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发布时间:2018/11/27 9:52:11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1978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夜,位于上海市松江县始建于北宋年间(1068-1094年)的“方塔”刚刚结束为期2年的修缮。天气还不太热,伴着零星的虫鸣,月光从整修一新的“方塔”轻轻洒下,塔影指向北面的“照壁”,衬着闪烁的星空,浮雕的壁兽更添几分神秘,呼之欲出。

“咚咚咚”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夜晚的宁静:“九〇一码头来船了,起来卸车了!”

声音从离“方塔“不远处的工棚传来,棚内的方一飞从睡梦中惊醒,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缺觉的时候,他晃晃迷糊的脑袋,没多犹豫,匆匆披上外衣,招呼着工友,推上劳动板车向远处闪烁的汽车灯光跑去。这是上海方塔园正式动工建园的第一年,对他来说,这样的作息已是习以为常了。“那时候哪有什么休息时间,休息都是跟着船的时间定的,半夜到了船,也得起床卸车的。”现年62岁的方一飞回忆到:“建园用到的黄土青石,都是船运到码头,再用4吨的卡车运到园外,园内车不能走的路,我们十几个人用劳动车一车一车的运进来的。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闷头干,也就把这一条条路一块块地给铺成了。”

微信图片_20181127094950.jpg 

古方塔

“方塔园在建园过程中,始终贯彻勤俭建园的方针,做到尽量节约开支,自己动手。其实那时候都没想到这公园能这么美,现在想想,当时的辛苦真是值了。”至今,早已的退休的方一飞也会时常抽空到方塔园逛一逛。每年的春天,清明时节听细密的雨声和水滴从竹叶落入泥土的声音,坐在“铁笛舫”眺望远处的方塔,享一份灵气所在;夏天,从“天妃宫”拾阶而下,堑道之间曲直有度,两旁山道浓荫遮天;而秋天,依旧嫩绿的“亲水坪”应和着绚烂的百花和各色红黄不一的树叶,炫彩夺目;雪后的冬天更是精彩,围而不封的塔院,方砖铺地,白墙白瓦,清水依傍,宛若仙境。“看得越久,越是能体会到冯先生的过人之处,真是大师之作。”

微信图片_20181127094958.jpg 

方塔园堑道

老方口中的冯先生,全名冯纪忠,一个永远与方塔园永远并存的名字。70年代初,当时主管园林业务的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局长程绪珂考虑以往新建公园的规划设计都由园林局设计部门自己设计,其风格不免雷同,继而吸取多方建议,另辟新途径,找到了早已名声在外的冯纪忠。冯先生欣然接受这一任务,主持设计方塔园。冯先生几经多次实地勘查,了解自然地形地貌及历史文化,那时的方塔园四周遍地碎砖破瓦,杂草丛生。瓦砾场上有破旧年久失修的古塔,古建筑,古树,古桥,古井等不同时代的历史文物古迹,想要整合这些古迹于一体又不失风范,难度可想而知。最终,冯先生提出“与古为新”的设计理念,在全园11.5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以“方塔”为主,把明,清建筑和从上海市,松江县内迁来的文物,几百年树龄的“活文物”,还有出土的石像等与现代风景园林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新理念的公园。整个设计,处处透出郑板桥画竹的清雅又不失庄重之气:“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微信图片_20181127095003.jpg 

冯纪忠先生与何陋轩  

然而,这位与梁思成齐名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设计在园林的建设之初却遭到了重重压力和困难。建园范围内居住着100多户居民,动迁工程繁重。其次筹建方塔园的工作人员来自各个岗位,由于建园经验不足,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着不少争议,有人对冯先生的设计不以为然并加以指责,说什么“北大门”像道士帽;天然石砌道壁像坟墓;又说似抽象派,现代派;“何陋轩”是抄袭日本的,有失名族气节等等。然而,幸有领导支持和大多数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冲破重重障碍,就是老方他们这一批最早的方塔人,把最终让项目落地。

“我一直都为自己是一名方塔人而骄傲。”现任上海方塔园主任龚忠辉说:“我在上任之前就听说了方塔人的故事,1980年,“天妃宫”整体搬迁,几万块的建筑料靠人力一一编号拆卸,从苏州河河南路将这上海唯一的妈祖寺庙原石原料重建在松江方塔公园内。这放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181127095007.jpg 

天妃宫搬迁照片

群众的肯定,便是对方塔园和设计者冯纪忠先生最好的褒奖。1982年5月1日,方塔园第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第一天便吸引了一万余人的游客。这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打在了方塔建设者的身上,第二期工程边开放边建设,工人们更加干劲十足,同时也保持着十足的警惕和安全意识,尽管游人如织,访客量逐年增加,但是施工中也从未发生伤及游客的事件。1987年,在主管部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园内工程尚未竣工,然而就是方塔人凭借着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精神于1989年,依靠园林收入,自主投资13万,完成了方塔公园的全部工程。

2004年,方塔园总设计师冯纪忠先生来到方塔园,他漫步在自己一块块设计的青石砖上,看着自己花费了巨大心血的“孩子”,他抚摸着早已参天的大树说:“26年了,树长大了。”而现如今,40年了,不止是树,方塔园花朵,方塔园的草地,方塔园的各方各面都趋于完善和成熟。

微信图片_20181127095011.jpg 

游人如织的方塔园

21世纪初,方塔园积极探索文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路。以天妃宫为文化遗产载体,利用古建筑本体,适度恢复妈祖祭祀活动。并且以此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与在松台商、沿海地区的妈祖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两岸文化互动与经贸工作。

2009年10月松江区纪委实地考察后决定,选择方塔园作为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命名为“方塔园廉政文化苑”。以照壁为基点,开辟景区内厉廉堂、其昌廊等景点,这些展示区汇集了松江古往今来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将在廉洁奉公方面被广为称道的代表人物的事迹展示给大家。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可了解松江历代廉吏小故事,更能直观感受松江的廉政文化传统,从而见贤思齐,砥砺廉洁,接受廉洁精神的熏陶,增强廉洁意识。开放至今共接待团队845批次,约21374人次,散客参观约280万人次。

2012年11月份成为全国首批园内覆盖无线网络的公园,在园内,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支持WiFi功能的终端成功登陆后可享受每天免费两小时的上网冲浪。用不着消耗很多的流量,游客就可以扫一下二维码获取这座“露天博物馆”的各类史料记事。

微信图片_20181127095015.jpg 

体验方塔园内水上项目的小游客 

2013年方塔园和区残联一起推出了文化扶残新举措,利用张弼古宅配套建设打造成松江区第一个残疾人文化园——心之园。从此,残障人士在方塔有有了一个可以看书读报、游览休憩、饮用免费开水的地方。室内还陈列了他们的作品如丝网版画、书画、文学作品、刺绣、布贴画等手工艺品,展示了残障人士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时,近年来,为增添园内的色彩多样性和艺术性。方塔园同国内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浙江嘉善魏塘杜鹃盆景园进行技术合作,对园内已存的300多株老桩西洋杜鹃花进行复壮、整修、造型和扩繁。确定了如“四海波”、“天女舞”、“粉魁”、“皇冠”、“绿袍”、“老红双喜”、“国华锦”等32个品种并在第十五届中国杜鹃花展获得了造型奖1金2银1铜,栽培奖1银1铜共6个奖项的佳绩。大大丰富了园内花卉的客观性,也打造出方塔园花卉别具一格的亮点,获得市民游客的认可。

据说,在松江“80后”的记忆里,“去方塔园玩”是他们期末考个好成绩的最大动力。而现如今,在娱乐设施遍地的大上海,方塔园依旧保持着它不随波逐流的清新淡雅之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园林学者设计师。来方塔园的游客大多很安静,静静地聆听着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闲适。有人说,方塔园和其他公园都不一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质。有人说,这是它40年来传承设计者“与古为新”的气质。也有人说是它40年来传承建设者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气质。40年来,它就这么静静地在那,慢慢生根,发芽,壮硕,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