道被评定为“优”。在这背后,凉城新村街道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委联动齐管理 让垃圾随手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16.jpg

秀苑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告知牌

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很多社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垃圾投放点到底该设置在哪?设置点过近,居民会觉得投放点在夏天会有气味,也极易滋生蚊蝇;设置点过远,居民则会抱怨投放路程过长、很不方便。

因此,不少小区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如秀苑小区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居民先了解、再适应、后习惯,逐渐实现定时定点投放。

“定时定点投放不是简单的撤桶,协调各方并不简单。”秀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任志峰说,每个小区的情况不同,实施方案也不同,不能“一刀切”,要了解居民需求,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20.jpg

现场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将38个点位减至9个,撤桶的阻力很大。”任志峰回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感慨道,扔垃圾,是每天都要遇到的小事,但对于居民而言,这些小事又都是生活中的大事。

据他介绍,秀苑小区是一个20多年的老小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居民近2600户。为妥善解决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问题,居委会于今年2月份起便开始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找到最适合本小区的方案。

在此期间,居委会通过入户宣传全覆盖、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主题活动等,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引导居民自觉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我们尽量保证让居民少绕路,同时,我们听取居民意见,设点位时离居民住房尽量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任志峰说。

此外,秀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委员会通过“三委联动”议事协商平台,积极协调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由业委会出资购置驳运车、修建大件垃圾堆点和分类设备储藏点,由物业每天定时将垃圾桶放置在点位上,投放时间结束后将垃圾桶统一运至中转点,物业清运和处理垃圾效率也提高了,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正式实施以来,居委会与居民共同撑过扭转习惯的阵痛期。现今,垃圾随手分类已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任志峰表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后,原先小区扔垃圾的38个点变成了9个,其中7个定时点位,2个24小时点位,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据了解,凉城新村街道依托“三委联动”平台建立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形成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长效常态管理机制。


科学处理有妙招 “灵碳花园”实现源头减量

除了推进辖区内垃圾源头分类工作,街道也一直倡导节俭、节约、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希望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广灵二居委会与清新家园低碳公益服务社共同打造的“灵碳花园”已经成为居民区的一个景点,更成为了大家保护环境、践行垃圾分类的标志性地点。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26.jpg

“灵碳花园”实现源头减量

‘灵碳花园’的建立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触动挺大,通过湿垃圾降解以及各类种植活动,让社区居民直观地看到垃圾变肥料、肥料种蔬菜、蔬菜回到餐桌的生态循环过程,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进而带动垃圾分类工作。”来自清新家园低碳公益服务社的负责人蔡幼芬说。

蔡幼芬告诉记者,广灵二路290弄有40余户居民,经过测算和试验,使用6个这样的陶缸就能降解和消纳居民每天产生的湿垃圾,发酵3个月左右就可以用于施肥。

据她介绍,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垃圾的方法,叫做兼氧消纳技术,与传统的好氧堆肥技术不同的是,处理周期更短,更适合城市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像异味大、易滋生细菌的湿垃圾,通过该技术可降解成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益生素有机肥料。

据悉,目前,凉城新村街道正在将湿垃圾就地消纳工作逐步推广到有条件的居民区。去年选取5个居委会作为试点,反响很好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今年计划在此基础上再新增4个居委会打造“灵碳花园”。

如今像“灵碳花园”这样一个既能帮助小区美化环境,又能从源头减少垃圾的全新模式正在逐步被推广。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30.jpg

湿垃圾再利用现场教学


小凉丢垃圾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宣传对象

“第一次,有一位居民把干湿垃圾混在一起投放,小凉对他进行指正,第二次,居民湿垃圾未破袋投放,小凉对他进行指导,第三次这个居民烦了,就直接将垃圾随手投放,结果被城管发现,被罚200元。”这是《小凉丢垃圾的故事》漫画中的一个小情节。

凉五居民袁莉莉是一位年轻的插画师,街道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她将目光锁定在垃圾分类。针对居民干湿垃圾混合投放、湿垃圾不破袋投放等垃圾分类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现象,通过漫画主人公小凉的故事加以展现,以一种寓教于乐形式进行宣传。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36.jpg

《小凉丢垃圾的故事》系列漫画

袁莉莉向记者表示,《小凉丢垃圾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凉参与垃圾分类的经历,清晰表达垃圾如何分、怎样分到位、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漫画的形式直观地让居民熟悉垃圾分类流程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目前已成稿10余张,未来修改定稿后将制作成漫画册发放给居民。

“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更多的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袁莉莉笑着说。

68岁的倪高云是凉五垃圾分类志愿者之一,每天都在点位上指导居民们正确分类,现场查看居民丢的垃圾,每一袋垃圾都必须在检查完毕后才允许投放,若有分类不到位的当场指正,并亲自动手将一包一包垃圾袋拆开示范分好,不厌其烦地劝导取得了显著效果。

“垃圾分类怕脏就干不好,没什么难为情的,为了小区环境做点事情很光荣,来一个宣传一个,每个人都是我的宣传对象。”倪高云表示。

“志愿者起到作用不仅是指导正确垃圾分类,也带动了小区垃圾分类氛围的形成。”凉五居委会主任孙雁表示,垃圾分类正得到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认同,这两位其实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他们都在为垃圾分类工作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923153941.jpg

垃圾分类现场宣传活动

眼下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要做得更好,除了宣传引导更要动足脑筋,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凉城新村街道发挥自治共治平台作用,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开展各类活动,通过自编自演情景剧、拍摄宣传视频、举办“赶集”活动等方式,打造垃圾分类宣传阵地。

除此之外,街道还着重发挥孩子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联合辖区13家中小幼学校,开展了“童心绘凉城”垃圾分类环境美绘画征集活动,教育引导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懿表示,街道将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一是鼓足干劲。继续坚持“万众建我家”,广泛凝聚家园建设的社区共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全力以赴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凉城社区蔚然成风。

二是提质增效。发挥好辖区单位、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等社区各方主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方联动工作合力,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实效和社区环境面貌有明显提升,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的品位凉城。

三是久久为功。立足凉城一盘棋,举全街道之力、集各方智慧,聚焦重点、盯牢难点、直击痛点,硬件设施做到高标准打造,软件管理做到高效率运转,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打赢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