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0周年:为绿化市容事业奋斗奉献的共产党员
发布时间:2011/6/27 16:11: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李妙恬
  
  在上海市绿化林业、市容环卫和城管执法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立足岗位讲奉献,服务群众做表率”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行业党员学习的楷模,更是党的事业忠诚的实践者。他们给“精彩、成功、难忘”的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增添了光彩,成为完成世博会绿化市容保障任务的突出代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让我们随着笔者一起走近他们,共同感悟他们平凡的岗位和精彩的事业。

  企鹅妈妈——金俊的“不了情”
  
到过上海动物园企鹅馆的游客,经常能看到一个被企鹅们竞相簇拥、彼此亲昵无间的身影,她就是企鹅饲养员——金俊。与企鹅们朝夕相处的金俊和企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能轻易地认出每只企鹅,甚至和企鹅们心领神会地沟通与行动,人们无不赞许地称她为“企鹅妈妈”。
  金俊饲养了31只原产于非洲南部的“斑嘴环企鹅”。照顾好这些宝贝可不是轻松的工作。每天,她需要冲洗企鹅馆的每个角落,逐条清洗企鹅们最爱吃的小黄鱼多达14公斤,逐一给它们喂食,更要详细记录体重、饮食、排便、毛色、行为等十余项技术指标。
  在国内动物园中养不活企鹅的事时有发生,而上海动物园的企鹅不仅数量最多,繁育水平更是首屈一指。奇迹的创造,有赖于“企鹅妈妈”悉心的照料和深入的研究。多年的饲养与研究,金俊发现潮湿的空气是引发企鹅感染霉菌病的主要原因,一旦空气中的霉菌进入企鹅肺泡,那就必死无疑。尤其是在闷热潮湿的黄梅季节,恰逢企鹅们陆续换毛,格外需要悉心照料。为此,金俊探索了一整套的饲养技术,喷雾、喷淋、太阳浴,等等,这套技术成为了饲养企鹅“延续生命、保障健康”的法宝。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企鹅、关爱野生动物,金俊积极参加了园内的饲喂展示活动。精彩的讲解、生动的饲喂场景,吸引了大量游客。2008年,金俊开始挑战企鹅称体重、量体温、游泳展示等训练工作,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更促进了动物的健康。科学饲养企鹅的实践证明:事业与科学发展,必须在实践中勇于创新。

  科技兴园行业领军的胡永红
  
一位1997年引进的园林博士,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市领军人才”。他,就是上海植物园园长、上海辰山植物园兼职总工程师——胡永红。
  在胡永红看来,科技发展要理念领先、管理创新。他为上海植物园确立了“科技兴园、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倡导“建筑绿化一体化”的低碳生态理念,把植物园学研究应用于城市人居环境和特殊生态环境。2010年,上海植物园建设“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上海市科委评审,标志着植物科研领头羊地位的确立。


  他长期带队一线搞科研,悉心研究上海植物引种筛选和配置技术体系,以及城市植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应用,他的《城市特殊环境绿化的植物资源选育及应用技术》、《生态建筑及其配套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和《构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系统的技术研究》等学术成果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领军与团队是科技兴园的必然要求,实践与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辰山植物园项目中,从规划到组织实施都有他的引领,科技创新提供了体系化强大的支撑。已开园的辰山植物园堪称一流,开园时植物种类已达到9000种,为3万种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大型展览温室群更是一大亮点,成为中国园林瑰宝。
  胡永红和他的团队在连续四届举办“上海花展”的基础上,为“绿色世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着力研究“世博园区绿化建设技术集成与大世博绿地系统的构建”,创新了“耐旱抗湿热小灌木、模块式种植构架、环保有机介质和精控滴管”等4项核心技术。运用低维护生态墙绿化专利技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世博主题馆植物墙;承担了城市最佳实践区中“沪上生态家”的绿化布展和技术研究,实施了未来绿色人居的“生态浮床、室内生态植物配置、南壁模块绿化和西墙垂直绿屏、屋顶共享花园”等多个世博项目;他还同洛阳团队合作,用花期调控技术展示方法开发出了抗江南湿热的新品种——“国色天香”,惊艳“中国馆日”,而国色天香也被誉为“世博牡丹”。
  胡永红说,让植物带给人们精神放松和体验并成为一种文化,这是我的终极目标。

  在世博琴键上舞动的李玉秀
  
如果说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上海唱响世界的一首史歌,那么“竭尽全力服务世博”就是琴键上律动的音符。在上海林业总站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音符,她叫李玉秀,一个80后党员,与广大世博工作者一起演绎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乐章。
  在林业有害生物测报检疫工作战线上,李玉秀的职责是国外植物引种检疫审批和监管。在“服务世博、保障世博”的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她和她的团队认真履行了引种检疫审批、进口植物监管、会展植物销毁以及检疫事务协调、突发检疫对象处置、相关业务咨询等各项职能。
  早在2007年,凭借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她已经意识到世博会将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因为世博场馆建设和布展将会有大量国外植物入境,随之而来的有害生物也将给上海的林木生态安全带来威胁。


  
  如何维护国家林业检疫法律法规权威,既严格程序做好植物检疫工作,又能支持世博、保障世博、服务世博?这是放在这个具体植物检疫执法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她与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多次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传植物检疫法规、了解林木花卉植物入境计划,与相关部门专家研究会商,争取国家林业局支持和指导,为制定《上海世博国外植物引种风险评估与检疫监管实施方案》提供建议。为建立世博检疫审批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世博检疫的顺利进行,乃至后世博林业测报检疫发展打下了基础。
  面对十几种乃至几百种的植物引种申请,她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尽最大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压缩流程时间,及时准确地解决了许多参展单位在布展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世博场馆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在她的背后,有大力支持的领导;在世博第一线,有6人“世博服务小组”与她并肩。“注重宣传、注重协调、善于沟通、热情服务”是他们的工作准则,为参展国建立“悉心指导、日常巡查、电话联系、谈心交流、出谋划策”的工作制度,是她和团队的一种创造。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他们为意大利、新西兰等馆建立了“一对一”的植物引种申请、病虫害监测、隔离试种和法律法规对接的工作关系,量身打造独立监管档案,既实施了有效监管,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送福于民排忧解难的陈福民
  
绿化市容行业,联系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每天,有数以百计的投诉、咨询和建议,通过来电、来函、来访等各种渠道涌向一条“热线”——上海市绿化和市容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它是政府“倾听百姓心声、解决市民忧愁”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绿化、林业、市容、环卫、景观、城管执法等民生问题的行业排头兵。作为督查科科长的陈福民,他心中装的是民心,行的是送“福”于民。
  在上海闸北区爱建园居住着一位80多岁的归国华侨,他将一桩树木遮阳的事反映到了绿化市容热线,要求移树。看似简单的一桩投诉,处理起来牵涉的部门却多达五六个。在陈福民看来,最难的事在民众中就是头等大事。他先后五次赶到现场察看,仔细查阅居民生活区绿化相关法律规定,多次协调区绿化部门、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和业委会以及住家业主。在多方的认可和谅解下,解决了香樟树扰民的投诉。
  这仅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投诉案例。在陈福民受理的事件中,往往都是难处理、难解决、难协调的“烫手山芋”。有不少事件涉及到众多的相关部门、单位和利益方,督办过程总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有谁知道,他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多次胃出血的人。为了党的事业他宁可难在自己也要送“福”于民,让自己不留遗憾。金鼎路、定边路路段地处普陀、嘉定两区边界,同时还是外来人员的聚集区,由于统一开发造成了一段时间区域道路保洁和市容监管的空白,乱设摊、违章搭建一度成为周边百姓诟病并反复投诉的“老大难”问题。陈福民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十多次赶赴现场,组织协调了12家相关单位、召开了多次的联席会议,通过难以估量的付出和努力,终于迎来了“大规模综合整治”的良机,彻底根除了该区域的“脏、乱、差”问题。
  督查、督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陈福民对此却从不抱怨。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投诉的处理时效,他和他的团队认真践行向社会的公开承诺:“接受诉求后,20分钟移送相关部门;2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处理并反馈投诉人。”这被称作“三个二”的社会承诺,已成为业内人士的行规,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后世博中成为绿化和市容保障工作的成功机制。特别是在世博保障期间,陈福民与科室人员一起顶烈日冒酷暑,逐个区地进行了抽查,即便是中午时分,接到有针对性的投诉,也立马就出发。为了掌握真实情况,节约途中往返时间,他整天在实地和现场,不休息、不停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区县相关部门沟通,直到问题一一解决。陈福民说,我名字中的“福民”就是要为老百姓送福,不能辜负父母的馈赠,为民办事就要“冲在前头、扛下责任”。

  用平凡书写水上传奇的张晓宇

  在上海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所属水域管理站,有一位被人誉为“水上老黄牛”和“水域活地图”的张晓宇。作为分站长的他从26岁起就涉足了这支队伍,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后连他自己也不曾想到会成了“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个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建设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人说“平凡没有惊天动地”,但是就因为他的平凡铸就了传奇,所以他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达人。
  1999年成立区(县)水域管理站至今已经10年有余,区县河道有3万多条。张晓宇就是凭着那份上进心和敬业心,依靠他的一辆自行车、一壶凉开水、一顶草帽、一条毛巾每天骑车路程100公里,足迹踏遍了所有河道,撰写了5篇富有见地的河道调研报告。
  他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求真务实、不断摸索,成了河道市容管理的行家里手,对全市18个区县的河道如数家珍:哪条河、哪一段,方位走向、环境特点,甚至连它们的全名也叫得清清楚楚。这其中没有什么技巧,只是他比别人更用心。十年里,每一版的各区县行政地图他都有,他都翻阅,地图上的每一条河道、支流,他都像数码照相一样摄在脑海里,被他翻烂的地图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工作的平凡和价值的非凡是没有鸿沟的,评价是最好的实证。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他提供的调查资料得到了相关专门调查机构的高度评价,成为办博市容环境卫生水域管理保障的一个可靠依据。
  然而,有资料、有数据只是第一步,作为水域河道,管理才是真正的事业。他所在的分站直接承担了全市各区(县)水域市容面貌的监督和管理。有了基础,管理才有方向,加之现代网格化管理措施,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党员分站长,他始终坚持以明确的工作目标激励人,以真挚的感情团结人,以模范的行为影响人。让每个队员各司其职,使各项工作明确分工,并与队员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推出管理的新举措、新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和“传、帮、带”提高了新队员的业务技能,赢得了上海水域门户的“整洁、美好、有序”。他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守住一种敬业性,把创新和服务品质习惯化、生活化,就得到了快乐!他用“平凡”为我们诠释了“不平凡”。


  
  执法为民不辱使命的王全
  
在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实践中,“管”与“被管”显得十分敏感,“执法”与“服务”是个很难做到“两全”的。然而,在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王全看来,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只有把“为民”和“服务”揉合在“执法管理”中,才能处理好“管”与“被管”的关系,创造“城管执法与为民服务”的和谐。王全,以他“奉献世博、服务世博”的实践,完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010上海世博园内有多支世博保障队伍,城管执法队伍就是其中一支。世博园是一个特殊的“大社区”,商家、游人的行为需要规范和秩序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离开有效的管理,运行难以保障。而管理的背后,是执法理念和管理思路。
  凭着对“执法管理”的理解,凭着一腔执法为民的热情,王全做到了“严格、依法‘管’”和“有序、有效‘理’”的结合。王全带领队员们始终坚持做好每一次的巡逻、检查,确保了购物点、餐饮店的门前门后环卫设施摆放整齐,环境面貌整洁有序;热情为游客服务,答疑解惑,帮助游客解决“急、难、愁、险”问题;对游商小贩兜售假冒世博纪念品、盗版销售的行为坚决查处取缔,从而确保了世博园区内的环境整洁、有序和安宁。
  城管队伍进驻世博园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也是对城管执法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决定就是命令,就是重托和希望。“不辱使命,为世博增光添彩”成为王全和队员的铿锵承诺。王全深知,这一承诺,代表着全市城管执法系统6000余名城管队员,体现着“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展示上海城管新形象的坚定信念。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牢记“执法本意是为民服务,执法融入服务,服务体现本意”。他要求队员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不辱使命、保障世博”。有段时间,他和队员们在巡查中多次发现A片区沙特馆附近的“洪长兴”门口垃圾袋堆积如山。经过反复劝导,效果就是不明显,调查后才得知因为生意太好垃圾筒数量不够。他就主动与垃圾清运单位联系,不仅增加了垃圾筒,还增加了清运次数,问题迎刃而解,赢得了商家的信服和配合。
  百余家餐饮和服务企业分布于偌大个园区,他和队员们每天要徒步巡查10多公里,高温酷暑中挥汗如雨,制服一天到头从没干过。一天下来,累得连话都不愿多说。王全和队员们把“累”和“苦”化作了责任,化作了内心的“荣幸和骄傲”。
  队员们都知道他的爱人在世博会期间生大病,作为丈夫的他真是放心不下,可奋战在世博一线的他,在家人的大力配合和妥善安排下,没请一天假。他说:“世博当前,我不能离开岗位,职责所在,让我做出这样的选择。”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摄像编导)
(本文照片由李妙恬、甄彧、李玉秀、沈卫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