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开启全新“凤彩鸾栖”景点
发布时间:2019/5/18 3:00: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1.jpg

5.jpg

8.jpg

13.jpg

14.jpg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7年科学技术项目——《彩叶类凤梨的引种筛选以及在上海公园的推广应用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凤梨科植物在上海地区的造景模式探究。2019年是该课题的“收官之年”,近日,该课题组全体成员卯足了劲儿,又开始加油做起了“凤彩鸾栖”景点。

针对课题内容,该课题组于2017年在上海植物园制作完成第一个凤梨造景示范点,当时取得的成效不明显,总体景观效果较差,凤梨长势也不佳。2018年则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造景手法改良,分别在上海植物园、南园滨江绿地、徐家汇公园三处尝试不同的造景模式。比如在上海植物园的凤梨景点示范点充分考虑利用凤梨作为花境的材料来打造景点,遵循不同凤梨的附生和地生特性进行布置,并选用多种叶片大、枝叶繁茂、遮阳效果好的树木营造半遮阴的环境;在南园滨江绿地的造景示范点则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来打造“空中花园”,选择在两株加那利海枣和两株朴树上进行造景试验,并融入球兰、蕨类以及垂吊植物共同呈现“空中花园”的壮观景象;在徐家汇公园的造景示范点充分利用彩叶类凤梨的附生特性进行而造景,利用园林废弃物——枯树干来搭建立体骨架,将凤梨品种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固定、造型。

在这两年中,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凤梨科植物的造景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成效显著。但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开始琢磨起尝试凤梨科植物的模块化造景,追求造景模式的简便易行,即不需要专业设计师,普通作业人员即可完成的造景方式。正是这种设想“触发”了2019年全新的“凤彩鸾栖”景点。

今年的凤梨模块化景点依然是在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二)室外中庭中开展。根据前两年的经验探索,课题组在此次造景中,采用多种立体种植槽,让布置更加便捷。为了营造稍荫蔽的环境,在整个景点的上部种植较为高大的乔木(如假苹婆等)和灌木(如三角梅等)进行了适度遮荫。总结前两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全部选用室外栽培效果最佳的火山岩来种植凤梨,以确保排水透气性良好,不积水。自制软铁丝网兜来承装火山石,拆除起来也很方便。同时,该景点融入卡通元素,选用一头驴和一只大蜗牛作为种植容器,大大增强趣味性。在植物配置上,选用的凤梨品种也更为丰富多样,除了彩叶凤梨属、丽穗凤梨属、果子蔓属、水塔花属、光萼荷属以外,还选用多种雀舌兰属、海蒂凤梨属、强刺凤梨属等特色凤梨进行一并展示。

有对“凤彩鸾栖”造景示范点感兴趣的朋友,也不妨抽空到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二)室外中庭去看看。参观结束后,您可以在上海植物园官方微信的后台给小编留下您的观后感,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此项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