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通畅环保健康城市出行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3/16 10:51: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 陈 跃

 
  一个城市的市容与交通密切关联,试想一个交通拥堵的城市市容不会是好的。近年来,由于城市车辆的增长速度高于城市道路建设速度,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已经无法避免,从而出现了“道路交通不畅——公共交通分担率下降——个体交通出行率提高——道路交通更加不畅”的怪圈。本文就如何突破城市交通的拥堵重围,建立起一个通畅、环保、健康的城市出行体系,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快速公交:突破交通拥堵的“刹手锏”
  解决“交通拥堵”,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率先构建了世界上首条“快速公交系统”线,即“地面地铁”系统。为此,受到了世界级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的赞赏。联合国认为,库里蒂巴市是国际公认的公共交通模范城市;世界银行的交通专家认为,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世界城市交通系统中最好和最实际的,它的示范性不仅适用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由于快速公交系统具有耗资低、建期短、速度快、准时性好,成为解决公共交通最有效的方案,使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地面地铁”系统出现后,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从纽约、温哥华和里昂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目前我国的昆明、北京等城市,都建有“快速公交系统”,上海、天津、厦门、青岛等城市也在酝酿之中。
  二、坚定信心: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不动摇
  去年4月,杭州市第一条快速公交线建成通车。然而,四个多月来,却充满了争议。尽管杭州的快速公交刚刚起步,更未成环、成网,但其效果仍然是明显的:一是运量大。日均运送乘客3.67万人次,占全市340余条公交线的第3、4位,属绝对的公交“大线”;二是速度快。平均时速从普通公交的每小时17-18公里,增加到25.3公里;平峰时,比普通公交车大约快10分钟,高峰时,比普通公交车快30分钟;三是准点率高,等候时间短。普通公交的准点率为30%,快速公交为89.1%。10个班次中有九个班次是准点;四是,客流量大。普通公交一个车道一小时可通行200辆小车,运载1000人次,而快速公交在同一时段中可运载3000-4000人次。
  快速公交开通后,由于道路资源向公交倾斜,出现了“快一辆,慢九辆”的现象。因此,社会车、私家车辆的意见较大。这也正是实施公交优先的初衷:当快速公交逐步增多、成环成网,道路资源进一步向公交倾斜时,公交车与私家车的矛盾将更加激化,迫使大多数人放弃私家车出行,而改坐公交出行,这时城市交通状况将会从拥堵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使公交运行更快,通行更便利。
  三、加强管理:构建中心区、建成区、城郊区三大交通系统
  构建中心区、建成区、城郊区的三大交通系统,是为了优化区域的交通出行方式。
  一是要在中心区建立发达通畅的公共交通网络,将公交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在中心区外围,设立大型私家车停车场和公交换乘中心,实现中心区公交车与私家车的接转,这样可以严格控制私家车等其他机动车进入中心区。二是要在建成区强化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以私人交通为辅的出行方式,适度控制外来小汽车的行驶,在建成区外围设立大型外来小汽车停车场和公交车换乘中心,实现公交车与外来小汽车的接转。三是要在城郊区实行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出行并重,开放小汽车的使用,适度控制外来大型机动车辆,在城市主要入城口设立大型停车场和公交换乘中心,实现公交车与外来车辆的接转。通过建立“停车—换乘”枢纽,方便外地私家车、旅游车等车辆转乘市区公交车和旅游观光汽车,形成多层次的交通出行模式。四是要实施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火车站、机场、长途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内河港口、绕城公路入城口等交通节点,应建设大型客运换乘枢纽中心,形成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转换,使乘客能及时换乘公交进入市区。同时,实施公交系统内部的“零距离”换乘。实现轨道交通站、地面快速公交停靠站、常规公交始末站(中心站)的同台换乘、同站换乘,减少乘客因换乘公交线路带来的时间损耗。
  四、引导出行:优选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三种出行方式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为缓解人车矛盾,大多采取拓宽机动车路面,增加车道,缩减步行道,缩小自行车道,甚至取消自行车道等措施。但是,一些原来没有自行车道的国外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建设“可步行城市”的理念。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家对在伦敦出行时的污染水平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是乘坐出租车、乘坐公交车、驾驶私家车、骑自行车以及步行时,人体所处道路环境中的超微颗粒污染数量依次递减,分别为每立方厘米10.8万个、9.5万个、4万个、8000个以及5000个。?在所有这些出行方式中,步行遭受的污染最小,是最健康的交通方式。在德国城市,近年来政府正在积极鼓励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使用,大力倡导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目前,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非机动方式大约占到德国城市出行的40%以上。
  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一是将居民区的车速限制到30公里/小时以下,并通过变窄街道,拓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办法削减交通量,吸引交通分流到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上,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使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更加安全。二是从城市主要购物区开始,逐步增加步行街、步行区,使步行、骑自行车和限速的公交车可以到达核心地带,但小汽车必须停在步行区以外的停车场或停车库。三是在城市中修建的步行道、自行车专用路和专用道,以实现“机非分离”,并保证步行者、骑自行车人的安全。
  要推进市民以私家车出行为主向以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行为主转变。提倡“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即在半小时步行路程以内,首选步行方式;在一小时步行路程内,选择自行车出行方式;在一小时以上步行路程的,选择公交车出行;出城交游时,选择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出行。
  (作者: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处处长)建立通畅环保健康城市出行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