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铺地景观之仙鹤纹样
发布时间:2019/1/30 9:49:33       来源:上海古猗园       【字体:

  铺地景观,是古典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这些铺地,不论是结构形式还是铺地纹样都异常精美,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南翔镇的中东部,东起黄泥泾,南至沪宜公路,西连古猗园路,北靠民主东街居民区。园内环境古朴典雅,清淡洗炼,尤以园路中的铺地景观为胜,各式纹样与建筑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人在园中、如入画中的优享境域,同时这些纹样还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映现了一地民众的民俗心理。本文试图借助象征视角,运用符号学理论,探析人们编织这些意义之网背后的文化逻辑。事实上,文化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古典园林里的铺地纹样,是一种具象的文化表达,通过析解这些纹样,并将之视为一种对文化的解释,寻求隐藏于纹样之下一地人们的民俗心理、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

  古猗园里的铺地主要用砖瓦、碎石、碎缸片、碎瓷片、碎碗片、废弃塑料管等组成各种纹样,通过意境营造、色彩搭配、视觉感染及肌理质感,主要表达祈福迎祥、民间信仰和文人思想三大主题。本文主要探讨仙鹤纹样与民间祈福迎祥心理之间的关联。

白鹤南翔.jpg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鹤在我国古典文化中是一种祥瑞之鸟。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又因鹤的寿命通常在50-80年,属长寿的鸟类。《上书洪范》中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排在第一的就是寿,可见长寿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而鹤的长寿特征正好暗合人们期盼生命长久的民俗心理。加之鹤体态高雅,被道家视为通天的神鸟,在道教文化中鹤还是“羽化升仙”的主题。鹤文化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古猗园的铺地纹样中自然少不了仙鹤,既有成对出现的,也有单只存在的。不仅如此,古猗园还有望鹤楼、白鹤亭、鹤寿轩、鹤守轩、双鹤斋、松鹤园、曲溪鹤影等景观。为什么鹤文化在古猗园里会得到如此凸显呢?事实上,除了鹤自身的文化寓意外,还与南翔镇的起源相关。

  相传梁代天监年间有一老农,种菜刨地时挖出一块大石头,此石露出地面后,有一对白鹤或于其上空盘旋,或在石上歇脚。这时一名叫德齐的和尚从这里经过,看到此情此景,且附近又有横沥、上槎浦、走马塘、封家浜四条河流纵横交叉,四方有湾,形成“卍”字形,好似释迦摩尼胸部所现的“瑞相”,便认为这里是一块吉祥的佛地,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佛寺。从此每天那对白鹤飞向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来捐款献物,用以备料兴工。到佛寺落成的那天,那对白鹤驮着德齐和尚朝南飞走了,巨石上顿时现出一首诗:白鹤南翔去不归,惟留真迹在名基;可怜后代空王子,不绝薰修享二时。为纪念这对白鹤导施的功绩,便将寺取名“白鹤南翔寺”。唐开成(公元836-840年)时,白鹤南翔寺经年失修,行将倒塌,来了一个法号行齐的和尚,这时又飞来了一对白鹤。那对白鹤径直飞到白鹤南翔寺南面的财主莫少卿家里,对着莫少卿不停地飞舞。莫少卿是个虔诚地居士,早就听说过白鹤导施造寺的故事,认为这是天意要他资助修寺,为求菩萨赐福添寿,他就献出大半家产,把寺基扩大到180多亩,把佛寺修建得比以前更加宏伟壮丽。完工那天,莫少卿对白鹤说:“该我做的事都办完了”。那对白鹤又在莫少卿面前飞舞一番,驮着行齐也向南飞走了。人们传说这对白鹤和行齐就是从前的那对白鹤和德齐。

   古猗园附近主要有白鹤社区、古猗园社区,近10000人,早已与周边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茶余饭后逛园子已成为当地人的日常和生活方式。古猗园铺地中的鹤纹在表达人们祈福迎祥民俗心理的同时也构筑了当地人的区域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