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环卫与环境60年感怀
发布时间:2009/10/28 9:59: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志雄

  岁月荏苒,物换星移。一晃到“环家门”工作已度过36个春秋了。时值伟大祖国60周年大庆和上海质量技术工作开展20年纪念,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沿着从上世纪70年代初参加环卫工作起,一路上在 “垃圾清运和处置”行业中走来,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作业质量不断发生变化,追本溯源、思绪飞扬。
  昔日的“环卫人”,如今成为“环境人”。前者属于“环卫作业板块”,而后者则归在“环境建设板块”。而此之变化,源自于五年前上海的产业结构大调整,这不是简单的团队名称更换和人员归属改变,重要的是在作业质量理念、内涵上由“环卫保洁”到“环境保护”的扩充和升华,更关键的是在作业和质量上从“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治标”,提升到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治本”的重大变革和性质的飞跃。
  质的变革和飞跃有赖于量的积累,而未产生量的积累之前的情形还记忆犹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用木驳船加水泥船、运输车水陆联运,由于属敞开式运输装卸,垃圾飞扬散落、异味挥发等司空见惯。对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除用于运往郊县填充沟塘、发酵后当农肥用等之外,为解决一部分垃圾出路的“老大难”问题,经过船运,到码头用排成“爬坡式一条龙”的输送机“翻”卸到三林垃圾堆场的“垃圾山”上(注:该堆场于21世纪初停用)。
  环卫作业变革“量的积累”进入初始阶段是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得益于“生态经济”文化理念的树立,生活垃圾处理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之路等大政方针的引导,“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管和运行,《环卫条例》及其行业作业标准的制约等。当时,清运生活垃圾的船是用蓝色塑料盖舱布,陆运是将垃圾压缩后,实行封闭式装车。环卫清运和处置作业造成二次污染的状况得以明显减轻。90年代初,启用了老港垃圾处置场,对垃圾处置采取了堆放、压实、覆盖、渗沥液收集等工艺,垃圾出路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垃圾清运处置作业进入高速发展“质变飞跃”的是2000年之后,尤其是近五年。随着《市容环卫条例》的修订及颁布,垃圾焚烧厂的启用,陆上中转及运输设备的密封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中转转运系统的建成,垃圾清运从“散装”运输变为“密封式集装箱”运输,作业运输中的二次污染基本绝迹。同时,随着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制定、国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出台,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除了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及焚烧发电后填埋之外,对占总量70%以上的生活垃圾均采用底膜防渗、渗滤液收集等先进工艺进行填埋。至此,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置作业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 的全新时代。前不久,上海城投和环境实业还对老港垃圾填埋场启动了总投资2亿元的一、二、三期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总投资2.58亿元的该场西侧防护林带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业内传来佳讯,环境实业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环境卫生服务商,承担着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市区垃圾集装化转运等重要任务,足以说明这一全新时代的到来。

  我所在的公司是承担着填埋场防渗建设、灭蝇除臭技术等保障职能的上海环境实业旗下成员企业环境工程技术公司。我们一方面本着“质量立企“的理念,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促进施工质量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提升;另一方面,还自我加压,制订了《废弃物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施工规范》,经市容环卫行业协会发布上升为行业规范。公司自2007年从事环境工程建设以来,只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面向全国,拓展市场。远涉福建厦门、安徽龙泉、山东青岛、江苏金湖、淮安等地,近涉上海松江、南汇、嘉定等郊区,在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建设上,竣工垃圾库区建设的库容总量达34.5万立方米,铺设HDPE膜总面积达37.6万平方米,完成渗沥液调节池加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建设沼气收集井47口,累计集气管长度达857.9米。还将渗沥液处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淮安、宿迁两个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能力合计达320吨/日。EM菌、菊酯等生物除臭及灭蝇药剂在宁波、济南、上海郊区填埋场等地的使用,取得了净化空气、消除虫害的良好效果。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施工的综合能力不断得以提升,经常处于国内“订单”纷至沓来,同时承建三四个项目的情况。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和安全生产资质均由三级升等为二级。国内业主普遍对上海环境建设团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目前,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垃圾渗沥液处理生物技术(总氮指标除外),在技术工艺路线上已经走通,“着床有陈垃圾微生物的蜂窝状载体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通过实审,已获国家专利。
  回眸往昔,喜看今日,深感耳闻目睹的这一切,都是建国60年和质量管理20载所取得的累累硕果。这真是巨变无声、梦想成真,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如今的环境人用智慧和汗水,立足上海,奉献全国,将生活垃圾沼气发电、回收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在环境建设中巧用科技、除臭灭害,变浊臭为清新;对垃圾填埋场防渗清流、植树造林,治脏乱为优美……垃圾清运和处置作业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不仅有益于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作为上海环境建设团队的一员,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作者: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配图/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