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而创新实践——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名洪
发布时间:2006/5/10 10:03: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 洺


   围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我国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已经成为当前一些热门的话题。
   针对这些话题,本刊编辑部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名洪。他在出席了全国人大会议从北京回到上海后,在百忙之中欣然地接受了访问。
笔者:您是一位长期从事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局长,现在正忙着上海的地铁交通建设工作。带着上海建设和交通系统人民的重托,您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十届四次人代会,想必回来后一定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同时也在忙于人代会精神的传达贯彻。随着中央和上海新一轮发展目标的提出,您对此有何感想?您认为上海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怎样建设现代化?如何实行创新型城市?
   应:我想,参加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体会最深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这根主线和关注民生,着力三个“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仅是会内议论最热烈的话题,也是老百姓议论的热门话题。我的感受是,这次会议重点突出,鼓舞人心。老百姓的“三农”问题、免税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都是热点。从上海来说,中央对上海十分重视,也非常关心,希望上海做得更好,对上海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在两个率先(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进入小康)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要用“四个率先”来深化“两个率先”。四个率先:一是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率先推进改革开放;四是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我们上海要为全国作贡献,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中间有“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轨道交通作为“消费性服务业”,成为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要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条件的城市要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这样,轨道交通就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唱主角”的作用,地铁修到那里,那里就会有发展,环境就会有改善,市容市貌就会有变化。所以,无论是市政公用设施或是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都必须要超前规划,超前思考,以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和加快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同时,上海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要为迎接2010年的世博会做好一切准备。这一些,都需要我们从高起点上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民生安居乐业的问题。这中间,经济发展、环境和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城市市容的形态和脸面,而且还关系到节约型社会和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比如,一个城市环境的友好,就要解决好噪声问题,建设轨道交通就可以大大减低城市噪音,因为它在地下,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更是考虑了以人为本的友好型社会问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城市发展,用创新的理念来丰富我们的实践,这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笔者:上海是个开放型的大城市,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精神,联系城市交通建设和市容管理,您认为应当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和生态城市?或者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应从哪些方面作理性的思考?
   应:社会的和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环境的优良,这一切都是为百姓民生所需,“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地铁、公交都同城市环境保护、市容市貌连在一起,轨道交通也如此。轨道交通作为现代服务业,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友好和节约的社会,地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地铁文化、建人文地铁就成为我们的一个目标。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有5条线112公里,每天运送旅客约170万人次的流量,预计到明年就可能是230公里,到2010年发展到400公里,2012年发展到510公里时,人流量将会达到每天600万人次。人流就是商机,地铁就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这中间节约、环境和人的问题将是我们创新理念的最好载体。比如,轨道公厕应当是方便的没有污染的;轨道营运在技术上更加先进;车站的通风更加合理,可以节省能源和空调的电耗;屏闭门的应用,既安全又美观舒适;车站将推行自动售票,地铁服务中心的管理更具有一门式的,你可以享受到人性化、面对面的更加具有亲和力的服务,地铁车站的装修风格更要体现人文化和人性化,这些都应当是超前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2010年的水平,到将来还要实现无人驾驶地铁,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就是一种上海特色,是创新型的地铁文化。我们现在做的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且要创造上海水平。以人民广场换乘大厅为例,原来地下设计层高是3米,现在是6米;柱头间距原来是8米,现在是12米,上面是人民公园绿化,下面是大面积的地下空间,这种大型的高水平的换乘枢纽,完全是舒适型、环境型、人性化的集散中心,是体现2010年水平的。这种人文地铁和地铁文化,完全可以和老牌英国地铁媲美。因此,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起点和定位,一定是高起点、高定位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就硬件来说,交通的发展包括地铁的发展引导了城市大环境,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就管理软件来说也有脆弱的一面,换句话说,管理的创新也是重要的。几百万人的流动城市血脉不能出事情,一旦发生什么事故,后果将难以设想,所以一定要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为社会和谐作贡献,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在管理体系上要保证营运、保证安全;在社会服务上要更加人性化,像“肯德基”一样打出上海地铁的品牌。这就是一方面要从城市发展考虑,另一方面更要从城市管理上作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是第一位的。
 笔者:确实如此,地铁建设和运行管理与市容环境建设管理,都是上海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您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符合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们现在应当如何实行创新?或者说,怎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应:我们公司的使命叫做:“申城地铁,通向都市新生活。”这就是说,地铁将改变市民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按照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市发展、功能定位都应当作为我们思考和工作的重点,城市的发展要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能一边做一边想。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投资为建设服务,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为市民服务。”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贯穿地铁建设全过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作为地铁,不能只考虑地铁,而要同整个城市的相关行业形成互动、合作、互补的联动发展。作为地铁要同市政、市容、环境保护、公交、旧区改造和区域经济配套同步发展。比如,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地区,这里是国内外一些“总部”集聚的地区,是白领办公最集中的地方,我们作为现代服务业,包括我们地铁就要为此配套,使所有在这里集聚的人吃、住、用、行等非常方便,非常舒适,为建设上海金融中心服务。再比如,城市的高架道路与地铁、城市的地区改造与地铁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规划协同、资源共享、综合效应、建设管理、规模效应、网络效应、科技创新,等等,都应当成为加快地铁发展和加快上海发展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站位高、定位好、想得远。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城市运作的系统性,一句话就是要综合、要超前、要主动。
   笔者:听了您的谈话很受鼓舞。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专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