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环境:从外来务工者到高级技工的沈厚平
发布时间:2009/7/16 10:14: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刘维光 
  
  
  知识改变了队伍,文化改变着行业,上海环境建设需要新知识、新一代。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外来务工者在上海闸北区绿化市容行业中脱颖而出,多次被评为“优秀进城务工者”、“学习成才标兵”、“十佳好职工”、“十大读书明星”和“上海市十佳知识型职工”的称号。在高级技工理论考试中他取得了试卷满分的成绩,并获得汽车维修高级技工资格证书。在上海400万外来务工者中,他又当选为上海市闸北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上海市闸北区绿化市容管理局系统中闸环灵石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的沈厚平。
  一、载入《中国上海2008年鉴(四)》的新上海人
  在《中国上海2008年鉴(四)》有这样一段文字:【沈厚平】1976年出生,高邮市周巷镇钱镜村人。上海市闸北区市容局闸环灵石环卫工程有限公司汽车维修高级技工。初中学历,1996年到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环卫所从事汽车维修工作(2004年环卫所转制为上海市闸环灵石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务工的10年中,从一名对汽车维修知识一窍不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能独立排除各种型号环卫车辆常见易发故障的单位技术骨干。2004年获得闸北区总工会举办的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全区个人第二名,破格取得汽车维修中级资格证书。2005年获得上海市容环卫行业“环境杯”汽车维修技能竞赛个人第三名。这在上海绿化市容行业中被写入《中国上海2008年鉴》是为数不多的。
  二、沉甸甸的板手,与很艰辛的阅读
  汽车修理世界,充满了辛苦和挑战。在沈厚平面前,环卫车辆各种吨位类别、垃圾车各种功能型号特别多。机修班只有两名汽车修理师傅,机修任务相当繁杂,师傅忙得连上厕所都一路小跑。岗位的技术难度和厂区的简陋条件令许多应聘者望而却步,大多数外来务工者没做满一个月就卷着铺盖走了,沈厚平却很珍惜这份工作。可面对图纸和一连串数据,面对成百上千种汽车的零部件,他满眼困惑,第一次接过师傅递过来的扳手时,觉得手上沉甸甸的。由于文化程度低,很长一段时间还只会小修小补。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沈厚平,却毅然地卯足了那股子犟劲和韧劲,决心要在这个岗位干出个样子来。
  10年前的一幕让他震撼。一次他随师傅一起外出修理一辆抛锚在半道上的运粪车。还未走到车前,就被一阵阵刺鼻的臭味熏得窒息作呕。这辆运粪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粪便,小沈以为要先用水清洗一番才能修理。他不曾想到附近没有水源,更令他惊讶的是师傅却毫不在乎地拎着工具箱一猫腰钻到车底下。面对这辆“臭”车,望着双手油污和浑身沾满粪渍的师傅小沈佩服得不行。本以为只有农民吃苦受累不怕脏,眼前的上海师傅更是了不起!那天晚上,沈厚平在笔记本上写道:我要学师傅那样干一辈子环卫修理工。
  从此,只要车辆一出故障,不论车况好坏、地点远近,不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沈厚平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像师傅那样,不怕脏、不怕苦、不顾恶臭,全力以赴抢修环卫车。更可贵的是多年来,他经常早班连晚班辛勤工作的同时,努力而艰难地阅读着汽车修理技术书籍。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跑新华书店,在汽车修理的工具书中找到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答案。从此,沈厚平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的10年也是他看书学习的10年。他把知识化为技能,为上海的城市环境建设,尤其是创建文明城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改造环卫车辆,吮吸知识有“三招”
  说起那段艰难岁月,沈厚平无限感慨。他工资不高,为了读书他想出三招,一是尽量到旧书店“淘”书,二是常向领导、朋友、同事借书,到图书馆看书。三是在书店里看到有用的书就把有用的部分抄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他立了规矩,每月买书200元,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徜徉书海、吮吸知识。
  读书使他成了有文化的汽修人。他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技术攻关活动。针对环卫生活垃圾车辆防污滴漏装置老化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借鉴消防水阀技术,运用高强度尼龙材料,将以前的排污口开放式阀门改为旋拧式,费用由以前的每个1000元,降低到每个几十元,有效地根治了环卫垃圾车滴漏的顽症,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近年来,闸北区71辆生活垃圾车辆全部都实施了革新改装。为此付出辛劳的沈厚平,又把目光转向几十辆吸粪车的粪泵上,他发现经常有吸粪车因粪泵倒粪引起粪泵损坏,影响环境,有碍市容。他多次在吸粪车上钻进爬出,与同事一起,几经反复研究,终于查出是由于吸粪管的高度不够引起的,于是,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对所有吸粪车进行改造,如今,经他改造后的吸粪车因粪泵倒粪引起粪泵损坏的故障发生率大大减少。
  四、行业培养人才,精彩人生故事在这里传唱
  令小沈感到幸运的是领导懂得工人。党支部书记张根英告诉笔者,在行业队伍里160多名的外来务工者都觉得:这里的氛围很好。在这个集体里,对外来务工者与职工都是一视同仁的。如今这些务工者,已全部加入了工会组织。2006年公司还投资二百万元在晋城路建造了680平方米的民工宿舍,配置了齐全的生活设施。除此,组织上更关心他们的成长。小沈记得,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根英知道他爱读书,特地关照宣教部门有好书要尽早告知他。是公司领导选送他去参加技能竞赛,并破格晋升,更是单位的支持才使他有了去电大商业分校学习的机会、学习办公自动化,用上了电脑,还成为400多万外来务工者中非沪籍当选上海区县人大代表的第一人。
  沈厚平的精彩人生故事在传唱,劳模的精彩也成就了行业的精彩。家乡高邮职教中心组织学生向他学习,他的事迹上了高邮文明网。在公司所属的闸北区市容系统内,从1979年第一届到2006年第十三届,从全国劳模马秀英到市劳模沈厚平,30年来劳模先进之花常开不败。劳模先进的爱我环境、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在全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区市容环卫系统在发掘、培养、宣传劳模先进典型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由此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为市容环卫事业奋斗献身的热情。几年来,光是沈厚平所在的单位荣获市、区、局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的就多达50余人次。


  
  五、做新上海人,上海需要他们
  沈厚平变了。同事说他一是胆子大了,愿意发言了,二是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张根英书记说,组织上对他的要求不会放松,要帮助他提高综合素质,让他尽快地成为又能文又能武的“新上海人”。
  现在,沈厚平仍然工作在环卫汽修的第一线。清扫任务繁重的日子,他和汽修班的16名工人要天天上班,保障汽车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传统春节期间人们欢天喜地燃放爆竹,而沈厚平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休息。近两年,闸北市容局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环卫车辆,有扫路车、洒水车、垃圾车、铲土车、土方车等10多种类型40多辆环卫车,这些车辆的工作技术等级也由过去的人工化向电气化和电子方向升级,有些先进的环卫车从国外进口……随着环卫车辆的升级换代,需要沈厚平和所有机修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沈厚平仍然是那么刻苦钻研,学习更不敢放松。现在,沈厚平正在上海电视大学eba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深造。
  作为闸北区人大代表,他知道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几百万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者不是城市的“脏、乱、差”,他希望“新上海人”将与上海人和上海这座大城市更加和谐。至此,似乎让笔者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学习,让沈厚平完成了从一个只靠体力干活的打工者到一专多能的现代知识型人才的嬗变,也让他在精英荟萃、人才济济的上海大舞台上深深扎下了根。

(作者: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宣传教育中心新闻策划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