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建立“无痕公园”的探索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4/7/21 12:28: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奉树成 修美玲


“我的树”活动


  “无痕环境运动”源自美国,旨在引导大众在户外旅游中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以教育取代管制的策略来教导大众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与技巧,进而将休闲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冲击降到最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府、产业界、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参与和推动下,负责任的旅行观念在美国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且在欧洲、澳洲、亚洲各国得到广泛传播。

  2013年,“无痕公园”理念在上海植物园内率先开始了探索和实践。鉴于游客随处可见的不文明游园行为,如踩踏大草坪、在树梢上挂成串的鸟笼、随意丢弃垃圾等,上海植物园携手环保组织“上海自然之友”共同倡导“无痕踏青,绿色游园”的游园理念。 

一、积极开展“无痕公园”实践活动

  为了让更多市民参与到“无痕公园”的建设中来,上海植物园和本市的环保组织在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无痕”主题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1. 变废为宝的堆肥场

  自2005年起,上海植物园尝试在园内建立了堆肥场,通过堆肥将枯枝落叶变废为宝,率先将园林垃圾“无痕化”,每年大约可以处理4万吨园内及外单位的枯枝落叶,每年生产2万吨的堆肥、介质等,重又用作植物肥料或者园林布置。这应是上海植物园最早实施的“无痕”举措。

  2.“无痕踏青”倡议

   2013年3月,在上海花展开幕式上,上海植物园携手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上海小组”共同倡导“无痕踏青”五项行动,内容是:“有备而来,出门我们要带好三件宝,手帕、水杯和餐筷。轻装徐行,让我们放慢脚步,尝试在步道上赤脚走一段路。保持距离,爱花草就不要随意采摘,爱树则给它一个轻轻的拥抱。出手相助,若看到有丢弃的垃圾,我们可以帮助收捡和妥善处理。分享记录,除了用照相机,也可以尝试用一支笔记录,分享给朋友。”

  3.“无痕X”上海环保沙龙活动

  2013年4月,上海植物园以开放式的环保沙龙形式邀请上海本地和华东地区开展环境教育的NGO、组织户外活动的机构和爱旅行的朋友,共同探讨“无痕”体验式教育方法在上海本地推广的可行性,分享“无痕”行动已有的成功经验。此次环保沙龙“无痕”加载“X”,意在寻求本地合力,多方交融,然后以一个亲身经历的户外体验启发大家释放反馈和想法——如何走近“无痕”。参与者各抒己见,碰撞出“无痕”教育理念推广的种种可能。

  4.“世界地球日”无痕踏青活动

  2013年4月22日,时值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上海植物园与自然之友上海小组合办无痕踏青体验活动,旨在让参与的游客了解如何在出游中做到无痕踏青、爱护地球、保护家园。设置的活动内容有“取自然名”、“无痕拼图”、“我的树”、“垃圾分类投掷”等游戏,寓教于乐,直接体验的方式更能让参与者感同身受。

  5.“摘葵近自然”活动

  2013年9月,上海植物园再次携手环保组织“上海自然之友”合作举行“摘葵近自然”活动。当天的活动内容包括捡拾垃圾、采摘向日葵、向日葵手工作品评比等。园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无痕游园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在轻松快乐的游园过程中得到无痕游园的环保知识,更加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我们的环境保护作一点贡献。

  6.“菊桂香无痕”亲子游园活动

  2013年10月,上海植物园与无痕生态工作室联合举办“菊桂香无痕”亲子游园活动,共有15个亲子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环保清园活动、品尝菊花茶和桂花茶、菊花辨识及知识问答、手作植物拓印、与菊花对话等环节,孩子和家长在赏玩菊桂之余,既学到了植物知识,又有自我创意的纪念品可以带回家,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7.“无痕公园”工作坊项目

  2013年下半年,上海植物园与无痕生态工作室合作成功申请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EFN项目资助——无痕公园工作坊项目,希望针对上海植物园面临的游客留痕问题,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推动各方共同参与,寻求改善公园环境、提升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策略。同年12月,“无痕公园”工作坊项目启动会议在上海植物园召开,规划了今后的工作计划和任务。

  8.“无痕小径”建设

  作为工作坊项目的一次探索尝试,2014年年初,园方在盆景园附近划出一条“无痕小径”,作为倡导文明游园的试验区,以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激励游客爱园护园的行动。在“无痕小径”入口处有卡通图案的指示牌,“游客不是客,留影不留痕”写在醒目处。游客参观公园总希望能带走什么,所以又制作了6块拓印板。就是在这条道路上相对应的植物前面,分别有银杏、水杉、十大功劳、香樟和甜橙等6种具有代表性植物叶子的拓印板,让喜欢叶子的游客去拓印,带回去做成美丽的明信片寄给朋友等。希望通过为游客提供一个可参与的体验空间,激发其对负责任旅游行为的关注,经由局部的“无痕”氛围积淀,逐渐扩展到整个公园。

  9. 无痕公园研讨会

2014上海花展期间,来自城市公园管理部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学生社团、社区以及游客代表近60位来宾汇聚上海植物园,围绕如何引入多方参与营造“无痕公园”的主题展开研讨。此次研讨会为与会者提供了解决公园留痕问题的多视角,力求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探索以环境教育和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无痕公园管理之路打开了窗口。面对当前城市公园面临的游客留痕问题和环境冲击,公园管理方在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游憩服务的同时,在以宣传引导为主的三位一体游园管理策略基础上,寻求与社会多方共同寻求源头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摘葵近自然”活动


二、“无痕公园”今后的工作方向

  “无痕公园”的理念虽然在上海植物园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公众关注度、社会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推广“无痕公园”理念,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植物园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1. 完善“无痕小径”建设,增强示范效果

  定期在上海植物园第一条‘无痕小径’上安排科普讲解员,讲解生物和自然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理念。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动物、鸟巢、动物粪便、鸟笼等模型设施,形成浓郁的自然气氛,唤起游客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激情。

  2. 加强疏导,减少“留痕”

  如公园可发放分时段的早锻炼计时卡,控制游客量,缓解压力;结合园林养护,将修剪下来的花卉、花灌木枝条放在固定区域,游客可以带回家继续观赏、种植;在果子成熟时打下来,让游客带走。同时,以人为本进行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完善便民利民设施,降低人们有意、无意的“留痕”。

  3.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形成合力

  成立公益性的“无痕公园”推动工作组织,在公园、社区和志愿者基础上,引导专业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共同面对城市公园留痕问题,一方面降低公园管理维护成本,同时也可以扩展公众参与“无痕公园”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4. 利用现代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

  设定切实可行的“无痕公园”近期和中长期目标,针对游客留痕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引入科学模型,逐步展开行动计划,并建立信息处理平台以及标准化的评估系统,设立可量化的“无痕公园健康指数”,并定期向公众发布,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和环境引导技术,从局部示范区逐步推进到整个公园园区的无痕精细化管理。

  5. 推进环境保护教育和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借鉴LNT“无痕山林”培训课程,围绕城市公园环境的资源平台,开发和推广适合于青少年以及其他年龄层的“无痕公园守护者”进阶课程,为公众参与户外体验、接受户外环保理念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教育资源。实践证明,所谓“不道德”的谴责,难以约束不道德的人。唯有厉行法治以示警戒,才能促进环保意识的明显提升。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上海植物园最终希望借由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同促进相关立法的建立。只有法律的健全与完善,才是无痕公园大范围、全覆盖实施最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无痕公园”将是城市公园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政府和行业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公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遵循“在求同存异中”“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各界终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无痕公园”的目标将在上海得以率先实现。

(作者:奉树成,上海植物园园长;修美玲,上海植物园经营策划科副科长)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