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评析:推进林业健康发展 夯实城市生态基础
发布时间:2010/10/27 14:25: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丁勤华 


  不平凡的2010年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一半多,我们对世界承诺所举办的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全国的支持下,特别是在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世博会实现了预期目标,开幕式精彩纷呈,园区运行秩序井然,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中外来宾一致赞赏。特别是,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特别好,蓝天白云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让上海市民感受颇深。当前,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巩固办博成果、谋划“十二五”发展。
  如何巩固办博成果,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就巩固环境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角度,笔者认为,加大力度推进林业健康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世博期间,出现蓝天白云、空气优良的景况,有人说是农村禁止燃烧作物桔杆的结果,也有人说是与部分建设项目暂停施工有关,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市容环境极大改善,空气优良率得以提高,这是近十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关、停、并、转”一大批污染工业企业、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推进林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综合成果。其中,十多年来,城市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功不可没。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的林业建设注重了布局的均衡性、功能性,注重了水网化、林网化的结合,特别是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大型生态片林等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上海森林生态系统的框架,推进了城市郊区功能布局的优化,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丰富了自然景观,有效地改善了郊区风貌,也为上海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际通用测算标准,上海目前活立木蓄积近300万立方米,已固定二氧化碳500多万吨,为城市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研究表明,上海每年空气达到优良标准天数曲线与本市森林资源增长曲线是完全吻合的 (见附表) 。
  森林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它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致命,但是森林却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特别是维系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其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森林具有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畜水调温、保护农田、减轻自然之害、生产木(药)材林果等功能,除此以外,森林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繁衍和生存场所,还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提供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见附图)。森林生态是陆地生态的主体,鉴于森林的特殊功能,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与区域总面积之比)是世界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上海属于冲积平原,历史上本无原始森林,经十多年的大发展,森林覆盖率接近12%,和1999年相比接近翻两番,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全球森林覆盖率超过30%、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0%、国内外发达城市森林覆盖率(东京50%,巴黎23%,伦敦35%,北京38%,大连40%,广州51%,深圳48%)相比上海处于相当低水平。
  据2002年市政府关于上海城市森林发展课题研究的成果表明,按照碳汇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科学分析,要满足实现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35%。上海要建成世界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从生态指标来看,上海林业发展任务任重道远。2008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林业健康发展是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思考世博后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谋划“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从生态保护和建设角度讲,笔者认为,必须把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举措加以落实。其要点有四:
  首先,要围绕资源增长目标,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力度。
  植树造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为子孙后代的留下生存空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着眼于发挥林业的减排和防灾功能,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构筑本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把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强化规划引导,积极推进林业建设。要着眼于弘扬生态文化,积极推动以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地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其次,要围绕增强功能目标,实施林地分类管理。
  实行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以生态区位的敏感程度或生态脆弱程度为依据,把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通道林、防污染隔离林、片林等划定为公益林;把经济果林、苗木林等划定为商品林。公益林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完善规划和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合理利用公益林资源,引导发展林下种养业、森林旅游等项目,鼓励发展办公、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综合功能。商品林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由经营主体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政府负责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引导林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要围绕确保林地稳定目标,实行林业资源与资产分类管理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养护队伍建设,按照林地养护标准,配备养护人员。二是加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工作装备,健全工作体系,确保森林健康生长。三是建立林业建设管理激励机制,对生态公益林面积大的区县和乡镇,给予发展机会损失补偿;对生态公益林保护好、养护管理到位的区县和乡镇,给予奖励。四是正确处理好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完善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类经营的要求,研究制定生态公益林复合经营政策,增强林地的综合功能。
  在资产管理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立林业资产的主体地位,明晰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保障收益权,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人和林木经营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对其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可以依法开发利用。征用林地,要依法足额支付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林木的补偿费等费用,落实被征林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第四,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目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发展林业,实现兴林富民,必须大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不断拓展林农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使林农得到更多的实惠。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加快发展以特色经济果林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林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布局和系统开发,打造各具特色的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林果主题园。  

1年可吸收尘埃330顿至900顿
1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公斤
1天能分泌30公斤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伤寒、肺结核等多种病菌;(仅指松柏林)
1天能吸收1005公斤二氧化碳,释放735公斤氧气,足够975人呼吸之用
夏天时1天要蒸发70到100顿水,可以有效调节温度效果等于25万大卡,相当于1000台空调工作20小时
下雨时,比无林地可以多蓄水300顿
可以使100公顷农田减轻和免受风灾之害
每年可以提供15立方米木材及其他原料


附表 公顷森林的功能


 
附图 空气优良率曲线图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总工程师)
(本文配图摄影/张明、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