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1/8 15:26:15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我局收到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64号提案关于“打造老港静脉产业示范基地重塑上海循环经济体系”,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世界级难题的重要环节,打造一套完整、高效、可持续的末端处置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上海已开始依托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按照“一主多点”布置原则,加快固废综合处置基地建设,重塑上海循环经济体系。

老港基地基本情况 老港固废基地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为满足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需要,本市投资建设了老港一、二、三期生活垃圾填埋场;为解决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处理,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上海市政府于2009年11月批复了《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明确将老港固废基地建成上海市面积最大、处置能力最大的垃圾战略性处置与利用基地,基地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基地建设控制范围面积约14.2平方公里,总规划范围为29.5平方公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老港基地内已陆续建成了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3座),已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9000吨/日;后续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化水平,减少填埋规模,计划到2021年前后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目前基地内同时在建1座10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1座100万吨/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1座240吨/日医废处置设施,在2020年相关项目陆续投产后,老港将具备静脉产业园区雏形。

关于老港基地规划与建设

近年来,随着上海固废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原有规划难以满足现实管理需求,进一步加强静脉产业相关体系规划,2018年,根据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已委托城投集团编制《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目前相关成果已基本固化。 规划定位 《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在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上位规划的总体要求、上海市关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的统筹谋划,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点突出老港基地关于优化垃圾处置方式、布局循环经济产业链、聚焦环保科创功能、完善基地智慧化建设、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将老港基地定位为本市固废综合处置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环保科创科普先导基地、智慧化绿色生态园区。 循环经济理念践行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作为上海市固废处置战略保障基地,每天都有大量各类固废进入基地处置,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对基地生产活动进行改造,对全市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深远。 根据基地未来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提高基地内各设施、能源、资源整合水平,按照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和水循环的基本思路,在基地内建设电力链、热力链、再生水链、建材链、肥料链、飞灰资源链、生物柴油链、沼气链和再生资源链9大循环产业链,如通过将风力、焚烧发电项目的余热供给湿垃圾项目使用,将湿垃圾再生有机质用于基地内绿林地土壤养护,将焚烧炉渣用作再生建材原材料,将风能、垃圾焚烧电力供给整个基地使用等方式,充分挖掘循环经济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通过制定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和远期(2035年)阶段性目标,老港基地将在目前已有的生活垃圾、湿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资源化项目的基础上,设置资源循环利用片区,建设一批从事工业固废、炉渣、废玻璃、再生塑料、飞灰等深度资源化利用项目,最终形成完善的固废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集群。 同时在老港基地中规划一处环保科创片区,通过提供固废原料、实验场地、配套设施设备等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召集、引入一批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企业,将尚未投入实际生产的先进技术工艺进行规模化实证,以孵化基地方式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将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固废资源化科创中心。 强化土地需求保障 在本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大背景下,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或者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近几年随着本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类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的保障力度逐步加强,目前老港生态基地内土地已被市区两级土地中心收储,皆可用于市级固废设施和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松江天马、浦东黎明已形成区级静脉产业园区雏形,至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湿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将建成投产。目前市发改委正在牵头市经信委、商务委、规划资源局、绿化市容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在宝钢园区内划出500亩建设用地,建设一座生态环保园区,重点引进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可回收物资源化等企业,在本市北部建设一座规模仅次于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的静脉产业园。

关于建立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2018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重构本市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210个中转站和10个集散场。2019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继续推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原则,拓展绿色账户可回收物管理功能,将各区可回收物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鼓励第三方再生资源企业将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可回收物信息统计系统。 近年来,我局与市商务委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两网融合”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增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6月,全市建成两网融合回收点6106个、中转站121个、集散场6座;同时全市已有1175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办理了登记,处置品类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电子废弃物等,资源化回收体系初步建成。后续相关委办局将结合老港和宝山两座环保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可回收物末端利用体系建设。

关于建立激励规制政策及企业扶持

2009年上海已出台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政策”,并于2010年、2014年进行了修订完善,目前实施的政策中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从事处置利用本市各类废弃物的企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政策支持”。该政策实施以来,支持了一批从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项目,培育了一批上海市循环经济领域骨干企业,带动了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目前市相关部门正在根据老港地区整体规划布局工作推进,结合相应循环经济功能的落地要求等,做好相关机制、政策的研究和推进。 同时,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静脉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市金融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成立首期规模50亿元的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重点支持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截至2018年,累计审批通过担保项目11640笔,担保贷款额240.22亿元。2018年上海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进一步降低,年化平均融资担保费率1.49%,较2017年下降2.1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