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2005/9/19 11:12: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德国从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到处都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但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也曾忽视环境保护。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莱茵河里都能显影。那么德国的环境是怎么变好的?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所说:“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通过惨痛教训而逐渐形成的” 。 [1]
    本文就德国环保的历史、现状及成功经验做了简单的剖析,并试图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从而为我国的环境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德国环境状况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德国工业陷入了瘫痪状态,百业待兴。由于德国为工业国家,因此恢复工业、发展工业成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在美国的帮助下,德国工业发展迅速,冶金业与化学工业尤其突出,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鲁尔河两岸的多特蒙德、波鸿、埃森、杜依思堡等城市依据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采煤、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但是当大多数西德人都是怀着希望和自豪感关注着经济奇迹般地发展时,他们的生活环境却悄悄发生着变化。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经济的发展对土壤、空气、水的污染日益严重,70年代初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工厂林立,高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每年770万吨;工业污水横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河流、湖海等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以莱茵河水为例,原来水中有200多种鱼类,可是到了70年代初只剩下80多种;矿山在过量开采,地面植被严重破坏,废渣、尾矿堆积成山,垃圾堆放场的垃圾滤液对周围土壤、地下水造成了污染。严酷的现实,震惊了德国人。他们不得承认,经济的腾飞所花费的环境代价太过巨大。
    自60年代起,保护环境的呼声日渐高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日趋完善。在科技界与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受到严重创伤的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改善。
    今天的德国,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空气洁净,河水清澈,各种水动物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在环保技术领域中,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它充分地体现在水与空气的污染控制、消除中。例如在1990年与1994年之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9.5%,这在整个欧洲是最佳的成效,其减少的原因部分是在工业生产系统中消除燃烧褐煤,使其排放量得到减少;而更重要的是将燃煤电站改为燃烧天然气,这使日常家庭生活与商业活动中的排放量进一步减少了。在同一时期,二氧化硫的污染水平在实际上亦有所下降,水污染的控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在易北河中水银污染量减少了80%。德国也是世界上废物焚烧技术的领先者。当前的预测已表明到2000年这方面市场约占70亿德国马克。专家们指出,直接焚烧炉(不循环)是项主要技术,其它的生产过程诸如液化床或高温分解(废物干馏),成为实际上更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其市场前景被专家看好。
二、德国环保成功的经验
    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污染治理最早且成绩显著的国家之一。在德国的8000多万人口中,直接与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大约有200万人,德国的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在全世界领先,德国环保产业在其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约占18%以上。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法律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标准
    德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着手进行环境立法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环境保护系统,把环境保护的法规进一步扩大到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德国早在1935年颁布了《自然保护法》,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法律则是开始于二战之后。 从70年代开始,西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1972年的《垃圾处理法》,1974年的《控制大气排放法》,1976的《控制水污染防治法》,1983年的《控制燃烧污染法》.... 1986年建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接来1994年把环保责任写入基本大法。目前全德国大约有8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欧盟还有400个法规。这么多的法规,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全部了解,政府部门大约有50万人在管理环保法律。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环保法律很完善,对环保的经济投入也很大。经过长期的努力,德国环保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在交通方面,通过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污染。目前德国无铅汽油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欧盟范围内汽车都要安装一个三通调节催化器,使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日益减少。氮氧化物大约降低了50%,虽然汽车从1970年的1500万辆增长到了1995年的4000万辆。
    为了减少噪音,德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包括把居民区定义为交通安宁区,在有标志的区域内汽车、飞机、机器都要降低噪音。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蓝色天使”标志告知消费者在购物时哪种产品、机器和器具噪音小。
    为保护海洋在内的水域,德国颁布了《废水征税法》,大力减少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与养料。市民也要交纳较贵的水费和污染费,我的德国主人菲格勒夫妇家一年支付500至600马克的水费。
    另外获得的一个无形的结果就是公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工业界和经济界认识到经济和生态保护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良好的大气条件、水域和土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国家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环保,提高民众环保的意识
    德国历届政府都采取各种方式在社会上进行环保宣传,利用媒体等舆论工具和其他手段来呼唤民众保护环境,并设立专门的环境部门负责环保工作,资助关于环保方面的展览会和博览会等环保宣传活动。德国最近公布的一项全国环保意识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二的德国人认为环保很重要,百分之八十七的人表示,由于担忧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必须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环保。总体来说,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强。
   德国有一个由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校组成的庞大环保教育网络。它们向民众做环保知识介绍,向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向社会宣传新的环保立法。联邦环境部对全国的环保意识建设进行总协调。德国正在实行“国家环保行动计划”,目的是使全国与环保意识建设相关的机构形成更紧密网络,以在全社会更好地推广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
    德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建设环保意识方面十分活跃。德国有“联邦自然保护协会”、“青年环保联合会”等800多个全国及地方性的环保组织或环保信息中心。它们向民众免费提供讲座和环保知识小手册,并深入民众宣传环保。在节假日的街头闹市区,常能看到不同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搭起临时宣传摊,向行人讲解环保知识和发放材料。数不胜数的环保网站也促进环保意识的建立,各级政府的环保机构及时在网站上公布环保信息,各类环保组织利用网站进行环保知识普及。德国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都是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活课本。
    政府还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通过直接参与环保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例如,他们在上动物常识课《家乡冬季的鸟》时,老师就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等等,并要求学生带上一些坚果、面包等食物喂鸟。关注地球气候变化的电影《明日之后》在德国上映的时候,环境部门抓住这个机会,配合影片制作环保教育材料,提供给青少年,激发他们对未来环境的关注。德国各地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环保比赛,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环保项目等。
(三)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德国目前大约有800项法律和接近5000项行政条例用于垃圾管理,并专门制定有《垃圾法》以指导垃圾的处理与回收,近年德国又提出“结束用过就扔的社会,开始循环经济”的口号,使垃圾的回收利用做到最大化。如:为尽量防止人们乱扔空瓶子,德国有关部门则规定购买瓶装饮料需先付瓶子的押金,到时再拿空瓶子来换回。这些在其它国家难以推行的事,在德国却行得通。
(四)政府对环保企业及环保项目进行补贴和资助
    政府对特定的环保项目进行资助要满足3个条件:1、对环境污染具有预防意义;2、可以推动环保领域的革新和改造;3、当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实现环保目标时,政府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现金补贴、国家担保贷款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
经济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传统的经济模型加以扩展,把环境要素纳入,从而形成一个环境-经济模型。为此,德国对环保企及环保项目采取补贴和资助的办法,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1、补偿手段:当国家给企业在使用成本较为有利的旧设备和全面的治理旧设备方面以一定的活动空间时,则可应用补偿手段。补偿手段应当能够刺激寻找新技术,并加以应用,要充分利用企业在信息方面的优势。
2、税收手段:税收手段在环保中起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服务于多种目的。它的理想状态是,当环境质量改善到一定程度时,根本不征收这一税款。
3、排污交易权手段:排污交易权是指国家管理部门制定一个总的排污量上限,根据排污量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这里的排污量上限不是针对某一个别企业,而是针对所有企业。
4、担保责任手段:使用对环境有害的设备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承担强制的担保责任。强制的担保责任对企业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激励,它促使企业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安全措施,尽量减少设备对环境的危害。(作者  湖北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注释:
[1]柴野:“德国环境是怎么变好的?”,《环球时报》 2004年11月25日。
[2]李新玲:“德国环保法律的历史及现状”。
[3]王豪:“德国环保举措的启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4]郑汉根:“德国环保意识教育深入民众”,新华网新闻,
[5]、[6]鲁焕生,高红贵:“中国环保投资的现状及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