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坛:让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3/7/12 16:01: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忻才康 施振华


林下种植黑木耳


  经过十多年跨越式的林业发展,上海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地已近150万亩,超过了全市的农用地的1/3。崇明林业资源要比其他郊区增长更快,目前崇明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可见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之巨大,前景之广阔。根据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要求,在不影响树林正常生长和林地景观、不污染林地土壤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探索一条适度、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新路子,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课题,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繁荣稳定,生态面貌日新月异。2008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复合经济。除水源保护地、候鸟主要迁徙路线等特定区域外,其他林地可适度、规范、有序地发展林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综合效益。这一意见的贯彻实施,使林下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有效地带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

  1. 发展林下经济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林下经济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操作简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因此,林下种植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产出的林下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兴林和富民相结合,让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2. 发展林下经济是现代农民的主观愿望

  目前,多个镇在实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农林产业特色镇”的新目标,大力加强农业、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旅游业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现在许多乡镇眼睛盯在林下经济上,发展林下经济已有望成为乡镇未来发展的最大亮点。如崇明县建设镇土地总面积3万余亩,但林地就占了1万亩左右,这大片的林地是个“宝”,将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打造特色的根基,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政府统一规划,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产销对接,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3. 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发展林下种植,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能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可以把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用于林业生产,增加土壤肥力,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尝试。

  发展林下经济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载体,让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二、崇明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模式

  伴随着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林地复合经营。根据林地特点和崇明传统习惯,目前,崇明采用以下6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林下养禽模式。在适宜养殖地区的林地内养殖鸡、鸭、鹅等禽类。如建设镇去年在近千亩林地下发展养鸡产业,获得较好收成;绿华镇利用大片的桔园,开发养殖“桔园鸡”。由于这些鸡散放,肉质鲜美,颇受广大市民青睐,销路十分看好,甚至岛外游客竞相争购。

  二是林下种菜模式。利用经济果林采摘果实后以及种植的落叶树在秋冬种植各类蔬菜。如庙镇联益村利用桃、梨果园采摘后,在林中种植秋冬季“矮抗青”、“菠菜”、“莴苣”等蔬菜,这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三是林下栽菌模式。如建设镇,去年专门成立了林地菌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喜阴食用菌菇培植。在市、县农业部门,市农科院等的技术支撑下,目前示范基地内培植的蘑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长势喜人,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林下养殖特种动物模式。选择适宜的林地养殖各类观赏动物、药用动物、食用动物、毛皮动物等,如鹿、獐、锦鸡、孔雀、猴、鸟、花鸭观赏动物。崇明森林公园在林下养殖鹿,经济价值很高,远销岛内外。

  五是林下种草药模式。种植市场需求的各类药材。如崇明县林业站今年在20多亩林地内栽种一些时下热门、具有市场潜力且具药用或保健功能的植物,如厚叶岩白菜、茗荷、明日叶等,作为林下种植经济的栽培新品种进行耐荫、耐温湿、耐盐碱性的研究。

  六是林下种植各类花卉模式。选择喜阴的花卉在林下种植。如二月兰、郁金香、一串红、矮牵牛、苏铁以及各种苗木。


林下养殖孔雀


  三、当前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几年,崇明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民尝到了一定甜头,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少而散,产业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辐射引领作用。二是缺乏产销对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三是缺少政策导向和扶持。到目前为止,林下经济发展尚未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发展林下经济总体上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四是缺乏科技指导,有些技术滞后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林下养禽的免疫和禽病防治技能,以及适宜林下种植、养殖的动植物品种(菌种)的筛选和配套技术的研发。

  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林下经济的有序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发展规划,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各乡镇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建设林下经济列入程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林下经济的适度、有序发展。

  必须克服目前发展林下经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化农业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

  2. 注重条块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一是进一步强化林业、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林地复合经营的技术指导,做好标准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审核、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经济效益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二是要科学编制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规划。根据林地不同状况,提出因地制宜的林下经济模式,指导和规范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要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引导林下经济稳步、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林下经济的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要加强调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对林下经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林地经营者和农民熟练掌握林下经济的技术和本领。五是制定和落实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林下经济有序发展。

  3. 遵循发展原则,强化科学管理,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保证

  近年来,崇明林下经济迅速发展,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这是一种新兴的生态经济,但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遵循发展原则。一是生态优先,适度发展。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林地景观,不污染林地土壤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要适度、有序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依据畜牧业规划和重大疫病防控要求,在水源保护地、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候鸟主要迁徙路线区域的林地内,一般不安排家禽养殖。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注重特色,形成规模效应,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三是科技引领,产销联动。以科技为支撑,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有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要实行产销对接,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努力推进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者:忻才康,东方城乡报记者;施振华,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江山社区退休干部)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