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一张蓝图干到底——访崇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陈杰
发布时间:2018/5/11 10:45:12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徐耀萍 何佳玺


林间农家+崇明横沙乡+龚胜平+崇明摄协+202150+13816313456.jpg

崇明横沙乡的林间农家 (龚胜平/摄)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近年来,崇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生态立岛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崇明区绿化市容局陈杰局长在接受杂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jpg

崇明区绿化市容局局长陈杰在接受杂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绿色,世界级生态岛的基底色

杂志: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陈局:相信你们来到崇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里满眼都是绿。崇明建设生态岛多年,经过多年造“绿”,绿化率冠绝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1%,也是上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森林为崇明带来了好空气,我区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大家都把崇明称之为“天然大氧吧”。

此外,崇明还有引以为傲的湿地资源。我们的东滩湿地旅游区于去年9月被确定为首批十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东滩湿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大重要驿站。为了确保这些野生鸟类不被打扰,2016年底,崇明全区被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市民发现有偷猎野生动物行为可随时举报;违者将被处以罚款甚至追究刑责。我区还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这种做法在上海也是首创。

众所周知,如今崇明生态岛的发展目标直指“世界级”。对标“世界级生态岛”,我们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好“绿”的提质增量工作。

杂志:崇明如何推进提质增量工作?

陈局:我们的绿化市容管理工作,都是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而展开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将形成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并提出了17项主要指标,其中包括持续推进绿化林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0%;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强滩涂湿地保护,自然湿地保有率达到4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8.2%,等等。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2017年,崇明在稳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们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及公共绿地、生态绿道建设,完成了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30公顷公共绿地和31.6公里生态绿道建设任务;推进花村花宅项目试点建设,完成7个村的初步设计方案;开展大树资源第三轮普查登记工作,全区新增国有集体产权大树资源39652株;推进街心花园建设,完成了瀛洲广场街心花园和西门路人民路街心花园改造任务。

2018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完成市级下达的公共绿地、立体绿化和生态绿道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大树保护工作。我们要全面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试点开展大树保护智能化监管技防措施,完善大树教育保护基地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崇明大树保护”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度。

杂志:大树保护意义深远,泽及当代,荫护后人,崇明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陈局:崇明几年前就启动大树保护行动,延伸古树保护范围,将40年以上,或树种稀少,或树干树冠粗壮、树形奇特,或具有历史价值,本土人文价值和特殊纪念意义的大树也列为保护范围。为避免开发建设与大树保护之间的矛盾,区政府确立了“不挖、不动、原地生长”原则。进行大树普查登记,在项目规划审批阶段,指导项目建设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2017年,我们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大树保护管理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保护大树意识,全覆盖开展国有集体产权大树资源普查登记工作,并做好挂牌保护工作。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同爱大树”主题活动,在全区发动广大中小学生对私家老宅内的大树资源开展登记挂牌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我区大树保护属地化管理制度,加强对各乡镇大树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继续依托网格化联动平台扩大对市级在册99株古树名木和已挂牌大树资源的巡查和管理。


春色-崇明光明集团瑞华果园(黎军/摄)


大地的命脉-崇明东滩湿地(黎军/摄)


美丽家园-崇明种种片林(黎军/摄)


鸟瞰-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黎军/摄)


杂志:除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崇明“创城”也备受关注。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撤县建区对于“创城”意味着什么?

陈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崇明正在举全区之力推进这项工作。市容环境与创城指标息息相关,从创县级文明城市的108个,到创全国文明城区的188个,对标这些细化指标,压力的确不小,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广大干部职工心气高,干劲足,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志在必得。

对于今年的推进工作,我们的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要加大《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宣传引导和日常管理力度;持续推进“补短板、治五乱”三年行动;规范户外景观设施安全管理,推进《崇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实施方案》落地。


“海上花岛”含苞待放

杂志:最近还有一个令崇明乃至整个上海都振奋的消息:崇明区获得了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承办资格。崇明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

陈局:中国花博会创办于1987年,是我国花卉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花事盛会,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成功申办花博会,是崇明的一桩喜事,也是一桩盛事。

常言道“事在人为”。对于2021年花博会,从规划筹备,到申办送审,全区上下高度重视,从政府机关到普通百姓,众人齐心全力支持。

此外,2021年崇明花博会的主题是“花开·中国梦”,这也与崇明牢固坚持和落实生态立岛原则,坚决不搞大开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同时,崇明与“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崇明是华东地区有名的花卉苗木之乡,有着500多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如今,崇明水仙已声名远播,藏红花、红掌花等远销海外,生态林、生态廊道和经济果林都成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资源,各乡镇按照“一镇一品”要求,于各镇区主干道两旁带状栽植了玉兰、樱花、合欢、海棠、梅花、桂花等木本花卉,与呈块状分散于全区境内的桃花、梨花构成了点面分布、条块结合、全年花开不断,美不胜收。

杂志:3年后的花博会将呈现怎样一番景象?

陈局:根据目前的方案,花博会选址位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花博园区总占地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一轴、一带、三区”,即主题演绎轴、十里花溪带、核心展示区、森林景观区和配套服务区。其中,核心区将以千亩花田构建“牡丹盛开”大地景观,整个花博园将以梅、兰、荷、菊等名花构建花田、花溪造型,营造“百花争艳、芳香满园”的景象。

为提供综合服务支持,崇明还将建立会议中心、接待中心、贸易中心“三中心”,会议中心将承担花卉产业论坛、花艺表演、技术讲座、文化展演等活动。

根据目前的设想,这届花博会将从2021年3月末持续至7月1日,总会期100天,除花博会本身的活动外,崇明还将在会前举办上海地方花卉展,通过一系列节庆活动为花博会预热造势。


打造垃圾分类减量的“崇明范本”



崇明区绿化市容局机关会议室摆放着分类垃圾桶


垃圾分类宣传进崇明区绿化市容局机关大楼


杂志: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崇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要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38.2%以上。为此,去年崇明全面推开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置,计划今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这样的推进速度会太快吗?底气何来?

陈局:垃圾分类减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然决定要做,那就必须雷厉风行,一干到底。要说底气,来源于这12个字:政府引导、全区联动、全民参与。

政府引导,崇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减量,区委主要领导带队专题调研6次,区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带队指导工作10余次,掀起了工作热潮;区建管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带队,开展40多次专题督导,帮助乡镇协调解决困难80余件。此外,政府机关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分类不收运。

全区联动,崇明共投入资金2.1亿元,累计配置分类垃圾桶68.5万只,转运桶1.2万只,覆盖村居民家庭34万户。采购配置湿垃圾专项收集车1255辆,湿垃圾专项运输车52辆。新改建垃圾暂存点623座,餐厨垃圾转运点16座,建成运行村级湿垃圾处理点52座。新建的27座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也已试运行。我们还完成了对全区2000多名分类收集员的专题业务培训。全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村居委会,银行、邮政、移动、电信、超市等服务窗口以及集贸市场都签订了《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告知书》,完成了分类投放桶设置,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全民参与,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去年崇明共培训532批次,发放宣传告知书98万余张,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参与率达到95%以上。从事不关己,到每家每户愿意干湿垃圾分类,变“随手扔”为“随手分”,如今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中,村民都能对垃圾分类说出个一二三来。

杂志: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是大难题,让村民改变长久以来的观念和生活习惯绝非易事。让村民自觉分类投放,真正做到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各乡镇有哪些妙招?

陈局:崇明18个乡镇,应该说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值得其他乡镇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做法。

举例说明,横沙乡重点是构建全乡“一乡一站”“一村一房”“一户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一乡一站”,是指改建一座占地总面积约1900多平方米的湿垃圾中转站,主要解决全乡的湿垃圾处置;站内的湿垃圾处理设备每小时吞吐量为2.5吨,湿垃圾经压榨后,有效减量可达到40%左右。“一村一房”建设,是指统一改造各村(居)的垃圾箱房,新翻建的26座垃圾箱房,全部设置四分类垃圾桶存放区域,配置保洁水源和灭蝇设施;外设排污管道和“三格化污水池”;外墙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还对小区自行分类投放的垃圾箱房配套消防喷淋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严格要求保洁员遵守日常垃圾箱房保洁制度。“一户一点”,垃圾分类要以每一户为一个点开展工作,宣传指导要落实到每一个点,每户两只“干、湿”垃圾桶要配发到每一个点,激励措施惠及每一个点,如丰乐村全年在户每人100元奖励,民星村、永胜村和民建村等对有害垃圾的“1元回购”等激励模式。此外,横沙乡各村居还健全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并把它们纳入乡规民约;聘请村里有威望的乡贤担任环境监督员和劝导员,利用传统习俗的力量促进农户主体作用发挥。

此外,横沙乡丰乐村还制订了《丰乐村村规民约之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分类不清的,前三次给予警告教育,由垃圾收集员进行劝导;超过三次则将受到处罚,并影响相关人员今后的评优和奖励。

再来举例庙镇的好做法。为了又快又好地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普及,庙镇提出了“六进”宣传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进商户进行广泛宣传。庙镇的联益村还专门制定了“四宣传两指导一考评”制度。“四宣传”是指会议宣传、广播宣传、上门宣传和反复宣传。“两指导”是指普遍指导和重点指导。通过广播宣传和上门宣传等形式,最大限度对全村居民进行最广泛的宣传和普遍指导,确保家喻户晓,并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广告宣传氛围,让广大村民经常性地看到听到垃圾分类介绍;通过会议宣传和反复宣传等形式,对全村重点人员、重要骨干和分类困难户等,利用各种方式反复地进行垃圾分类重点指导。“一考评”是指通过垃圾收集员,每天对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登记考核,分对的打勾,分错的打叉,每月一汇总,每半年一评星,并作为星级文明户和各类补贴救助的重要评定依据。

生动案例还有很多,我们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汇编成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行之久远。

杂志:对比其他区,崇明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有哪些创新?如何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

陈局:我们坚持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我所知,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大部分区的做法是“收—运—处”,而崇明增加了一个环节,变为了“收—存—运—处”。这个“存”就是指垃圾暂存点,一来能监督居民是否分类到位,二来也能“加加工”,打消居民过去认为的“再怎么分类,垃圾最后还是一股脑被混到一起处理”的顾虑。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目前来看,我们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我们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大分流”体系建设。一是4月至5月,完成崇明餐厨垃圾处理厂技改项目并开始运行;二是完成231个区级低价值再生资源服务站点建设,建造18座再生资源中转站和1座区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场;三是年底前启动6座建筑垃圾中转站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城桥镇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临时处理建设任务,下半年实施运营,提高资源利用。

我们要不断优化居住小区定时定点管理机制,合理科学设置垃圾投放的时间、次数、点位。既要延长投放时间,增加投放次数,又要适量增加点位,方便市民投放。

我们还要加强四个环节体系建设和管理,因地制宜进一步研究健全乡镇收运存处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生态环卫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系统和GPS定位系统等设备,加强对各乡镇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监管。

杂志: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崇明的未来又多了一份憧憬,期待着这座生态岛能够早日步入“世界级”行列,崇明的生态优势也将不断地转化为生态红利,增加人们的获得感。谢谢您接受专访。

陈局:也感谢你们对崇明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常来岛上呼吸新鲜空气,漫步绿道长廊,感受鸟语花香,关注我们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崇明案例。


(本刊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