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要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和考量——访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辰
发布时间:2012/5/3 11:15:01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  洺 林 嘉

 

 笔者在专访张辰副主席(右)
  
   “十二五”期间,垃圾分类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推行循环经济、实现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上海市政府继2011年后又一次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列为政府实事项目,市绿化市容局、市文明办、市妇联为牵头单位。日前,笔者就这一专题,采访了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辰。
  笔者:在当前城乡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对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知道,您曾经在教育系统和区政府任副区长多年,有较丰富的地区和基层工作的经验,那么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要求在推进过程中您有何感想?您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张:首先,我想从政府工作的视角谈谈我对妇联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我觉得,城市管理虽然是政府的责任,但社会和市民公众的参与不可缺少。妇联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应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到自己特定的位置,并找准切入点,有效地开展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责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十六字”方针,在整体社会管理架构中妇联属于社会协同的组织。因此就上海正在推进的“低碳行、垃圾分类”工作来说,这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也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妇联则要积极参与。去年,上海市妇联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实事项目的牵头单位,主要承担了宣传、动员、培训等工作。今年,市妇联又推动此项工作继续成为2012年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并从阶段性实事项目成为了由沈骏副市长做召集人、21个委办局参与、17个区县加盟的市级的联席会议制度,进入有实事项目推进的长效管理的轨道。
  第二,妇联在城市的管理中如何协同。我感到,市妇联是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的,而且在特定的工作定位上很有成效。如果市妇联和市绿化市容局一起去搞垃圾厂的建设等,那么市妇联的工作就错位了,因为那是政府的工作责任。市妇联应该把工作的着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家庭和市民的发动宣传上,这才是工作到位。妇联在参与社会大管理中的工作方法与政府不能“同质化”,更不能成为“二政府”。2011“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的政府实事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妇联的协同参与工作到位尽责,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源头”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2011年此实事项目试点小区家庭的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第三,低碳行是一种行为方式。它不仅仅是技术、管理流程问题,也不仅仅是垃圾处置点规划或者是设施设备的采购、布点、建设问题,更主要的是市民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点恰恰是妇联组织可以去作为的。妇联联系着全市的妇女儿童,通过她们可以牵手每一个家庭。妇联就是要通过家庭为载体让市民去体验低碳行动,通过宣传、实践、再宣传、再实践,让垃圾分类成为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习得行为。人的习惯养成是一个反复的强化教育训练习得的过程。有了习惯,他就不会觉得麻烦,就会自觉地去做。所以,妇联从家庭入手推进工作是抓住了工作的关键环节,从市民的行为习惯养成去解决整个系统设计的源头问题。
  笔者:在“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这个活动的推行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碰到过哪些挫折和问题?你认为这些经验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关键是大家的认识问题。今年要不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再次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曾经也有争议。但是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这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大事,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坚持数年才能有成效。大家的想法得到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12 年再次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其次是我们的行为,我感到:
  首先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上海从多年倡导“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七不规范到近期的“酒驾”治理,都说明了坚持必有成效。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得当、得法,市民是可以养成良好习惯的。当然整个城市的市容环境好了,外环境对人的行为也会有制约作用。所以我觉得,生活垃圾分类如果坚持从家庭开始抓,从市民的行为习惯开始抓,5年、10年下去,肯定是有效果的。
  第二,宣传教育要全方位。今年,我们的工作目标在去年的1080个试点小区基础上再增加500个,同时将试点面扩展到部分高校、上海的中小学、部分机关和重点餐饮企业。通过家庭、学校、机关、单位等多层面的宣传教育,不仅让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更要在行为的参与和分类的准确性上下功夫。

 


  第三,是一个系统设计管理的问题。城市管理一定是个系统管理,如果把城市管理缩小到“生活垃圾分类”,我觉得同样是一个系统设计管理问题,是在党委领导下、政府责任前提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个很完整的系统。这次成立了以沈骏副市长为主要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在系统设计和管理中,除了市民的发动参与外,社会组织的培育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做到位,谁来清运,谁来分流,谁负责前道和终端处理,这些政府不能全包全揽,应该激励培育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机构共同参与,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持久。
  笔者: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在家庭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怎样才能取得协调和统一?政府与家庭、社会团体这三者之间怎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张:要实现协调统一、和谐发展,关键是按照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有序推进。如:作为政府部门的市绿化市容局来讲,不要一下子工作铺得太开。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动员号召,是要集聚财力的,更要规划布点。特别像现在,如果整个上海的大城市规划基本定格了,那垃圾分类这个系统也就可以定格了;如果大城市规划还没定格,那么还要逐步去规划布点,把系统的设施设备都配到位。同样,市民的发动、宣传、行为参与也要有序开展。通过试点,逐步推开,在硬件配置完善和较完善的地方,加大市民的宣传发动和参与,要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有效作用。如果家庭分类“两个桶”,小区只有“一个桶”,那么我们的宣传发动是无效的,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会下降,妇联在社会的引领作用也会丧失,这是不能持续发展的。
  此外,政府要加大相关政策的研究,要研究市民参与的激励政策或惩罚制度,要研究鼓励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的扶持政策。如果在“低碳行垃圾分类”工作中,市民养成了分类的习惯,政府的责任到位,社会机构、组织培育完善,我们也就成功了。市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组织的纽带,我们的工作要有性别意识,要有阵地作为。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和大局,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协同作用!
  笔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更要感谢您为在百忙中给我们分享了您独到的见解。谢谢!

 

 

(本文配图/刘维光)
(题头摄影/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