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业:城市发展中的古树名木保护
发布时间:2012/9/10 16:31:08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潘建萍

 

古银杏

 

  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极其珍贵的绿色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正如周谷城先生七绝诗所言:“六朝文物越千年,古寺禅林尽荡然。银杏一株今尚在,从知润物有渊源。”古树名木又作为城市“活的文物”是森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倡导科学发展的今天,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传承城市文明,更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自古以来,古树名木的存在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变迁、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平衡、植物分布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加强对绿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当代园林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上海古树名木的保护情况为例,阐述一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提高古树名木的管理技术
  古树名木,要依法保护。这是传承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上海,据2011年底的调查统计,现有古树名木1577株,81种。古树名木后续资源1024株,78种。针对这些“活文物”,早在1983年上海市人大就通过了《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这是在国内首次制定的一部古树名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明确了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为古树名木;明确了树种珍贵、稀有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为名木这一法律概念。1994年,上海把古树名木纳入了保险责任制。由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签署了保险协议,当古树名木发生倒伏时由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抢救费用。2002年,上海市人大又通过了《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将树龄为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列为古树名木后续资源,并纳入了古树名木条例的保护范围。继而在2011年又细化了部分条例,制定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巡督查实施办法》。在2006年,组织编制的《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成为了行业标准,并在2011年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修编为市标。
  在古树名木管理技术上,管理部门和工作者们引进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了古树名木管理的技术水平。2003年,首次利用GPS定位技术在上海测绘图上标注了古树名木的符号,使古树名木这一活文物在地图上占了一席之地,同时也让有关建设规划单位在规划设计时明确避让和保护。2006年,从德国引进古树名木“X光探测仪”,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无损检测,通过声呐检测形成彩色图片,可使监测人员读出树木的胸径,判断树木内部有否腐烂,或因腐烂引起的空洞大小,为古树名木的复壮奠定了基础。2009年开展古树名木标识的试点,利用先进的现代物联网信息技术传输养护管理基本数据,寻找古树名木实施监管的新路。多年来,还积极推广应用环保节约型的产品和古树名木友好型产品,如环保型伤口处理剂光触媒和地面铺装透气砖、友好型的植物生长菌剂和树木梳理剂等,为保护古树名木,促进生长、减少城市污染起到了很大的效用。

 

透气砖应用


  
  二、古树名木面临的保护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古树名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古树名木的保护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保护意识参差不一。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面对开发和发展中出现的现实情况,虽有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但是在具体项目开发的规划和许多建设单位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不强。比如,肆意改变周边环境,改变地坪标高和改变排水系统等,严重地威胁古树名木的生长,甚至造成古树名木的死亡。
  二是执行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规范。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建设与古树名木保护的冲突时常发生,关键在规划源头上尚不能得到控制,没有按照古树名木地形图上的位置明确规划标志,造成建设单位在建设中前期不知实情,后期改变方案比较困难。
  三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多年来,虽然古树名木不断在健全管理体制,也建立了各区古树名木专管员队伍,也有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网络。但是从古树名木管理的市、区、街道(镇)三级管理体制来说,还很不完善的。大部分区仅仅在区级层面上设了专管员,且力量配备相当缺乏,在区和街道(镇)一级的层面上还要加强和完善。
  四是保护经费不够落实。纵览公园、绿地的养护定额和概算定额等等的规定,就是唯独没有古树名木养护的相关定额,这是造成古树名木养护经费很难落实的原因,究其根源是古树名木的养护资金缺乏或尚未建立保障机制。事实表明,目前部分区域古树名木养护经费极度低下,如某区有82株古树名木、47株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但是全年养护经费仅只有6万元(还包括日常养护费和应急抢险费)。
  五是技术手段还不够先进。近年来,虽然在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上有了无损检测、避雷技术研究和伤口涂抹剂的研究,但是在古树名木的土壤监测、生长势监测、抢救复壮技术和智能信息化管理以及树龄测定等专项科技研究和先进技术应用上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无损检测应用


  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如果说,古树名木是人类的文化遗产,那么在科教兴国、科教兴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努力保护和管理好古树名木,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社会和行业的一项神圣使命。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对策、作思考:
  一是厘清法规条例,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保护古树名木的执法能力。就上海来说,虽然有了部分的管理办法和地方性法规,但是需要对原有的法规条例和规章进行厘清和梳理,对执行不力或出台时间已久或已经不适合的,要进行排摸和完善。要针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在古树名木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日益尖锐之中,制定或更加完善一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如,古树名木周边建设规划控制、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职权和责任。又比如,制裁擅自破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周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行细则和渎职、不作为的问责制度以及监察能力的考核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从严。
  二是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高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能力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这是从健全体制和机制上使古树名木得到保护的关键所在。首先是确保建立和完善好市、区、街镇三级管理体制。必须从体制上有三级古树名木的专管员队伍编制,并加强专管员的专业培训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其次,要实施古树名木养护和古树名木建设时期的签约和监管制度及运行网络,实施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巡检督查制度。
  三是制定古树名木维护资金的定额保障机制,提高古树名木保护能力。古树名木积攒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但难逃岁月的摧残,留下了风烛残年的老态。很多古树名木已经出现了空洞和枯枝,亟待防腐、支撑、修剪等,需要资金和技术的保障。确保这些工作得到长期和持久的实现,需要制定保护标准和养护经费定额,并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光触媒应用


  四是深入科学研究,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水平。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需要加强现代化的先进理论和保护技术的研究,注重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古树名木生长监测、古树名木生境监测和古树名木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提升这一领域的科技含量。同时开展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研究的立项,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古树名木监管信息平台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五是加强全民宣传,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应当成为全社会、全民公共意识的建设范畴。宣传古树名木可以不拘形式,可以丰富多彩。除了“植树节”、“网站科普讲坛”、“媒体宣传”、“征文和摄影大赛”、“农业保险”、“义务保险”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将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市和区、县各级政府和有关绿委办、绿化专业部门应当积极动员全体市民参与到古树名木的管理和养护监管行动中来。

(作者: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古树名木管理科科长 高级工程师)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