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崇明东滩鸻鹬类卫星标记工作开始
发布时间:2018/3/23 13:50: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为白腰杓鹬佩戴卫星标.jpg

被放归的白腰杓鹬“30”.JPG

崇明东滩一直以来都是多种迁徙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自2002年至今,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在开展迁徙鸻鹬类的环志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了解到崇明东滩在迁飞路线上作为中途停歇地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与成熟,通过使用GPS信号进行定位,使用GSM信号进行数据发送的卫星标记的价格有了显著下降,已经具备了应用于保护区迁徙鸻鹬类研究工作中去的可能。自2016年起,保护区与复旦大学共同开展了迁徙鸟类的卫星跟踪研究,在保护区春秋两季迁徙鸻鹬类环志工作开展过程中挑选合适的个体佩戴卫星标记,在迁徙鸟类对于崇明东滩的利用方式和逗留东滩期间的活动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珍贵的数据。

2018年3月22日,保护区与复旦大学的工作人员共同为新近环志的白腰杓鹬“30”戴上了本年度第一个卫星标记。

 

白腰杓鹬简介:

白腰杓鹬(学名:Numenius arquata),体长约60厘米。是鹬科杓鹬属的鸟类,顶和上体淡褐色;头、颈、上背具黑褐色羽轴纵纹;飞羽为黑褐色与淡褐色相间横斑,颈与前胸淡褐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具黑褐色细横纹;腹、胁部白色,具粗重黑褐色斑点;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栖于水边沼泽地带及湿地草甸和稻田中。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昆虫、植物种子为食。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从英国往东一直到东西伯利亚,越冬于欧洲南部,南非、亚洲南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