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以市场化运作管理镇区公共市容环境
发布时间:2009/7/16 10:14: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沈善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街、镇一级的市容环境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城市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容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文明程度以及人文素养的一把尺子。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中如何妥善处理好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既传统又全新的课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镇区经济和开展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莘庄镇党委和镇政府紧密联系镇区实际,提出“解放思想、主动转型”的要求,从更新管理理念、变革管理体制、丰富管理手段、探索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入手,走出了管理的困境,提升了管理效能。
一、 改革管理体制、激活管理机制
  市容与繁荣,是新形势下发展镇区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必须解决好的一对矛盾,也是实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就必须突破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机构和行政资源,改变那种无条件财政拨款的体制和模式。通过“政府上升一层、企业靠前一步”,使社会力量参与,让市场机制准入。变“独奏”为“和鸣”,大大激发了工作活力。
  1.消除体制弊端。主要是消除四方面的弊端:(1) 政府大包大揽,权力集中、管理垄断,缺少必要的竞争和有效的监督;(2) 机构队伍庞大,“铁饭碗”和“大锅饭”情结浓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3)市容、环卫、绿化等管理职能推诿扯皮、分属各家,综合管理尚未形成;(4)主管部门被日常事务缠身,疲于应付,无暇顾及管理中深层次和长远性问题。
  2.消除管理缺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容环境管理在时间、空间和领域中不断延伸,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同时,由于城镇居民的增加和外来人员的导入,人们对公共空间、公共利益不可侵犯的公德意识没有得到广泛的树立,加之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反映在城市管理关系链末端的市容环境管理中,必须消除管理环节中的偏差和缺损。
  3.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在实践中,镇政府将全镇划分成五个板块,通过公开招投标,使具备行业资质的社会企业优选成为市容环境的作业主体,理顺了环卫清道、绿化保洁、停车管理、市容监察的综合管理职责。政府与中标企业签订管理协议,遵循市场规律和按照优胜劣汰原则,根据板块管理绩效,兑付管理经费,决定续约资格。政府角色和定位的及时调整,职能部门全方位的提供业务指导及监督考评,确保了市场化模式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
  4.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三位一体”机制。在市容环境管理中关键的,也是市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是环卫清道、绿化保洁和停车管理。改革的实践是重新调整人员的劳动关系、重新签订上岗协议,强化了整体市容环境管理的职能,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提升。
  同时,对原有城管执法和市容协管人员重新编队,加强了直接从事市容环境管理的一线执法监察工作,又吸收了一批退伍的战士,使这支队伍成为镇区市容管理中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服务创新的生力军。这支城管执法和市容协管队伍,隶属于镇政府领导,他们的绩效奖金与管理业绩直接挂钩,实行利益捆绑,管理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优化队伍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建立了(市容)管理、(保洁)服务、(综合)执法“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遵循“管理先行、执法跟进”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实行联合整治,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同时,实行“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在治理商铺的跨门经营、路段环卫保洁等管理,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压缩了管理周期。
  5.量化细化措施,强化考核奖惩。城管、社会监督、环卫作业出现的偏差和管理缺损等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采取了量化细化措施,强化考核奖惩。每月考核、评分,把累积的分值兑换成当月管理经费、确定来年续约或终止合约。针对跨门经营、城市“牛皮癣”等顽症,还设立了若干个专项治理奖励项目,以经济手段促进管理效益。今年,借助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的有利条件,将考核机制与网格化管理机制也纳入评分体系,若处置不力的,还要加倍扣分,并将原来每周定期考核变成“天天考、时时考”。既放大了督查考核的鞭策效应,又有助于克服管理的惰性、片面性,更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6.练内功树形像,加强培训激励。鉴于市容环境管理各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着手从培训教育和鼓励干劲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建立晨训制度,每天上午巡逻之前整肃队纪、仪表,强调职责要求,部署重点工作。二是强化全员培训。编印了《莘庄镇市容环境管理指导手册》,拍摄了《环卫保洁规范作业资料片》,组织全体从业者学习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三是围绕迎世博环境保障,举办系列专题培训。四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开展“市容环卫之星”的评选活动,形成“争做一流、争当表率”的良好氛围。
  7.立足疏堵结合,优化顽症治理。在辖区内诸如厨卫清洗、水电木工、家电家具维修回收等流动摊主以及少数民族设摊的敏感问题,采取了立足疏堵结合,优化顽症治理。一方面,淡化行政色彩。另一方面,进行有条件的疏导。遵循“科学、便民”原则,对全镇社区和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增设便民点、停放标志和实行临时性的收管措施、免费租赁服务,使得交通、市容、环境卫生的秩序得到改善。尤其是在交通集散点、购物中心、政府机构、服务网点和居住小区等地方安排数千辆城市单车供市民免费骑行,并形成网络和规模,降低了家用自行车使用率,从根本上控制了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受到市民欢迎。
  二、科学管理镇区,管理成效自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使镇区的社会管理和市容环境逐步纳入了良性互动的轨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职能集中,管理的针对性、持久性明显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社会建设提升了,市容环境秩序就会更加和谐,而和谐必须体现在管理之中。在实践中,市场化运作模式突出了社区管理的主体地位,整合了调配管理资源,使“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综合管理成为可能。实现了区域自治管理。由于整合后的市容环境管理范围和工作对象的相对固定,管理的针对性更高了,而管理职能的加强就可以集中精力对镇区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有效的干预,管理的精心化程度和持久性就有了保证。
  2.强化社会建设,拓展治理内涵,杜绝了一批市容顽症。在镇区内,社会建设是否有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在镇区治理市容环境的“顽症”上。由于市场化运作模式赋予了市容环境管理的合理自由度,也丰富了有效治理市容顽症的手段。因此。市容环境的治理就有了进一步拓展的内涵,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沿街商铺的跨门经营等现象得到了基本杜绝。在严管的态势下,商家的规范经营意识也在逐步形成。而用经济手段来督促管理行为的落实,使得原先长期困扰的“人情”、潜规则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就在市容环境管理中能够避免干扰。
  3.提高综合管理效率,激活长效管理机制,社会公共管理呈现新的起色。市容环境管理,是社会公共管理的晴雨表。一味依赖执法,没有综合的管理机制,社会的公共管理就不会有新的进展。因此,必须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和相当的威慑效应双管齐下。在这里,镇区的综合效应是激活长效管理的必然趋势。自从推行“三位一体”管理以来,通过管理、服务、执法的有效综合衔接,就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大大降低了在公共场合与当事人发生正面冲突的几率。社区的平安建设总体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这是公共管理中上的一种新起色。
  

(作者: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