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提升社区市容环境品质要重管理持长效
发布时间:2012/2/27 11:04:23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严永强

    我所在的虹桥街道位于长宁区西南部,东起轨道交通三号线,西至虹梅北路,南沿徐虹支线,北接虹桥路、仙霞路、安顺路,有32条市政道路,96个小区,户籍人口4.59万人,实有人口约6.4万人,分属16个居委会。在提升辖区市容环境品质的过程中,面对东西差别大、国际社区与“城中村”并存,中高档商品住宅区与旧小区相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如何实现“城区环境始终走在全区前列”,对此,本文作如下一些思考。
    
 

  一、多措并举,不断实践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新举措
  
一些居民反映,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而后世博时代如何保持长效管理是一个迫切课题。对此,街道摸索出了三项管理新举措:
  一是搭建平台,放大市容联席会议协调作用。建立了市容联席会议制度后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召集人,把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容科,作为日常联络和牵头协调部门。为放大平台作用,街道还在原有4家成员单位基础上,将城管、市容所、工商、食药监、园林署、市政署、房地办等22个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体系,多部门协商、联手解决疑难瓶颈问题。
  二是党建引领,以“两个载体” 提升小区环境面貌。载体一: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社区文明。把市容环境改善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个实践载体。2011年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的党员群众达56000余人次,机关、居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周四参加清洁家园行动,捡拾绿化带内杂物、清洁楼道堆物,居民共建清洁家园的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载体二:提高物业费收缴率,促进社区和谐。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四位一体”机制的合力下,党组织主动协调物业与居民的关系,通过党员、积极分子带头助推小区物业费的缴纳,提高物业服务积极性,良性循环促进小区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至2011年下半年辖区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89.05%,与去年同期的70.5%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物业公司积极性有明显提升。
  三是保障托底,完善发现和应急处置机制。首先是建立常态发现机制。聘请多名有丰富巡访经验的同志为社区文明巡查员,每周以暗访的形式对社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利用街道晨会定期通报,每月形成分析报告,使街道领导和职能科室全面掌握辖区市容环境动态。其次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组建了一支30人的社区市容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对辖区内的环境问题“拾遗补缺”,应对社区的各类突发事件,开展大门责督导等综合性托底保障工作。
  通过以上三项新举措,多部门联合推动社区市容环境的长效管理,全力打造国际社区品质,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

 洋啄木鸟在药房巡查
  
 

  二、深化试点,不断探索垃圾减量和分类新手段
  垃圾处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垃圾减量的目标,并在2011年将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列入市政府十大实事项目,虹桥街道作为全市18个试点街镇之一,不断探索了垃圾减量新手段:
  一是简化类别,明确“干湿分类”方便操作。过去我们宣传和推广的是垃圾“四分类”的分法很复杂,很多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搞不清楚,所以垃圾分类的方法既要科学化,更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如今经过充分论证后推广“干湿分类”的二分法,关键是将厨余垃圾这类湿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因为厨余垃圾占到生活垃圾的大半部分,也是目前垃圾处置过程异味产生的来源,将厨余果皮这类湿垃圾分类出来,对于垃圾处置的效果非常明显,而这种二分法在实际操作中也被广大居民接受。
    二是加强宣传,发动社会各个力量共同参与。首先是设计形象卡通标贴,专门聘请专业公司设计,在垃圾箱房、分类垃圾桶上张贴此类卡通标签,形象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其次是制作四国文字的宣传手册,结合国际社区实际制作了中、英、日、韩四国文字的宣传手册;再是设置数据公示栏,在小区垃圾箱房醒目位置及时公布小区垃圾分类收运数据,督促、带动居民主动进行分类;再有是开展“垃圾分类积分活动”,鼓励居民分类投放并由分拣员予以积分,定期以积分兑换小礼品;最后是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会、培训会。利用指导员、分拣员培训机会,邀请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和楼组长等管理骨干,加强宣传和分类指导工作。
    三是抓好培训,强化分拣员、指导员管理职能。在垃圾干湿分类刚刚起步的阶段,分拣员和指导员的作用更加凸显,根据小区性质不同采取在售后公房小区,由垃圾箱房保洁员负责二次分拣,街道招募指导员早晚投放高峰时段值守,指导和监督居民正确分类、正确投放;在商品房小区,由物业公司保洁人员负责二次分拣,并对每个楼层投放情况进行追踪,并将分类情况不理想的反馈给指导员,由指导员和物业公司人员一同上门开展宣传。
    总体效果来看,大部分试点小区在试点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垃圾开始减量,示范小区尤为明显,分类出的餐厨垃圾数量提升较多。
    
 

    

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在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新虹桥中心花园景色                                              小区垃圾箱房垃圾分类数据公示

  

  三、直面问题,不断提升市民市容环境满意度

  目前,在城区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存在着物业公司配合度不高、居民分类意识参差不齐、人员管理不够规范以及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下一步虹桥街道将直面问题,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并从以下四方面着力推动此项市政府实事工程落地生根:
  一是增加物业公司制约手段。目前,物业公司的配合力度不够,尤其是商品房小区的物业,这主要是源于制约手段的匮乏。目前,在缺乏法律支撑的基础上,我们拟采取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物业公司年终评分挂钩,并建立物业经理联席会议反馈制度,定期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情况在物业经理联席会上进行通报,同时将此报告抄报房地部门,并建议将此反馈作为房地部门对物业公司评定等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工委书记王运平在小区绿地清理杂物并植树

 


  二是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其关键是社会舆论要普遍宣传,我们要及时将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中的好人好事、经验作法及时宣传,并通过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沟通协作,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进学校、进幼儿园,从小孩子做起,反过来又督促家长,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同时,高档商品房因为外来租客多、保姆多、流动性高,也是宣传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物业在居民入住时将垃圾分类倡议书发放到住客和保姆手中,使其初进小区就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三是继续投入并进行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工作要算长远账,短期这必定是一项大投入、见效慢的工作,但投入又是必须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下一步,我们拟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目前的垃圾箱房保洁和垃圾二次分拣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公司的管理,进一步将“二次分拣”工作加以规范。
  四是酌情选择配备相关配套设施。归根结底,垃圾减量还在源头,如有条件就地处置厨余果皮等湿垃圾的,街道可以适当给予补贴。比如在新建小区可以推广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粉碎以后直接进入下水道;而一些老的小区则可以考虑发展集中简单处置,进一步减少湿垃圾的产生量,以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费用。
  

 

(作者:上海市虹桥街道办事处主任)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