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以文明创建为载体 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5/5/15 16:29: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鞠森



  市绿化市容行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推进行业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成功实现了“保一争一规一”的创建目标,即:绿化行业获得“上海市文明行业”六连冠,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创建成为“上海市文明行业”,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行业被命名为“上海市规范服务达标先进行业”,上海古猗园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上海绿化市容行业的行业建设跨上了新台阶。


绿化行业围绕建设“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

  绿化行业保持和发扬原有特色,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实现了文明行业“六连冠”。

  一是注重系统化,构筑三地融合生态空间。绿化行业坚持规划引领,落实政策保障,促进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发展。全面启动“上海加强绿化林业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等项目研究,并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重点进行编制《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的研究。在土地资源紧缺,完成“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15%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积极寻求破题之策。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以及各区县、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深化了政策措施,基本落实了造林土地。春季造林全面启动,农田林网建设得到加快推进。

  二是坚持精细化,打造特大城市管养特色。绿化行业重点推进农田林网和“四旁林”建设,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严格落实森林目标责任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东滩生态修复区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中心城区大力推动立体绿化,全市屋顶绿化总面积约167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人民公园的面积,为改善城市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立体绿化实施规划明确了在2014-2016年,将建设立体绿化100万平方米。同时,加强1581棵古树名木及1028棵古树后续资源的数据库管理。

  三是加强社会化,开展公园志愿服务活动。绿化行业继续调整和充实了2万多名公园志愿者队伍,全面推广公园、志愿者、社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健全志愿者工作制度,完成对志愿服务的岗位培训。目前,全市有145座公园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其中75座公园建立了党建指导站(临时党支部),56座公园组建了71个志愿者工作室,建成了20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和40个志愿服务优秀品牌,全市绿化志愿者队伍达到720支,其中党员志愿者近3000人,并能按照市民游客的需求,开展心理、绿化、法律、健康、科普等咨询服务活动,志愿者已成为公园管理服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方面,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把“志愿者基地建设”纳入文明公园、文明示范公园、绿化文明行业创建的评价体系。

  四是凸显公益化,履行绿化为民服务责任。全市各公园因地制宜增设了健身器械、园凳(椅)、园亭等人性化服务设施,添置残疾人员使用的轮椅车,方便残疾人员游园。同时,在全市公园内继续推行市民游客免费借用雨伞、轮椅拐杖、地图,免费使用应急药品和供应开水等15项便民利民措施。开展了“百场免费露天电影、百场戏曲、百个报廊进公园”等活动,开展辰山秋韵、菊桂共赏、国际雕塑展等主题游园活动,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积极推进老公园改造。稳步推行公园延长开放时间,全市夏令延长开放公园数增加到66座。完成了13个区85座公园的现场噪声规约宣传。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检查公厕工作


公厕行业注重软硬件提升,成功创建文明行业

  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既是市容环卫行业的主要服务窗口,也是代表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11年,上海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被命名为“上海市规范服务达标先进行业”后,上海的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不断地向上提升,最终成功地创建成为上海市文明行业。

  一是完善创建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公厕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相继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市、行业职能部门以及区(县)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构成的三级创建组织网络,并先后发布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开展公共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全市每季召开市区分管局长和业务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部署和指导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层层组织落实。

  二是强化人性化服务,提高市民满意程度。公厕行业推动科技便民,开发了“上海公厕指南”APP导厕软件,使市民导厕更便捷,在公厕内安装报警系统、用厕告知信息系统,使市民如厕更安心。公厕行业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在公厕内配置无障碍通道1456条、无障碍厕间1861个,以及“方便凳”488个。公厕行业完善便民措施,在专人看管的环卫公厕内配置便民服务箱、洗手液(皂)、应急卫生纸等,为市民提供租借雨伞、设立休息区,延长公厕服务时间等。公厕行业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在全市配备16组拖动式应急厕所和58组拉壁式应急厕所,应急厕位达到620个,满足重大节日及活动的应急需求。

  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行业价值理念。公厕行业加强全行业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规范服务的定期培训,努力提升服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技能素质。加强行业服务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总结和树立了李影同志这一先进典型,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李影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明星带群星”主题活动,做到行业价值理念逐步形成。2014年组织开展“市民最满意公厕”和“最美保洁员”评选活动。评选出多伦路25号公厕、武胜路10号公厕等10座“市民最满意公厕”;评选出曹锦、朱文娟等10位“最美保洁员”。


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行业坚持夯实发展基础,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上海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行业曾经长期处于全市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偏后的被动局面,在世博会期间,服务水平跨上了一个大台阶。在此基础上,道路保洁与垃圾清运行业坚持以文明行业创建为抓手,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一是规范管理,突破瓶颈。该行业全面建立道路保洁“一路一档”,各区(县)将道路保洁路段、等级、服务时间、保洁标准、操作规范等“一路一档”信息在区(县)门户网站及班组道班房等处予以公布,接受市民监督。因“路”制宜,针对不同道路问题类型“量身定制”保洁方案。如对于乱设摊、夜排档造成的油污道路,根据设摊时间调整作业时间,集中清除路面垃圾,再安排高压冲洗车进行路面冲洗,定期组织人员使用烧碱冲刷油污路面。在居民区内垃圾箱房上公示作业单位、清运时间、清运频次等内容,做到车走地净。

  二是加强检查,督促整改。该行业重点对作业班组的作业规范、服务礼仪、便民承诺、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市级质监部门季度查、区级质监部门月度查、作业公司半月查、班组每周查的四级检查机制。根据新完善的《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服务规范》,每月抽查各区(县)清运作业车辆10辆,对“跑”、“冒”、“滴”、“漏”等顽疾问题重点督查。

  三是固化措施,落实长效。该行业根据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反映的问题,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结果,要求各区(县)制定整改方案,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并对排名靠后的区(县)进行重点指导。


总结基本经验,再创两个文明新业绩

  本市绿化市容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创建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一是行业各单位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各级管理部门和行业单位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到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到了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和保障到位。

  二是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系列创建活动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全市在“行业、单位、班组”三个层面构建创建载体,坚持开展“文明公园”、“文明公厕”、“文明保洁班组”、“文明单位”等基础性的创建活动,上海古猗园在全行业率先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市级文明单位”的数量逐年提升,局级文明单位”在直属单位中已实现了创建全覆盖,并在行业协会下属的“两新组织”中进行稳步探索,“文明公园”和“文明公厕”的创建成功率都已超过90%。

  三是行业文化建设为文明创建提供理念支撑和价值导向。在政府机关、行业单位大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的绿化市容行业的“使命、愿景、精神和作风”,形成了行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行业各单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不断提炼总结单位核心价值观,使各个单位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职工群众共同的价值取向。尤其是通过联建交流、文化研讨、风采展示和追梦圆梦演讲等各类活动和载体,进一步形成共识,推动行业取得新发展。

  四是聚焦重点创新方法为文明创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各级管理部门和行业单位根据改革发展新形势、文明创建新目标和社会市民新需求,着力于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文明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与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与社会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更好地相适应、相结合,使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能够常抓常新,不断呈现新的活力。


  文明行业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本市绿化市容行业要以更高目标为追求,再创两个文明新业绩。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为统领,继续深化拓展行业基本价值理念,坚持以社会市民满意为目标,坚持在重实际、务实功上求实效,坚持在聚焦和突破难题瓶颈上下功夫,坚持在形成和创造行业特色上做文章,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动员社会参与,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创建举措,继续保持抓铁有痕的力度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推动文明创建和行业建设实现新的发展与跨越。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本文供图/孙卉 傅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