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水相亲的理想——访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
发布时间:2006/9/15 9:05: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唐 琼

  时值八月,酷暑难挡,“水”宛然成为这个季节最耳熟能详的字眼。上海的水环境现状究竟如何?未来上海的水环境是否能满足人水相亲之梦?带着诸多问题,笔者应《上海市容》编辑部之约,专访了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
  笔者(以下简称“访”):沈局长您好!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您的这个岗位与市民生活的距离真是太近了。听说不久前您在电台“夏令热线”节目中当了一回“热线接听”。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上海市民普遍关心的“水”问题主要存在于哪些领域?上海市水务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民之忧?
  沈副局长(以下简称“沈”):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的要求也不断“追涨”。买房讲究“择水而居”,看好亲水景观的动感和灵气;卫浴讲究舒适现代,透出“舒适型”的时尚用水理念。至于对饮用水水质的关心,更成为市民“涉”水这个话题的主流。在“夏令热线”的市民来电中,大家普遍关心的“水”问题和我们日常所掌握的信息是一致的,用水务专业术语表述,主要还是集中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两大领域。一方面,上海地处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的平原三角洲河网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江南水乡”,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另一方面,本市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内河污染,导致这座亲水城市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我归纳了一下,本市的“水”问题凸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城乡水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水减污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改善城乡水环境面貌,关键是从治本治污抓起。最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和截污纳管,改善河湖水系的水质,使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此,已投入近百亿元,用于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的中心城区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和郊区主要河道的治理,使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入和使用,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
  二是从以下四个环节上,系统地抓饮用水水质的提高。近年来市水务局一直致力于从水源、制水、管网和二次供水四大环节,推进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首先是,加快实施新水源地的建设,确保优质原水的供应。目前长江三期引水工程正在实施,青草沙新水源地的建设也即将启动。到2010年,上海长江的优质原水供应量有望占到总原水供应量的50%左右。其次是,在制水厂积极推广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出厂水质;加快水厂集约化重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第三是,积极组织实施管道更新改造。“十五”期间,市水务局加大了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工作力度,中心城区各供水企业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共完成了1014公里的管网改造。第四是,努力争取理顺二次供水管理体制,逐步改造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消除二次供水设施对水质的二次污染,不断提升供水服务的管理水平。
  三是厉行节约用水,实施节水减污战略,建设节水型社会。目前,市政府已批复同意了《关于本市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要把节约用水作为贯穿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以及宣传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
  访:水环境治理,是市容环境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市政府今年1月份出台的《上海市2006年—2008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点评中指出,通过2003年—2005年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的推进,本市“苏州河水质稳中趋好,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平均改善了21.5%”。您认为交出这样一份答卷从市水务部门来说,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策略或者哪些具体措施?
  沈: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离不开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关心。我们采取的工作策略是:以治水为中心、治污为核心,建管并举,全力以赴地推进以“截污治污和河道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从水务部门来说,可谓是“多策并举”:首先,通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强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中心城区完善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实施了竹园、白龙港两座特大型污水厂和污水治理三期工程的建设,并对原有污水厂进行了达标改造;郊区编制完善污水治理专业规划,推进了郊区污水治理系统的建设。其次,对黑臭河道进行分类整治。针对黑臭河道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在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沟通水系、综合调水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水质净化和提高水体循环的自净能力。与此同时,水务部门对全市河道开展了全过程、不间断的跟踪监测,所获得的数十万个水质数据,既为动态评估治理措施和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改进措施、提高治水成效指明了方向。我们还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开展了民意调查,并在“上海水务网”上及时公布进展动态,使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加贴近市民需求。此外,我们通过组建河道保洁员队伍,实施河道的日常管理;并组建各类义务护河队,聘请社会监督员,对违法排污、乱扔垃圾入河等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三年查处各类河道违法案件1400多件。


  虽然本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河道面貌有了普遍改观,但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小河道水质状况还不稳定,即使经过整治并基本消除黑臭的河道,也仍存在时好时差的现象。从整体上看,水环境质量与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使上海的水环境从根本上实现质的飞跃,还需要若干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奋斗。
  访:如果说上海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对水环境治理的要求更多是“刚性”的任务,那么启动于2003年的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首个三年行动则明确把“保护母亲河”作为15项重要推进活动之一,功夫显然做在了“柔性”的社会发动和专业部门的参与相结合之中。您作为市建设健康城市联席会议的成员,能否介绍一下市水务部门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沈: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的要求,市水务局紧紧围绕“1个重点活动”和“5项具体指标”来开展工作。5项具体指标包括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郊区主要河道实现“面清、岸洁、有绿、畅流、水净”、污水集中处理率、中心城区供水水质合格率和郊区供水水质合格率,前三项指标的相关情况我前面都已经讲到。在提高供水水质方面,市供水行业将日常管理工作与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有机结合,目前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达到和超过《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相关指标。为贯彻实施国家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市水务局已组织制订了《上海市供水水质管理细则》,要求各供水企业积极开展生产工艺达标改造,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同时还全面开展了对本市公共供水企业的水质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各区(县)乡镇水厂的供水水质抽查。
  与此同时,我们所做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使广大市民群众和水务专业部门互动起来,共同关爱城市的水环境。随着本市水环境的不断改善,市民到河边休闲、河内游泳的现象日趋增多,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保护市民亲水安全,2003年起,市水务局在开展河道铭牌铭言和铭牌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基础上,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0余种设计方案。2003—2005年,共安装了300多块河道铭牌,上面除记载河道名称等内容,还标注了“禁倒垃圾”、“禁止游泳”等具有“警示性、提示性、记事性”的铭言。2004年,水务部门被作为全市落实“万人就业”实事项目的12个行业之一,伴随这一项目的实施,河道保洁有了专门的队伍力量,少数河道“疏于管理、无人养护”的尴尬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开创了就业工作与河道长效管理双赢的工作局面,真正实现了“段段河有人捞,条条河有人管”的工作目标。“保护母亲河”活动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本市河道水质的明显改善,以及水环境面貌的进一步改观。据市城调队调查显示,市民对河道水环境的综合评分为78.22,95.1%的市民认为河道水环境在好转。
  访:在已经启动的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中,市水务部门分别确立了怎样的“重头戏”?而随着两台大戏鼓乐齐鸣、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您认为水务部门要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应当理顺怎样的工作关系?明确怎样的工作思路?
  沈:应该说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第二轮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是互相促进的。水务部门在执行两个行动计划中,目标任务又各有侧重。在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的重点是做了水务基础设施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苏州河下游水质与黄浦江水质同步改善,巩固和提高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成果,进一步保障水源地安全。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中心城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郊区污水治理设施覆盖90%左右的城镇,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
  而在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的推进中,我们将更侧重于建立有效激励全社会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可持续行动机制。具体地说,除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以外,我们将以“万河整治”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市2万多条段中小河道的集中整治活动,在现有基础上培育更多热心参与义务护河行动的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市民共同参与水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
  访:上个月刚刚召开的市委八届九次会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作为当前全市工作的重点。围绕这一全局性工作,您认为市水务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是什么?对此应当有何作为?
  沈: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坚持标准,做到规划科学、措施有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我们水务部门而言,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概括地说,有三项重点任务摆在眼前:一是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提高公共供水水质。目前,市水务局已拟就《关于推进本市郊区集约化供水的实施意见》,拟上报市政府批转;到2010年,全市基本形成集约化供水框架,郊区的供水水质和供应服务将逐步实现与市区接轨。二是加快郊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提高郊区污水处理率。要研究适应农村地区实际的经济、实用、有效的多种污水处理模式并推广应用。最终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城镇化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三是加大郊区河道整治力度,改善郊区水环境面貌。重点在于组织开展“万河整治行动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完成河道整治,消除河道黑臭淤积,并形成河道建设、养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水洁、岸绿、畅流”的水环境,基本实现人水相亲的理想。
   访: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受采访。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未来上海水环境的风采。相信在并不久远的岁月里,人水相亲将不再是上海人的绿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