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浦锦街道:年轻街道 绣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发布时间:2019/9/9 15:26: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27.jpg

浦锦街道俯瞰图

“垃圾分类已推行,党建引领细宣传。

发挥党员先锋性,志愿者们也响应。

各行各业齐参与,共筑美好新家园。

移动投放是创新,物业居民齐赞好。”

这首诗朗诵是茉莉居委居民孙海龙的原创作品。诗句虽短,却是他见证垃圾分类以来的有感而发。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两月有余,世博二居委书记郭翠萍也切身感受到居民的变化,“你今天分好垃圾了吗?”成为居民最日常的互动。

作为街道体制改革后上海最年轻的街道之一,闵行区浦锦街道既有发展迅速、时尚现代的城市化地区,也有着黄浦江沿岸生态自然的农村地区。在实践中,浦锦街道不仅妙用闲置土地,打造了集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花园式生活垃圾中转站,还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34.jpg

浦锦街道垃圾中转站


垃圾不落地 小区设置“移动分类车”便民利民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38.jpg

涵云雅婷移动公交式收集投放

“涵云雅婷是街道里的高档公寓,小区不仅体量大且住户多。开发商在建设初期,由于将垃圾箱房设置在小区外侧,撤掉原有垃圾桶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茉莉居委书记周文龙告诉记者。

“许多居民觉得本来走到楼下就能扔掉的垃圾,现在需要专门跑到新设的集中投放点,十分不便,有些居民投递垃圾的往返时间甚至要15分钟。为了将垃圾桶再争取回来,有投诉居委会的、有在非投放时间段把垃圾扔在点位上的、有些居民甚至对垃圾分类持怀疑和观望态度。”面对撤桶初期遇到的困难,周书记表示理解。

针对不同类型的居民社区,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行垃圾分类,成为茉莉居委在垃圾分类工作初期最常思考的问题。

本着方便于民、服务于民、让居民少走路的思想,茉莉居委在耐心听取小区居民的诉求和呼声后,各居民代表们集思广益、集众所长,最终首创了公交式移动收集模式,还给每个点位命名了通俗易懂的站点牌。小区增设移动分类车,实施"移动公交式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在解决投放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移动宣传岗,不仅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小区环境也变好了,见不到垃圾桶,闻不到垃圾味,真正变成了无桶小区。

推行“移动定时定点投放”以来,涵云雅婷的居民只需在早上两个固定时间段和下午两个固定时间段,到“移动分类车”经过的四个停靠站分类投放垃圾。不仅方便了居民投放垃圾,保持小区环境整洁,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居民自治共治意识进一步提高。

如今,在浦锦街道,“移动分类车”不仅开进了涵云雅婷,还开进了滨浦二居委居民郁静文所在的社区。据了解,未来“移动定时定点投放”还将在浦锦街道全面推行,方便居民生活。


首创“PVP”模式 从脏乱差一跃成为先进模范村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43.jpg

芦胜村环境整治后的实效图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50.jpg

芦胜村垃圾分类志愿者PVP模式清扫现场

在芦胜村田园瓦舍的交相辉映中,整洁的村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但就在两年前,芦胜村的环境还只能用“脏乱差”形容。

芦胜村委书记张义民告诉记者,“‘五违四必’和‘美丽乡村’建设后,村里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但接下去的村务管理却是难题。”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芦胜村村委经过多方调研和思考,首创出“芦胜PVP”模式,即通过“P”—Party党组织、 “V”—Volunteer志愿者、“P”—Public村委会三位一体,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的自治和共治。

全村160多名志愿者,既是“清洁员”,每天宅前屋后清洁工作;也是“巡查员”,巡查村域内问题及时上报;又是“教导员”,教育和引导村民,支持村务工作,齐心合力维护着自己的美丽家园。

回想起最初的工作,张义民坦言,“刚开始大家对这支队伍能不能长久坚持下来还是比较担忧,但全村65名党员起到了先锋作用,并感染着周围的居民。如今,全村参与志愿服务的家庭已占常住家庭的一半以上。”

张义民认为,正是这种责任感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也让芦胜村越来越美。“如今在村里连一个烟头都找不到”,张义民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 张义民指出,在村里村落的“熟人社会”,以邻里之情、同乡之谊打“感情牌”也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这样,在“芦胜PVP”模式和“感情牌”共同发力的作用下,芦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从“脏乱差”一跃成为先进模范村。


最无私的志愿者 为垃圾分类做最无悔的奉献

从奉贤海湾镇到浦锦街道,车程是35公里;从早上5点钟到晚上10点,全天17个小时;赶最早的一班车出门,追最末的一班车回家。这些行程,是茉莉居委居民孙海龙一天的写照。

“我是一名老党员,常年住在奉贤,因为子女在红醍半岛买房,因此和浦锦结缘,成为了一名新浦锦人。尽管平时我不住在浦锦,子女也都劝说我,夏天太热让我不要来回跑,但我觉得垃圾分类就像粘合剂,把我们这些老党员集合在一起。在志愿服务中,我感觉又回到了年少有力的时候,垃圾分类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必须要参与。”孙海龙说道。

微信图片_20190909151959.jpg

涵云雅婷志愿者孙海龙正在指导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世博二居委居民殷键是一名退役军人,年过花甲的他仍留有军人的热血和精神。

“当大多数居民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已经在居民区垃圾箱房前进行值守。身边很多朋友都说我犯傻,好好的清闲时光不享受,大热天的还要跑出去晒太阳。但我认为退休生活也需要波澜壮阔,有所奉献。”殷键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04.jpg

世博二居委自治,小区居民商议楼道垃圾分类方案

在浦锦街道,不仅有这些无私奉献、无悔付出的老年志愿者,还有一群远离家乡,扎根浦锦,为社区公益忙碌的年轻人,街道台胞黄琼瑶就是这些人群的缩影。

从小学就已习惯了垃圾分类的台胞黄琼瑶直言,“刚来上海的时候还真有些变扭,因为在家中细心分好的垃圾最后却只能扔到一个垃圾桶里。”

黄琼瑶从台湾来到上海已有15年。2013年,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创立了再生资源技术的环保公司,扎根浦锦街道。

去年,得知社区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从事环保事业的她非常开心,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由于她热心公益又善于演讲,黄琼瑶的名字常出现在浦锦街道环保公益社团的活动中。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深感环保教育从小扎根做起的重要性。她不仅协办街道“垃圾分类小小宣传员”活动,同时作为街道内小学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尽力给予相关支持。

她表示,只要社区有需要,自己会尽所能地为居民讲授和分享关于环保、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经验,希望与大家一同为浦锦的美好环境而努力。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08.jpg

黄琼瑶女士热心投入公益事业,为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最时尚的宣传活动 为垃圾分类保驾护航

“垃圾分类很重要,生活废品分开处理好,志愿服务不可少,因势利导觉悟高,干湿分开应做到,关键要使废物变为宝,全民行动势必行,利国利民得好报。”景江苑居委书记许玲花朗诵起自己写的这首诗歌时满脸笑容。

许玲花说:“为化解居民的抵触情绪,由社区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说唱、小品等文艺节目,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社区群众。”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12.jpg

景江苑居委自创垃圾分类小品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15.jpg

滨浦二居委文体团队自创垃圾分类旗袍秀


在浦锦街道,宣传垃圾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滨浦二居委志愿者兼文艺骨干郁静文告诉记者,通过编排通俗易懂的表演、小品、时装秀等,居民不仅能在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而且能让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得到提升。

除了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浦锦街道还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把代表街道特色的“河狸”(上海世博会“海宝之父”巫永坚创作的街道书香文化代言形象)、“牡丹”(“当代牡丹之王”汤兆基的作品)两大形象运用到垃圾分类宣传中,形成浦锦街道垃圾分类的独特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20.jpg

“当代牡丹之王”和“海宝之父”为浦锦街道设计的入户干湿垃圾袋

闵行区浦锦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培龙表示: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街道之一,浦锦街道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继续以奋斗者的底色、奔跑者的姿态,向最好的学、跟最好的比,创造出更为生动有效的“浦锦实践”和“浦锦模式”。

下一步,浦锦街道将进一步把握管理与执法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盆景与风景的关系、创建与常态的关系,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与文明的符号,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垃圾分类减量的同时,努力收获街道环境面貌的进一步改善,收获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的提升,收获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垃圾分类既是长远的,也是眼前的;既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既是充满挑战的,也是充满希望的。浦锦街道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争创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为契机,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微信图片_20190909152024.jpg

浦锦生态理念:在世界行走,为浦锦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