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管执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7/9/5 10:43: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 杨 人

 
  几天前,在长沙市麓山南路做生意的刘某等几名店老板,自发与岳麓区城管执法人员一起上路义务纠违,并多次提出要加入城管协管员队伍。谁会相信,这几名“义务城管”,都曾是让城管执法人员头疼的违章户。
  融入“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探索和谐的管理模式,长沙市城市管理局为此赢得了行业最高殊荣——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标兵”称号。如今,城管“长沙模式”已成为蜚声全国的行业范本。从事城管工作十余年的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吴念公对此感触颇深。他说,一项荣誉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城市管理者们不断探寻的艰辛历程。

 
  启示之一:城市管理执法,不是“开罚单”
  作为一名城管执法者,雨花区城管大队高桥中队中队长刘春辉常常为此感到困惑,法律和情理,到底能不能兼顾?他曾在一周内连续8次查获一位乱摆摊的小贩,磨破嘴皮教育了7次,最后一次不得不狠下心来没收了摊担。“我们长期担当的是一个‘两难’的角色。”刘春辉道出了城管执法者们的无奈:一方面要依法履行管理城市的职责;一方面,面对的多是一些为了生存而摆摊设点的弱势群体,罚不罚,如何罚?
  城管执法,绝不是简单的“执罚”。如何和谐地解决“两难”问题,长沙城管部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困难的违章户,城管部门开展帮扶行动,为他们建立“爱心档案”,帮助他们另谋生计。在麓山南路做生意的刘某,因多次店外违章经营,被城管执法部门暂扣了经营工具及物品。可家境不好又欠下许多债务的他,根本无法缴纳罚款。考虑到实际困难和认识态度,城管执法人员对其做出了教育放行的处理决定,并再三叮嘱他要文明经营。这一看似平常的处理,却深深感动了刘某,打这以后,他不仅再也没有违章,还主动要求当一名“城管协管员”。


  启示之二:创新求变,巧解“城管难题”
  居民家门口的一起油烟污染,先投诉到市城管局110,再分派到各区,再到街道社区,解决一个小问题往往要兜“大圈子”。当城市管理进入了常态模式后,如何创新求变,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将重心,下移到各城区政府。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解决老百姓身边的事就更便捷了。”吴念公这样谈起了长沙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以前的城市管理是“一级政府,一级管理”,管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按照新的城管体系,市城管局不再行使维护和作业职能,作为全市环卫、市政、绿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主管部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被彻底分开了。如今,各个社区的城管协管员成了基层的“城管眼”,专“盯”百姓身边的烦心事;社区管理引入了新型的物业模式,解决问题谁也不敢再“踢皮球”了。


  启示之三:城市管理不是治民,是便民
  “城市管理执法不是治民,而是便民。”吴念公说。一个又一个的便民工程拉近了百姓和城管执法的距离,城市管理,就是为老百姓办好家门口的事,让老百姓受益。比如,背街小巷改造,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路”,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而是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城市管理。
  碧湘社区居民张某,在小巷改造前对社区的工作经常唱反调,有什么事到他这里就“卡壳”了。可当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他的家门口时,这个“钉子户”竟主动当起了施工期间的信息宣传员。自2004年起,长沙市正式启动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小巷改造,昔日路不平、灯不亮,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513条背街小巷换上了靓装。今年,长沙又将完成100个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新建站厕50座、改建站厕198座,以解决市民出门难、如厕难等问题。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城市管理局宣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