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博同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7/1 9:27: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陈中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后世博”城市管理的一个发展要求。本文以南京为例,对“后世博”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网络建设做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南京,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始于2005年。目前,建邺、玄武、秦淮、白下、雨花台、下关、浦口、江宁等8个区,陆续实施和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项目建设。市级平台于2008年3月完成了设备安装和软件系统的开发集成,并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网,初步实现了市区两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使管理、监督和考评实现了科学化,在提高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步伐
  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运用了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的精确定位,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在城市管理领域中是一项富有创新型的系统工程。加快后世博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一是明确标准,落实责任, 把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近两年,南京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县签订城市管理目标责任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意见》,强调要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创新举措、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尽快实现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运用,用三维地图强化视觉效果,将公安视频监控接入系统,增强城市实时管理的能力。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有效缓解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拨方式,对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并经验收合格,给予一定的奖励。各区政府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全区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做到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以丰富数字城市管理的系统功能。三是因地制宜,简化设计,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进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区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在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简化设计,降低投入,加快进度,借助市级平台完成数据处理和传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优化系统功能,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行水平
  特大型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在系统架构上应当突出功能性和实用性,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主要表现为“五个优化”:一是要优化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关键是及时、全面、准确地发现问题。南京市实行的是划分万米网格单元的模块化管理,将GPS定位技术运用于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均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通,将每个问题定位在具体地点,以图片和文字形式无线上报。操作员进行分析确认后,将问题分别归到相关区和街道,每个问题都能明确哪个街道、哪个时间、哪个地段、哪种类型,保证了信息采集的精细化。二是要优化综合考评方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强化考核的重要手段必须要从粗放型到精细化、从主观型到科学化、从描述型到数字化的转变。要改变过去人工选择考核区域的做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扣分分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确保考核的公正性,真正让人信服。三是要优化信息传输渠道。市区两级平台系统的对接,一方面是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再一方面是将市政、园林、工商、建工等数十个相关部门的传输接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终端,以保证及时、快捷、有效。四是要优化综合管理体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趋势,适应了城市综合管理的需要,最终必然走向城市的综合管理,从而推进城市的“大城管”工作。这一系统覆盖了城建、城管、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经济管理等领域,使数字管理得到深度运用。五是要优化监督指挥功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责任体系,以社区为单元,明确了每个责任单元中的城市管理干部、执法队员、协管员和环卫保洁员等成为责任人,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个个受监督、奖惩必兑现”的管理责任体系。在市级层面,拟建立重大保障指挥调度系统,保证协同调度的快捷高效。这种集中控制、统一调控,为强化日常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完善系统建设,深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运用
  按照城市管理的发展规划,后世博数字化城市管理要着力做到“四个新”。一是在项目建设上有新进展,实现城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和市区两级平台的协调联动。二是在信息采集上有新举措,确保全天候监管、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三是在强化考评上有新突破,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促进问题整改,提高案卷分析统计的准确率。四是在延伸开发上有新成效。注重完善基础数据库,不断开辟数字化城市管理运用的新领域。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市容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
(图片提供/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