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以“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维护水平——访上海市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鲁建平
发布时间:2013/7/12 10:48: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杨琳


鲁建平在接受专访(林嘉/摄)


  加强市容环境维护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是市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工作。作为今年市委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维护水平的重要部分,今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3—2015年)》,要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认真遵照执行。为何要提出和实施这样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包含了怎样的内容?如何推进落实这个行动计划?带着这些问题,日前笔者专访了上海市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鲁建平。


  笔者:2010上海世博会后,社会市民对如何保持市容环境维护水平都十分关注,我们知道您是此次“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分管领导,能不能具体谈一下这个行动计划产生的背景?

  鲁:上海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大力开展环境建设,通过迎世博600天行动和184天的世博会保障工作,上海的城市管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整洁、有序、美观的市容市貌得到了中外宾客和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世博会后,如何巩固世博成果,保持常态长效水平,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应该讲,在各级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固化完善机制、加强维护管理、努力提升保障等措施和世博会两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有这样一个“两个基本”的总体判断,也就是全市的市政市容环境维护基本保持了整洁有序,市政市容环境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但是,与世博会期间相比全市市政市容环境状况有所下降,部分区域市容环境难点问题有所回潮。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党代会精神,思考规划全年工作时,经过务虚讨论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把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的治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和抓手,以更好地把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市党代会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基本精神等,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而后,经过调研分析,最终确定了菜场集市、地铁车站、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及周边地区五个特定区域,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并形成了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最终列入了今年市委推进的重点工作,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文件。

  列入特定区域的这些区域,都有这样一些共性特点:一是与市民群众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市民群众每天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地方。二是动态性问题易发。这些区域人流特别集中,环境污染的概率高,就像每个家庭的厨房和卫生间容易被污染一样,保持环境整洁有序的任务重。三是多部门交叉管理。这些区域往往涉及到设施场所管理、环境保洁管理、市容秩序管理、交通组织管理、社会地区管理等多个部门,容易产生管理空白和盲点。正是由于这样一些特点,这些区域不少地方也就成了环境秩序问题易发多发区域,市民群众批评投诉相对集中区域,城市管理考核评价被扣分较多的短板区域。因此,抓好这些区域的环境治理,不仅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市党代会要求,也符合社会市民的期望。抓好这些区域的环境治理,不仅抓住了城市管理面大量广的重点,也抓准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我们要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市开展“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尽可能把城市管理的短板填平补齐,让市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带来的成果。


外滩滨江(徐正魁/摄)


  笔者:抓民生、抓短板、抓重点,以此推动市容环境维护水平提升,这个思路想法很好。那么,这个“特定区域”环境治理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能否作些介绍?

  鲁:《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明确了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具体任务、责任分工、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其中“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围绕老旧小区周边、集市菜场周边、轨交站点周边、医院周边、学校周边等市民日常生活居住出行的集中区域,通过三年治理,实现环境整洁有序、设施完好规范。结合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达标区管理,实现区域环境管理常态长效,促进全市城市环境面貌全面提升”。概要地讲就两条,第一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短板基本填平补齐。第二条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任务,包括这样五个方面:

  第一,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加快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每年完成10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健全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加强居住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提升老旧小区“保洁、保绿、保安、保修”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整洁、有序。加强小区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周边道路平整,基本消除无序设摊、乱停车、垃圾暴露和跨门营业现象,实现居住小区内外整体环境有较明显改观。

  第二,强化集市菜场环境管控。加强集市菜场内部规范管理,做到商品摆放整齐,无摊外摊,无过道堆物,地面清洁。落实集市菜场单位的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杜绝跨门营业、堆物占道、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现象。加强市场外部秩序治理管控,做到各类车辆停放整齐规范,无集市“尾巴”。对一时难以清理的无序设摊,要做到管控到位。完善集市菜场内外垃圾分类、污水排放、车辆停放、无障碍等设施配套,加大路面、厕所、垃圾箱房清洁保洁力度,确保设施完好整洁。规范中小道路设施设置,清理违规擅设的各类道路指示牌。

  第三,规范轨交站点环境管理。完成轨道交通桥荫和站前广场设施的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推进轨交3号线等高架沿线桥荫环境治理和临建拆除工作。完善轨交站点与所属街道(镇)环境秩序联动管理机制,创建一批地铁社区同创共建文明站点。加强轨交站点及周边环境治理和秩序管理,实现站点出入口地面清洁,无暴露垃圾、无跨门营业和无序设摊、无散发小广告、无黄土裸露。加强站点建筑物外立面、高架梁柱、桥荫部分的设施整修,完善非机动车停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配套,实现通道及周边车辆停放规范,各类设施完好整洁,无违规广告指示牌。加大非法客运执法查处力度,优化公交线路设置,疏堵结合,消除轨交站点周边黑车集聚现象。

  第四,优化医院周边环境秩序。继续推进一批三级甲等医院道路环境改善和交通保障工作。强化医院周边高峰时段车辆通行管理,加强医院周边车辆停放执法管理,缓解大型医院门口行车难、停车难、落客难现象,保障周边交通顺畅。加强医院周边道路养护,确保道路平整、完好,确保各类设施完好整洁、设置规范。加强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内外进出口通道环境治理,消除流动摊贩集聚现象。

  第五,营造校园附近良好环境。倡导学校“退租还教”、“增绿透绿”,落实学校及周边单位市容环境责任区责任,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维护良好教学秩序。加大学校周边环境巡查管理力度,重点取缔校园门口两侧无序设摊、跨门营业以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销售点。加大上学、放学高峰时段的车辆通行、停放的引导和执法管理力度,保障校园附近道路平整,交通顺畅。


静安寺街头一景(徐正魁/摄)


  笔者:“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内容多、范围广、时间长,相对于以前的环境整治,应该按照什么思路来着手推进这项工作呢?

  鲁:首先,要统揽全局,整体推进。“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和抓手已经明确,但是,重点和抓手不能替代全面工作。城市管理的系统性很强,要善于把重点工作与面上的整体工作统筹结合考虑,尤其要善于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带动面上整体工作。韩正同志最近提出,“上海要全面提升市容管理水平,上海中心城区要达到世博标准,郊区要以松江浦南地区为标准”,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城市管理的总体要求非常明确。因此,我们不仅要下工夫抓好与市民群众关系密切的“特定区域”环境治理,解决城市管理短板问题,还必须有规划地持续推进“示范区、规范区、达标区”的建设,提升上海市容景观的品质;还必须有重点地继续推进无序设摊、违法搭建、乱倒渣土等难题顽症的治理,不断攻坚克难;还必须有计划地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管理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落实,推动社会责任单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社会共治、常态长效的形成,等等。一定要把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其次,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就“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工作而言,在实施步骤上,一定要按照三年总体目标,分步实施推进,确保治理质量,真正实现“整治一批、突破一批、巩固一批”的工作要求。2013年重在规划起步,按照“先突出后一般、先急重后轻缓”的顺序,锁定治理对象,明确治理目标,确定治理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全年争取完成定量化治理任务30%。2014年全面推进和深化专项治理行动,巩固治理成果,争取完成定量化治理任务50%,放大治理规模效应。2015年拾遗补缺,巩固提升,全面完成定量化任务,促进“特定区域”环境管理常态长效。

  再次,要分类要求,差别管理。五个“特定区域”面大量广,据初步汇总统计,全市列入的菜市场850个,轨交站点294个,学校2121所,医院100所,旧居住区3162个。从排摸分析情况看,半数以上环境秩序良好,部分存在管理问题,少部分脏乱差问题突出。因此,对不同区域的治理应当采用差别化管理的要求。对环境秩序良好的,做好日常维护,重在保持;对存在管理问题的,要强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对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则要进行集中整治,完善设施配置,加强执法管理,扫除脏乱差现象,建立日常管理机制。

  第四,要先行先试,树立典型。今年规划起步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抓好先行先试,树立一批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定区域”的环境治理,需要通过先行先试,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把抽象的治理要求变为实实在在成果的样板和标杆,以引导全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健康、顺利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先行先试单位的要求和任务是,重在细化和明晰标准,重在探索和建立机制,重在巩固和保持常态。


  笔者:“特定区域”环境治理综合性强,涉及许多方面,您能谈谈有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实吗?

  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平台作用,推进协同合作,完善各类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市区联手、以区为主、行业指导”的原则,由市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各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各街道(镇)为组织实施部门,合力推进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

  三是增加保障投入。借鉴世博会成功做法和经验,固化城市管理常态要求,确保维护经费落实到位。市已要求各区县政府研究制定加强“特定区域”的环境治理投入的保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本辖区治理所需经费到位。市级层面建立相应考评激励机制,每年安排对区县的奖励性补贴。

  四是强化检查考核。定期开展检查考核,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实施社会点评、测评,对工作卓有成效的予以表彰,对推进不力、效果滞后的予以通报批评。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市容管理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市级奖补激励依据。同步开展市政市容管理赛区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活动。

  五是扩大公众参与。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共创共建,充分利用“夏令热线”、市民巡访团、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典型,曝光问题,并征集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本市的环境文明水平。

  总之,“特定区域”环境治理,针对的是动态性问题,涉及的是多个管理部门,关系到的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利益。“特定区域”环境治理要取得成效,一定要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尤其要注重“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紧密结合,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笔者:期待“特定区域”环境治理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的,也非常感谢您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文配图/林嘉、徐正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