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抓好基础管理 做好自治共治 创新工作方法 重固镇推进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有成效
发布时间:2019/8/13 13:08:18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黄慧

 

10-重固镇大街小巷掀起了垃圾分类热.jpg

重固镇大街小巷掀起了垃圾分类热

 

去年,青浦区重固镇被列为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工作试点街镇之一。经过一年多扎实推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镇13个村(居)、16个居住小区、12653户村(居)民、1306户沿街商铺,74家基层单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市民参与率达到95.51%,分类纯净度达到92%以上。目前生活垃圾日产量约45吨(旺季最高达到50吨),全镇湿垃圾分出量达23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4.17吨/日,有毒有害垃圾回收量达1.1吨/月,生活垃圾逐步减量,分类质量明显提升。

 

一、抓好基础管理,推动源头分类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压实精细管理责任。成立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创建工作会议制度,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双周领导小组会议。党组织立军令状,当好“监督员”:镇党委与基层党组织签订《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责任书》;建立镇人大、党政班子领导和机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13个督查组,实行“两周一督查,一通报”的检查考评机制。党员干部认点位,当好“指导员”:各级党组织建立班子成员划片包组、包区域工作机制,主动认领“责任田”,带头指导开展宣传、推进巡查工作。普通党员作表率,当好“示范员”:各级党组织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主题多样的大讨论等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员积分考核,发动每名党员联系若干户家庭,引领示范垃圾分类。

二是聚焦环节衔接,夯实分类工作基础。聚焦工作重点、难点、痛点,着重衔接好生活垃圾的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和末端处置环节。做好前端收集,加快补齐分类处理设施短板。完成60座垃圾房撤并、改建、新建;设置“大分流”设施20处;新建“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29处;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28271只。规范中端转运,保障垃圾分类运能。配置各类压缩车和驳运车103辆,规范中端收集。优化收运体系,制定全镇垃圾收运线路图,开辟各类垃圾收运线路15条。创新开辟餐厨垃圾“公交”收运模式,规范餐厨垃圾分类收运。针对全镇13条中小道路的沿街商铺,开辟了3条餐厨垃圾收运线路。重视末端处置,初步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建成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站(环保小屋)12处,实现垃圾的有效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

 

11-重固镇垃圾分类整区域推进党员先锋行志愿活动现场.jpg

重固镇垃圾分类整区域推进党员先锋行志愿活动现场

 

三是做细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分类意识。开展全媒体全阵地、视听结合的宣教活动,启动以“垃圾分类齐参与,人人动手美家园”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宣传工作。包括全员参与:通过召开动员大会、设摊宣传、骨干培训、学习参观等各种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创建示范户、示范楼组,星级村民小组、星级村民组长评定活动,建立周巡月查季汇总制度,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静态阵地:在主干道、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道旗、墙画、宣传版面、道路多功能保洁箱宣传等1.5万平方米,扩大社会宣传面,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视觉体验:采用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培训课堂、垃圾分类小游戏、学习参观互动体验的宣教形式,向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小册子,开展垃圾分类文艺巡演活动50多场,受众1.2万人次;听觉感官:分别以镇“泉之音”故事会、青年志愿者宣讲团、宣传车等宣传载体,在党员、村(居)民、企业员工等7个层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全覆盖宣传培训,通过各类宣传引导,市民知晓率达到99.36%,群众参与率达到95.51%。

 

二、做好自治共治,全力提升分类质量

一是依托群众自治,深入开展垃圾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村(居)民主体作用,利用“客堂间”“讲理堂”等村(居)民自治平台,划片包组、包楼,开启“朝七晚六”模式,以一人带动一户、一户带动一单元、一单元带动一栋楼,调动村居民组长、楼组织等基层管理“神经末梢”服务积极性,做好垃圾分类情况摸底,入户宣传等工作,实现社区管理基层服务的自治自决。

二是落实源头责任,共治提升垃圾分类质量。落实居住区分类责任人职责。依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将垃圾分类减量纳入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范畴,同时加大对物业企业的培训。引逼结合推进单位垃圾强制分类。与全镇51家镇属单位和公共机构签订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责任告知书和诚信承诺书,开展单位强制分类责任人业务培训。对餐厨垃圾、餐厨废弃食用油脂产生集中的137个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倒逼机制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实行现场抽样检测,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每日不定时对全镇垃圾房、定时投放点、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上门收运的分类纯净度进行现场检测,对纯净度不达标者予以延迟收运,并要求其整改达标后再清运,对每日纯净度抽查情况进行通报。


12-餐厨垃圾车整装待发.jpg

餐厨垃圾车整装待发


13-垃圾箱房面貌焕然一新.jpg

垃圾箱房面貌焕然一新

 

三、方式方法创新,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做好社区垃圾源头分类投放。针对城镇社区、农村社区不同情况,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集镇社区,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实现“无散放垃圾桶”。农村社区,推行一户两桶、干湿分离、上门收集。

二是数字化管理,推行商户星级分类评定。利用“互联网+”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商户垃圾分类开展星级评定工作,通过各条、段垃圾分类“路长”、定时上门收集人员的现场督导,对沿街商户的垃圾分类进行实时评价。采用星级积分兑换活动的形式,对分类实效好、星级评定为四星以上的商户,予以积分兑换实物或抵扣次年缴纳的生活垃圾处置费用;对分类实效差星级评定为三星以下(含三星)的商户,要求限时整改,并延迟上门收运,逾期拒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按照相关条例进行行政处罚。

三是落实全过程巡查,健全督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镇、村(居)、居住小区(村民小组)三级监督体系,有效落实分类工作自查和市、区、镇实效检查的整改反馈工作。镇级层面实行“两周一督查,一通报”的检查考评机制,对各村(居)进行排名考核,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并公示,检查结果纳入了年度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单位和市民举报制度,将单位、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主动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4-社区志愿者用小喇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jpg

社区志愿者用小喇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


下阶段还要继续抓好这几项工作:

一是全域覆盖,在巩固成果上抓提升。包括提升分类投放质量,继续深化城镇地区“无散放垃圾桶”及农村地区一户两桶、干湿分离、上门收集分类投放体系,建立对垃圾分类积分采集员、辅助分拣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志愿者、垃圾箱房管理员等在源头分类指导和管理作用,规范做好垃圾收集、辅助分拣等;提高分类收运实效,继续完善优化“公交班车”模式收运体系,年内计划再添置10辆干湿垃圾收运及驳运车辆,优化调整全镇15条垃圾收运线路图,实行定时间、定频率、定线路、定区域分类收运,并建立分类收运台账;开展居住区分类达标创建,全面开展居住区分类达标和示范创建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挂牌制度,基本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

二是全民参与,在补齐短板上抓拓展。主要是加强宣传和引导,补齐居民参与率短板;提升分类正确性,补齐投放纯净度短板,加强培训辅导,采取多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法,强化源头分类,逐步弱化辅助分拣,并不断强化执法力度;抓牢公共性场所,补齐商圈全覆盖短板,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合作,多头联动,加强检查和指导;深化数字化管理,补齐路长制管理短板,进一步明确“路长”的职责,加强对“路长”考核管理,大力推行门店奖惩制度;加强外来户管理,补齐“新重固人”分类短板,加强对来沪人员宣传引导,建立来沪人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与房东责任制相挂钩制度;提升业务强能力,补齐从业人员业务短板,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一线从业人员的分类意识和能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比武、大评比。

三是全程管理,在精准、精细上抓深化。主要包括:推进沿街商铺数字化管理,深化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减量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全镇1306户沿街商铺的二维码制作并实现全面挂牌上墙。实施商铺垃圾星级评比考核并与垃圾处置费用挂钩;加快“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针对不同村居民投放习惯,建立手机预约、实地交投等回收模式,畅通居民交投再生资源的渠道;提高末端处理能力,加快新丹路生活垃圾生态基地建设项目和徐姚村湿垃圾综合处置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垃圾处置新模式,基本形成后端配置倒逼前端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处置的循环衔接、全方位闭环管理。

 

(作者: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社区工作者事务所主任,重固镇分减联办副主任)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