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环境:朝霞映照在一片新垦的绿洲上
发布时间:2008/7/10 8:55: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在厦门沼气收集工程中做管道焊接施工                 员工在淮安填埋场铺设防渗膜              在填埋场做渗沥液处理塔式床工程施工

作者:王志雄

  原为上海废弃物处置公司的一个经营实体的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从 “母体”公司剥离后,成为上海环境集团公司的第二层次的一个企业。随着二次创业的起步,这个企业在一片新垦的绿洲上为上海的市容环境做出了新的业绩。 
  由于车洗、运输、房产、废弃物填埋、劳务中介等大部分主业都被关停并转,这个公司处于了每年500多万净利润缺失的尴尬境地,莫说对新的主业投入资金,就连员工的薪酬都难以保持上年水平。不仅如此,“屋漏偏逢连夜雨”,重组之后,三大主打产业中除灭蝇除臭技术服务外,hdpe防渗膜的铺设、垃圾渗沥液处理是两个全新的产业,面临着既无人才和技术,又无资质及品牌的严峻挑战。  
  气可鼓而不可泄。公司领导经常向员工们宣传“先有事业再有我”和“司兴我荣、司衰我辱”的价值理念。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广大员工谈困难之所在,以获认同;析突破之瓶颈,以明关键;话发展之前景,以励斗志。由此,不断“唤醒”每个人智慧和能力上“沉睡着的巨人”,始终激励着员工们以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勇往直前,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双轮”驱动让人才和兴科技齐飞   
  培育技能型、复合型的员工队伍,是推进发展的当务之急。公司用“为员工作职业生涯设计”来催人成才,一方面陆续选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人员到专业机构培训。全年有50人次参加各种培训,近20名员工取得各类资格和专业岗位上岗证。其中,10名取得了工程建设三级项目经理人资格。另一方面倡导边干边学,通过江苏淮安、崇明横沙岛、上海南汇老港等几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磨练和培养一批蓝领技术工人。由此,初步形成了一支融研发、设计、预算、施工为一体的专业队伍,队伍结构产生了质的飞跃。  
  公司思贤若渴、唯才是举。从集团公司内部单位招聘了1名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的工程师,并在试用数月后聘其为公司副总工程师。还从人才市场引进了几名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他们担任施工项目经理、污水处理技术研发等重要工作。  
  “誓叫污水成清泉,敢让浊气变清风”是科研攻关目标。随着国内新建垃圾填埋场的增多,渗沥液处理及生物除臭技术服务市场方兴未艾。虽然同行中也不乏能将渗滤液处理到二级或一级排放标准的,但公司科技项目组研发的多重微孔状载体着床微生物处理渗滤液技术具有缩小反映床体积等多项优点。研发生产的em菌生物除臭药剂,保证了药用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所有这些,均得益于公司狠抓科研投入。2007年划拨50万元,建立了三个技术攻关小组,开辟了沪太路实验室和江镇实验基地,用于专项技术研究,并且公司每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诊”相关技术成果的研发情况。

  以信为本竭诚服务与精细管理并举   
  真正的品牌是一种内在服务品质,它与诚信、实力紧密相连,是企业开拓市场最好的旗帜。公司经常用“感恩客户和社会”、“产品即人品”、“信守诺言”等理念鼓舞员工,并使之在服务过程中身体力行。在淮安王元填埋场工程建设中,客户因故推迟2个月开工,公司项目部披星戴月地抓紧施工,保证了按时完工,客户对施工质量和进度都很满意。在崇明赢洲填埋场,先前已有几家施工单位因膜焊接有瑕疵而先后退出。公司进场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施工,赢得了客户好评。在横沙岛垃圾填埋区,公司技术人员热心为客户做份外事,帮助初步设计,客户甚感欣慰。同时,公司员工还吃得苦中苦,为了高效、优质地完成施工,项目部一行十来个人“孤军深入扎营”,并“鏖战”在天南地北长至半年,短至三四个月,中途只能回家看望一两次。有时员工在外对住宿条件也不讲究,睡卫生间、睡地板,只要能将就则可。为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部经理横琢磨、竖磋商地连续几个夜晚不合眼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既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拼搏精神,又提升了公司的服务诚信度及品牌美誉度。公司下一步还设想通过慈善“助学”等形式帮助客户所在地区,救助贫困人群,用感恩的行动回馈社会,在体现企业道德良知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公司还把形象设计和包装作为企业走向市场的一项辅助性的品牌宣传工作,诸如实施了网站建设、logo设计、宣传手册制作、工作服制作等,并经常利用参加国内有关会议的机会,从介绍公司的信用情况和建设业绩等角度宣传公司形象,获得了国内一定区域客户的认同。  
  实行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品牌建设所必须。因主业发生变化,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的“三合一”贯标管理体系与公司新一轮主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紧密衔接,在操作运行中真抓实干,使“贯标”真正成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运行规范和促进手段。如老港废弃物填埋场调节池加盖工程项目属国内目前最大的湿法调节池加盖工程。通过“贯标”运行和课题研究攻关,成功地解决了面积超大拉力不均、面膜超大膜环断裂、“膜头”超宽牵引下沉等三大难题。由此,促进了管理不断向科学、规范、高效方向迈进。
  
  谱写新篇企业走进了新天地   
  仅仅历时一年时间,公司在许多方面填补了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以及环保工程、建筑防水防渗等6项专业承包资质;首次在淮安垃圾填埋场运用矿化垃圾床的技术完成了渗沥液处理全部工程;在老港填埋场南码头2.3万平方米的渗沥液调节池的满池污水之上,完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湿式施工法调节池加盖工程;编写的《废弃物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施工规范》通过了专家评审,在上海市容环卫行业得以发布;试制成功的em菌生物除臭药剂在宁波、黎明填埋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重微孔状载体着床微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项目”即将在宿迁渗沥液处理项目工程进行中试;取得了财务信用a类资质。公司就是这样以全新的手笔,谱写了初步确立新一轮主打产业的历史篇章。  开拓创新路更宽,艰苦奋斗写华章。公司广大干部群众感同身受。走进2008,实现开门红,工程建设队伍已远涉宿迁和厦门,近跋松江及南汇,环境技术服务已“四面开花”。重重磨砺,仍在眼前;声声战鼓,犹在耳畔。环境人中的一支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急先锋”, 为不辱东方大都市环境建设的神圣使命,不负上海城投总公司和上海环境集团的重托,正胸怀宝贵精神财富,挥师登上新的彼岸,耕耘新的绿洲。 

 (作者单位: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