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参考:营造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
发布时间:2010/9/6 13:52: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范海燕 缪叶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人们所留下的“精彩、成功、难忘”,其中包括了上海城市建设中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为居住小区景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区入口容貌,不仅是进入小区的必经通道,更是城市市容景观不可忽略的一个脸面。随着目前居民素质和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小区入口的建设不仅仅是功能和形象上的需要,更是要对其空间和整体优美的市容景观环境上做全面的再创造。这是“后世博”给城市决策者、设计规划者和建设管理者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本文以上海仁恒河滨花园为例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参观过“仁恒河滨花园”的人也许都会被其视野开阔、气势磅礴的环境、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态型内部空间所感染。尤其是其入口的景观设计,它不仅为小区入口创造了一条链接会所的景观通道,整体环境整体划一,同时也是一条无障碍的运动和休闲通道。步入其中便捷统一的直达通道,植物覆盖有顶的人行通道,尺度适宜的孩童运动及大众休闲场所,艺术品及意境空间的创意场地,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更是营造出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环境空间,提高了人的舒适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一个成功的小区入口,如何会有如此的优越性?这就要归结于在设计上理念的把控力度和整体施工细节中的制作推敲。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兼具功能、整体形象和空间转换的复合型市容景观,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到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是体现设计师如何将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的分析,最终决定它们各自在基地内的位置、大致范围和相互关系。也就是在大的景观环境或条件下,充分了解其环境周围及邻近实体对人产生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是人与环境协调的焦点。由此功能分区是人与环境契合的焦点,是一个景观构成的重要设计环节。
  小区入口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功能,在功能上也是联系内外部最活跃的活动空间。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解决安防、闸机的设置、车辆快进快出、临时停放、人车分流等问题而同时不会影响整体设计及环境品质。为此,居住小区的入口的功能设计,应当细致地加以设计构思,合理地摆放入口设施,,使其功能布局处于整体协调的景观之中,并且便于物业管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 岗亭位置。由中心设立转成双向的两侧布置,更有利于其景观轴线的完整性。在行人及车辆进出的管理上,要更符合行人的习惯,便于安全保卫;在车行上,在中央绿地边缘设立了自动读卡器,设4米的车行距离,车主只需要伸手即可读卡,非常方便。对于外来的车辆,也方便保安进行检查。
  2. 人车分流。人行和车行道采用不同的标高设计,中心轴线一分为二,为车辆的出行提供便捷的快速通道。入口的车行道由原有方案的一个改设两个,并各有其作用。靠近入口的车道跟进入小区内部的车道平行于一条直线。考虑到更易于大型车辆拐弯和通行,另外一条车道可起到车辆高峰的分流及临近会所的临时停车作用。
  3. 闸机设置。不仅仅是美观,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对车辆和人行的管理,尽量使车辆停不在拐弯处停靠,两侧应根据需要做出不完全对称的设计。
  4. 引入运动轴线概念,营造舒适尺度的户外运动空间。要充分考虑对机动车的隔离,内部联系基本上采用步行尺度。运用遮荫树,将中心主轴打造成“宜居、宜赏、宜行、宜管”的中央轴线。充分考虑人行尺度空间及特殊的人群需求,提供宽敞的人行公共空间,让行人更舒适。同时充分为居民提供庇荫、乘凉及各种休憩的设施,形成安全、宜行、宜居的公共空间。

  二、形象设计
  形象设计要求设计师塑造个性独特的居住区环境,构筑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的小区环境。因此小区环境设计除了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小区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的大同小异的规划风格,使小区具有个性色彩,环境更有生命力。所以,形象设计也是一个景观构成的重要环节,而且整体形象要符合整个项目定位。



  从仁恒河滨花园的入口可以看到,通过无形的设计,如轴线的引导、界面尺度的控制和大气的水景点题,使有形的入口把人们不知不觉地带到了无形的轴线之中,感受到了它的气势和与众不同。这里,轴线设计在具体的表现上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 尺度的控制:从入口处到会所归为入口的中央景观轴线,它的长度为130米,两侧建筑距离宽度为80米,中央人行轴线距离40米,这样的尺度足可使整个小区形成一个兼具功能、人居活动、空间转换的复合景观主轴。
  2. 设计语言的统一:铺装与修剪灌木形式感统一,树种选择统一,道路与小品统一,具体来说就是铺装、灌木、道路、坐凳、树池、水中种植槽、背景墙甚至竹子和林荫树基本上都是以直线条、块的形式出现,这是小区环境的特有风格的体现。
  3. 主题和意境的创造:注重人居化环境打造,关注小区特色意境氛围的建设,创造具有艺术风格的公共空间及特有的景点。比如:入口景观水景,是通过大面积的水景点题,结合广玉兰,形成以观赏及车行交通为主的起点,阶梯水景形式延续到岗亭前方的石阶,通过设计元素统一,强调入口与街面的转化。再比如,中央活动带在美观方面注重了界面连续性与节奏感,运用遮荫树,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人性化的行路空间。在功能上考虑到这也是一个人群聚集的活动空间,因此做了足够的尺度和休闲设施的布置,满足了群体的参与性。再比如个性区域,则强调了多变的小区环境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把通风井布置在轴线两侧,用竹子及磨砂玻璃进行遮挡,并设置太湖石及水景,形成了整体特色意境的氛围,从而创造了相互联系的公共空间。这种注重空间的渗透,形成以小区入口为轴的绿化网络,通过道路渗透到各个组团,还与泳池区的柳树、水景及太湖石以及道路连接起来,既突出了文脉的延续性,又创造出了基地的特殊意境。
  
  三、空间转换设计
  空间转换设计考虑到在整体的空间构思的基础上,结合整体景观进行不同的景观空间布局,让人们在其整体的序列变化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人行空间体验。不同的景观元素通过合理的构思,形成不同的空间转变,人穿梭其中体验不同的景观变化。空间转换,体现了物境及意境的综合思路,因此空间转换设计也是一个景观构成的重要设计环节。
  小区入口作为一个主要的连接通道,充分满足了行人的需要,也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人车分流网络。同时考虑到小区外部空间及会所建筑内部空间的内外联系,不同层次空间展现的转换,与周边的建筑风格及整体规划相协调,更是方便了物业人员的管理。在功能上考虑它也是一个人群聚集的活动空间,所以在这里要从以下两种空间的设计上去做思考。
  1. 开放空间:各类景观视觉上的联系,满足宜人的尺度要求,创造各类具有标志性、独特性和高识别性的开放空间和主题空间。如入口水景、中央活动带、会所广场都是大范围的块状界面展示,强调界面连续性与节奏感。
  2. 半开放空间:在空间转换上通过结合灌木和树群进行空间引导,通过一连串的半私密绿地空间将人行道与周边临近的公共绿地连接,将行人带到每一个地块,创造多变的小区环境和丰富的生活内涵。如灌木和休闲座凳的设置、水中栈道及浮岛花园及垂柳的选择、榉树通道树种分枝高度的控制,强调多变的环境空间。
  综上所述,一个居住区的景观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正是通过设计师及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从规划设计到细部工艺,从整体氛围到局部环境,充分体现了功能、形式、空间转换的一脉相承。让人乐意聚集、享受,这是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再创造的结果。
 

 
(作者:范海燕,安诚大地工程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缪叶辉,上海景源建筑设计事务所景观部经理、园林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