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环境:淮安清河区环卫先进人物辈出
发布时间:2011/9/13 13:53: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编者的话 在城市管理部门中环境和管理是被认为治理市容最难、最杂的,然而在有志者的心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却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她)们能驾驭和应对脏、难、杂等各种局面和问题,成为“先进”或“模范”。这里,本刊特编辑一组在市容环境管理和保障中先进、模范劳动者的事迹,供大家学习。 

齐合根

  在生机勃发的古楚大地——淮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活跃着这样一个光荣而可敬的闪光集体。他们奔忙在城市繁华的“心脏”,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132条主次干道、196座公厕、13座垃圾中转站是他们挥洒梦想的舞台;他们用血与汗演绎“春扫花、夏扫瓜、秋扫叶、冬扫雪”的“四季歌”,用心灵装扮着家园。他们,是清河区千余名环卫干部职工,一群朴实可爱的环卫天使。多少年来,这支队伍涌现出一个个引人关注的模范人物,先后有20多位同志荣膺各类先进,可谓“群星”闪耀,形成了独特的“模范群体现象”。
  让我们走近他们,聚焦并解读这种现象你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艰辛,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感恩!

淮安市清河区环卫处清扫班班长孙美兰

 

  感动国人的“淮安骄傲”
  
2010年农历新年,一幅环卫女工“忙里偷闲”闹市换湿袜的照片被人传到一家网络论坛上,不料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力挺,不少人发自肺腑地称赞其为“虎年第一天淮安最值得尊敬的人”。事后,这张照片上的人物孙美兰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很快被 “挖”了出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进行了“重磅”报道。就这样,一位身着工作服埋头换袜、甚至连相貌也看不清的普通环卫工被推到了“聚光灯”前,从之前的默默无闻而一举成名。
  孙美兰是清河环卫处淮海广场清扫班班长。在被网友“偷拍”时,她已经连续4天在辖区内清扫积雪,而当天她已是第三次更换被浸湿的袜子。正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或许,有人会说,孙美兰的出名完全是机缘巧合,是在当今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偶发效应。但如果细想一下,我们似乎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必然。
  正如太阳每天放射光辉,不因乌云的遮挡而消失。事实上,从27岁时走上环卫岗位的那天起,孙美兰便开始与辛劳为伴——每天凌晨4点便走上街头,挥着大扫帚“哗哗哗”,俯身弯腰捡拾垃圾,中午11点下班,有时下午1点换班,直干到晚上10点多;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需要加班,就要从早干到晚,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尽管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却拿着十分微薄的薪水。
  这样的“苦差”,孙美兰一干就是16年,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抱怨不公。相反,她会因为城市的洁净而内心充实、自豪。如果没有10多年如一日的奉献,如果没有舍弃团聚顶风冒雪忙碌,她不可能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没有女人不顾家,但为了大家,她抛下了小家。这么多年,她没有空闲把家里拾掇一下。出门时,丈夫和孩子还在睡梦中,回家后,家人又已入眠。孩子的抚育、家务的打理全都落到了丈夫肩上。
  去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委书记刘永忠专程看望孙美兰,由衷地称赞她是“淮安骄傲”,并拉着她的手说道:“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爱岗敬业的精神。”2010年,她荣获了“全国环卫行业优秀人物”。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无疑是对她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催人奋进的“榜样力量”
  
孙美兰其实只是奋战在清河区环卫工人的缩影。孙美兰所在的班组,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但扫起街来个个都是一把好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孙美兰一样,已在岗位上呆了十几个年头,有的甚至时间更长。
  在这群姐妹当中,仅获得省以上表彰的就有好几位,荣获市、区授予荣誉称号的更多,班组也连年被评为先进。而如果放眼整个清河区环卫处大集体,先进典型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只有在路上时,我才觉得心里踏实。”在淮海广场清扫班,有一位身材微胖、沭阳口音特浓的女工。她叫丁训丽,今年刚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行14年来,丁训丽几乎把全部的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到所钟爱的职业,一年365天天天与垃圾打交道,如同一头永不疲倦的“老黄牛”,她用行动坚守着自己清洁城市的承诺。两年前,在清理淮海北路改造工程抛下的各种废弃物时,由于在高温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丁训丽累倒在路上,但只是在现场歇息片刻,她又抄起了工具投入了劳动。平时工作中,丁训丽不分份内份外,见脏就扫、见难就上。淮海花园商业步行街两侧绿化带里杂物、脏物、石块随处可见,但这并不属于保洁范围。但为了顾全大局,2009年5月的一天,她带领部分人员突击清理,每天从早上4点干到晚上10点,连续奋战3天,清理垃圾50多吨。
  和丁训丽不同,年长一岁的刘玲是一名公厕保洁员,每天工作的地方是一座座厕所,环境更加恶劣。在很多人眼里,这种工作是男同志的“专利”,但她偏偏“巾帼不让须眉”,不仅干上了这行,而且爱上了这一行。她成天泡在公厕,每天要检查一遍全区的公厕,发现设施损坏及时安排人员维修,看到化粪池满了就派人清运,里面脏了就自己打扫。每次清理化粪池,她都和男同志一道下粪池、捅管道,有时一干就到深夜,毫无怨言。一年夏天,坐落于清村居委会的第99号公厕因为出粪口被杂物堵塞而致粪便外溢,周围居民无法进出,方便遭遇难题。见此情景,她二话没说,卷起袖子用手掏,粪水沾了一身,她全然不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奔着孙书记的目标干。”孙美兰所说的孙书记,就是环卫系统的老典型、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清河区环卫处党支部书记的孙国庆。大家坚定地认为,这位既能干又负责的大姐就如一面旗帜,激励着自己不断奋进、向上。
  一个先进带出更多先进,一个劳模引导出更多劳模。孙国庆、刘玲、丁训丽、孙美兰……如今,在清河区环卫处,先进的接力棒就这样不停地传递着。
  
  
温暖贴心的“人文关怀”
  探寻清河环卫“名人”辈出的真正奥秘,你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该区“城市美容师”的领头雁——市劳模、环卫处主任叶学信。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做过老师、当过兵、坐过机关、经过商,最后却做起了一名环卫工人。掐指算来,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奉献了15个春秋。
  “带头大哥”、“资深主持”——这是大家封给叶学信的雅号。雅号不是随便封的,自有一番来历,因为在同事眼里,身居领导职位的他从来不摆架子,处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是个从来都不懂得给自己松绑的“拼命三郎”,似乎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儿。
  “属于你的担子,你必须去挑,你不能推卸或者逃避,否则就是逃兵。”叶学信说,人站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就要去尽相应的义务。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11点,他都上路一丝不苟地巡视检查,足迹遍及辖区的大街小巷。见脏就清扫,已经成为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
  多少次,他和职工们一道清理主次干道、后街背巷和生活大院等千余处,清理垃圾5000多吨,替人清理化粪池、污水池、冲洗路面也是不计其数,而每次他都是干得最带劲的一个。针对部分路段沿街商户随意倾倒垃圾、影响市容的现象,他在组织工人上门收集的同时,还主动登门宣传,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不仅工作上一马当先,生活上也是“知心大哥”。他时时关心、体贴同事,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找人谈心。同事生病住院,他总是抽空去探望、慰问。谁家有困难、心里有疙瘩,他总是耐心开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细心的关怀温暖人心。
  叶学信是典型的“乐天派”,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对此,他作了这样一番解释:近年来,尽管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环卫生产力状况不断改进,劳动条件得到改善,但与其他行业比,环卫岗位脏与累的现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作为一位领导,我要用乐观和自信的情绪感染大家伙儿,让他们觉得脏得有价值、累得心情舒畅。
带好队伍,还需具备独特的领导艺术和才能。针对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叶学信动了不少脑筋。他在严格规章制度、加大内部考核的同时,十分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以学习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又释放出典型的引导效应,使队伍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独特的激励机制、贴心的人文关怀,促成了一种踏实干事、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也造就了一个和谐、文明的优秀团队,从而使得“模范”的根深植在这片“沃土”上。这群人很平凡,却又与众不同,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这座城市,因为他们而美丽,因为他们而精彩。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处长)
  (本文配图/周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