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教兴市主战略 以知识创新打造崭新的和谐杨浦
发布时间:2005/11/8 18:16: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访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蒋卓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坚定不移地走科学统领发展、创新实现跨越的发展道路中,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日前,我们就这个话题专访了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蒋卓庆,蒋区长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笔者:我们知道,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杨浦区这几年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您是杨浦的一区之长,请问杨浦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蒋: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杨浦区是一个老区,又是一个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区,这个“新区”就是建设知识创新区、打造知识杨浦。构筑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抓手项目,将为上海当前实施跨越式发展增加动力,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杨浦区委、区政府以科技教育为区域主导功能,以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为主线,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核心理念,坚持“历史的延续、文化的弘扬、功能的提升、环境的优化”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知识杨浦”和“安居乐业”现代化新型城区的建设,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努力把杨浦建设成为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科教中心区和知识经济密集区。按照《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目前已经在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东、西两片高校密集区中,建设了一批知识型的现代化社区,并在东、西两片之间打造一条开放式的创业走廊,将建成上海的“都市硅谷”,成为上海的中央智力区(CID)。
   笔者:据我们所知,杨浦区有着丰富的人文科教资源及百年工业文明,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资源对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哪些意义?
   蒋:的确,杨浦有着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城市风貌的独特历史文脉,科教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云集了国内外著名的复旦、同济、上海财大、上海理工等14所大学。拥有在校大学生13万,硕士、博士研究生2.3万,外国留学生3000多人,国家两院院士44人,66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教育、科研力量十分雄厚。丰富的科教资源,催生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目前,每年在杨浦区知识专利立项数就高达1200多个,科技企业正在大幅度增加,已达2000多家。这些正逐渐成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有力依托和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巨大资源。
   同时,杨浦有着丰富的城市文脉资源。有旧国民政府建造的宫殿式市政大厦、图书馆,中西合璧的市立博物馆和当时远东最大的江湾体育场。还有一批如江湾机场飞机楼、复旦大学相辉堂以及杨树浦水厂等一批英国哥特式建筑群等,这些都曾被国际誉为“远东殆无其匹”。这些杨浦城市发展脉络和百年市政文明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也是一种城市文化底蕴。
    此外,在杨浦区内还有着长达15.5公里的黄浦江岸线、17.7公里的独立内河水系,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将整合并优化这些资源,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共享空间连接。增加了被誉为“城市绿肺”的公共绿地,如江湾湿地和9平方公里的新江湾城,占地1700多亩的森林公园和占地600多亩的黄兴公园以及环境优美静谧的万竹园等等,从而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水清、堤绿、岸洁、景美”的亲水景观。这些,都将成为建设“安居乐业”、和谐城区的杨浦亮点。
    历史将机遇给予了杨浦,杨浦将作为创新、创意、创业的热土让世界关注。如今,杨浦大桥、三条越江隧道和内环高架路、中环路等快速干道以及轨道交通都已经在杨浦形成,中央社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新江湾城、大连路上海现代创意街区和上海知识产权园的建设也已成为新的亮点。不久的将来,在黄浦江沿岸的原先大工业基地中将呈现融中西文化,集亲水游览、工业博览和科技商务等为一体的优美景带。黄浦江市区段惟一的内陆岛屿——复兴岛也将被精心雕琢成论坛、峰会、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岛、创意岛和论坛岛。
   笔者:一个城区的市容市貌反映了这个城区的“面孔”,也是这个城区的一张名片。随着“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您认为杨浦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其主要的举措是什么?
   蒋:城区的市容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张脸,需要通过建设和管理来实现。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转型的大开发、大建设时期。特别是今年9月23日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这是中国教育界的大事,是上海的大事,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成果展示的重大契机,也是加快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重大契机。为此,我们提出了“服务高校就是服务杨浦,发展高校就是发展杨浦”的城区建设和管理的新理念,从年初起,以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为重点,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开展“达标市容”创建,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在开展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市容环境整治中,我们把“现代教育文化和百年历史底蕴相协调”作为整治必须遵循的要求,在城区、校区进行了新一轮的城市改造和管理。通过抓重点亮点、抓时间节点、抓质量安全、抓合力推进、抓责任落实,配合百年校庆工作,全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工程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的相继竣工和基本建成,正在改变着杨浦的面貌。如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一期工程、五角场环岛立交、下沉式广场装饰工程以及中环线、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等工程的建设,使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形象初现。在西部高校集中区,大学专线车和非机动车特色专用道将校区、园区、社区连为一体,大大方便了师生和市民;区内的市政道路、铁路道口以及学校周边的环境面貌、主题景观、特色景观变得更加鲜明。
   在不断加强环境硬件改造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工夫。抓住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热点,积极推进知识产业发展。建立了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和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把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新材料、环保产业结合起来。鼓励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与各金融机构共同构建全市第一个区级金融服务平台,利用这个大平台,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和社会实现共赢,经济共同发展,管理相互完善,人才得到培养。我们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将杨浦区建设成为一个以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塑造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为吸引有识之士来杨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目前,约3平方公里的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正在形成以科教为特色的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
  笔者:通过您的介绍和描绘,使我们了解了“知识杨浦”深邃内涵及其与上海发展的联系。那么,杨浦区是如何将建设知识杨浦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的?又是如何实践的?
  蒋: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需要多方统筹、各方支持。为此,我们在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大力推动大学与产业互动的同时,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第一时间了解社情民意,落实有效措施,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扎实基础。
    我们通过开展“一线工作法”、人民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工作、“区长在线”等来知民意解民忧,进一步畅通了渠道,开通了排忧解难的快车道。政府听取群众意见更真切,责任更明确,行政更高效,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得到快速处理,今年的信访总量也有所下降。这些措施和成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近两年,区域内开工建设的大市政、大项目多,投入很大,旧区改造正在扎实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区委、区政府针对杨浦还有不少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旧区改造工作。同时,在旧区改造过程中,统筹考虑、统筹规划、统筹实施市容、环保、人文等要素。刚刚启动的平凉西块集中成片旧区改造正是本着这一理念,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将建设成为杨浦区的又一个新亮点。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和落脚点是社区,而建立监督机制和诚信体系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只有有了诚信、友爱、公平和正义,才会充满活力、安定和有序,而“安居”是和谐的前提。社区稳定了,发展才有了基础。为此,我们今年针对物业企业管理水平悬殊和良莠不齐的现状,提出了“创建诚信物业,实现满意物业,构建和谐杨浦”的制度举措和目标定位,并得到了区内物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他们纷纷作出服务承诺,接受居民监督。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强化了社区管理的网络化,让广大居民得到实惠,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须多种支撑,需要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需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也需要科技、创业、人才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培育的互动。知识杨浦的建设,就是要使之成为环境优美的“胜地”、人才培育的“基地”、科技成本的“盆地”、产业投资的“福地”和政府服务的“高地”,用知识杨浦创造一个崭新的和谐杨浦。
   笔者:这次访谈使我们了解了“知识杨浦”同“科教兴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理解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谢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