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队伍的思索
发布时间:2008/3/11 16:13: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本文作者 傅丽萍)

    一、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回顾
    上海从2000年起,正式在中心城区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同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八个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七年来,随着对垃圾分类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结合对提高末端处置效率的考虑,垃圾分类的类别经历了从有机垃圾(湿垃圾)、无机垃圾(干垃圾)到焚烧厂服务地区为废玻璃、有害垃圾、可燃垃圾,非焚烧厂服务地区为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调整。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至今,在市、区两级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垃圾分类的投放、收运、处置全程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垃圾分类,近年来每年有超过16万吨具有市场回收价值的废纸张、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等从生活垃圾物流中分离。另外,有超过11700吨的塑料饭盒、58万吨的餐厨垃圾被单独回收、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
    2007年,经过对历年垃圾分类工作的总结和梳理之后,根据实证研究的效果分析和社会征询活动结果,初步确定了“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分类的垃圾分类新方式,新一轮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也先后于黄浦、卢湾和闵行部分小区启动。这些都将成为完善和推广上海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和促进垃圾减量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宣传
    1、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宣传的意义。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七年的实践证明,必须由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的市民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和实质性地推进。市民将垃圾分类投放,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基础的一步,而市民有效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前提是市民已经建立和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并对垃圾类别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这些都需要建立长期而有效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计划。
    实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办法。因此要把垃圾分类作为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应局限于垃圾处理和环卫收集系统,而要着眼于环境知识、环保意识教育,突出垃圾分类对实现垃圾减量、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图1 对生活垃圾分类方式的了解程度频率分布


    2007年5~6月期间,我们通过专业机构对垃圾分类方式及有害垃圾的知晓情况在全市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比较了解”的超过50%,可见,通过开展多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促进了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使市民从主观上对该项工作已经认可和接受。针对有害垃圾的调查,我们罗列了7种类别垃圾,结果显示,废电池提及率最高,达93.9%,市民对废弃油漆桶、废弃灯管、过期药品等属于有害垃圾认知程度也比较高。可见,多年来,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废电池的回收普遍被接受,市民参与度也较高。
    针对仍有12.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了解或是完全不了解垃圾分类方式,28.68%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了解垃圾分类方式,完全了解的仅占到7.42%。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今后继续推广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方式和垃圾种类归属方面的宣传引导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以促进更多的市民对此的认识。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宣传。首先,要引导舆论形成氛围。推行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重在市民知晓和参与,居民的环境意识跟上了,才会积极配合。通过组织媒体进行专访和深入报道,以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减量重要性、垃圾分类必要性、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置等环境知识的宣传,形成社会关注、市民关心的大氛围。
    其次,有计划推进、分步实施。从唤起公众关注到分类意识形成,市民主动参与到形成习惯,非一朝一夕。少则数年,多则几十载。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策划、分步实施、阶段推进。注重经常性和反复性,这一点十分重要,在不同阶段要突出不同侧重点,可开展环境周、环境日等活动,不断掀起宣传高潮。
    再次,应以人为本、注重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激发更多的市民关注和参与,来引导和培养市民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举办“垃圾与环境”科普主题展,以图片、实物、卡通漫画、图表、幻灯投影、多媒体、短信互动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组织市民和学生参观环卫设施,了解垃圾处理过程和垃圾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自觉参与垃圾减量、废物利用。开展社区居民资源回收行动,通过和街道、物业、居委联手,通过物物交换等形式,培养居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习惯。编制分类指导手册和宣传碟片、开讲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等等。
    最后,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和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团体、企业、有关部门、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借势借力,设计并制作各类形式多样、功能丰富的宣传品。不断拓展宣传覆盖面,加大影响力,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积极发展垃圾分类宣传的志愿者服务
    1、志愿者服务在垃圾分类宣传中的作用。一是将有助于宣传领域的拓展和宣传效果的增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应仅局限于政府、环卫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和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在开展社会宣传、参与环保和治理、促进行为规范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他们在开展各项宣传和公益活动上方式更为活跃,形式更为丰富、途径更为广泛,在组织规模和声势上更将体现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某种程度上还可有效节约管理资源;二是发展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服务,可以更有效地推动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我市开展垃圾分类还属于探索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对该项工作逐步理清了思路,但在管理方法、相关标准以及社会宣传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摸索和积累经验。让志愿者服务介入到垃圾分类的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志愿者队伍和网络,深入社区、学校和机关单位,进行更为细致和广泛的宣传,将为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建立志愿者队伍,将更好地促进市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在国外,十分重视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志愿者服务事业,更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培养社会大众关心和愿意投入社会公共事务、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热心的市民自愿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中来,不仅能增进社区公共利益,更是促进社会团结、体现社会进步的抓手。
    2、关于建立志愿者队伍的几点想法。截止目前,上海已经形成130万人注册的志愿者队伍,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如何充分利用志愿者这一社会资源,并使其成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动力,需要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仅要强调社会公众的参与量,同时也要考虑对志愿服务的管理,才能确保志愿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
    首先,工作内容(任务)的设计。要让更多的市民积极主动、自愿无偿地投身到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服务,首要环节就是应当设定吸引并能留住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任务。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在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志愿服务的工作界面应当以社区为立脚点,以点带面。工作内容应当以能充分发挥其属地优势和自身特长为特点。既能让志愿服务者力所能及又能产生成就感,既能实质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解决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又能将环境宣传教育落实在最基层的社区,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如:工作内容可以设定为协助和指导居民提高对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方面的认识、协助管理部门和社区组织开展相关的公益性宣传活动、劝导和制止不法行为、参与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监督等等。
    其次,是志愿者组织的建立。以市、区、街道(镇)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为基础,建立常设服务基地,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常化、深入化开展。可由各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负责志愿组织的日常管理。充分整合其原有的志愿者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多途径宣传,吸引更多的包括物业、居委、社区居民、退休人员、在校学生等潜在的志愿者参与。并可通过一定的互惠方式,如志愿者将获得相应环卫服务方面的优先权、免费服务等,使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受到支持,并获得个人价值的肯定及回报。
    再其次,是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志愿者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方面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向社会提供有关环境知识、垃圾分类方面的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因此需注重对其志愿服务理念、相关业务知识和有关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社区志愿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可周期性地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活动(如参观、考察等),并给予其定期和持续的帮助和服务,达到管理部门和志愿队伍保持沟通和互动,促进志愿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关于对志愿者的激励。虽然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服务是不以物质报酬为前提的,为社会作无偿贡献应该受到肯定和赞扬,但要有效地激励全社会参与,保持志愿队伍的长久热情,有效的奖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志愿者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获得回报。比如,对于志愿服务表现较为主动积极、效果显著的,可通过组织评选“上海市垃圾分类百名优秀志愿者”等等,给于一定的精神奖励;通过建立志愿档案,给于适当的物质补贴或将来优先获得就业机会等等,以多样化的形式、不同的奖励技巧,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作者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社会宣传科副科长)

(本文摄影 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