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园林是怎样炼成的(魏晋、南北朝)
发布时间:2020/5/9 9:51:47       来源:上海古猗园       【字体: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却又是思想、文化和艺术有重大发展的时期。那时的士大夫不满现实而崇尚隐逸,寄情山水而纵情讴歌。他们游历名山,写下诗篇;谈论玄学,留有著作。他们崇尚黄老之学,也受到佛教出世思想的影响。各种思想,影响着他们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自然山水。

相应地,山水文学、山水画应运而生。山水画开始摆脱作为人物画北京的状态而成为独立的画种。山水画的独立意味着文人参与作画的开始。此时,出现了大批山水画家和山水画理论,如宗炳《画山水序》。而园林也开始作为一种现实的题材出现在山水画中。画论和山水画的创作反应到园林中,对当时及后世的园林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导致了园林艺术的变革。官僚士大夫既以隐逸野居为雅,但又不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欲在庙堂、城市之中也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林之乐。于是,他们纷纷造园,私家园林应运而兴。经营园林蔚然成风。其中,有建在城市或近郊的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和别墅。郊外庄园和别墅的风格天然清纯,其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影响着后世私家园林的创作。

西晋官僚石崇经营的金谷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根据石崇所书《金谷诗序》所述:“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文人陶渊明隐居庐山,经营小型庄园。根据《归园田居》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恬淡而宁静的气氛和守拙的心境,在后世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多有体现,直至明、清时期。拙政园东园部分旧名“归园田居”,即是受到陶渊明思想的影响。在南朝江南地区,北方士族的迁入与优美的山水风光,园林的艺术造诣有北朝所不及之处。晋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有这样的描写:自园之田,自田之湖。泛滥川上,缅邈水区。浚潭涧而窈窕,除菰洲之纡馀。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于椒涂。飞渐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欢娱。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可以看出,谢家所居之处,恬然而隐逸,比金谷园的“娱目欢心”更有灵气。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是山水、建筑和植物相互组合而成的山水园,造园手法已从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皇家园林已借鉴私家园林中的一些手法并加以应用,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初步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体系。

这一时期的园林,上承秦汉,下启唐宋,为此后的全面兴盛奠定基础。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这个脉络进入唐宋的全盛期。

微信图片_202004221322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