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杭州打造成“国内最清洁城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9/5 10:34: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 陈祥荣 丁景元 王泰清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凸现城市核心竞争力、彰显城市特色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杭州市创建全国一流的“宜居城市”、打造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杭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将“清洁杭州”作为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领导工程”,提升城市品牌的“环境工程”,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1、提出“四化”长效管理要求,为“清洁杭州”指明了方向。

    2003年,市政府提出“洁化、绿化、亮化”长效管理要求,成立了“三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在原“三化”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序化”管理的内容。从此,“四化”长效管理的覆盖面从2004年的23.7%提高到2006年的90%以上。几年前“清洁杭州”是破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中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停车难、办事难、 等“七难”问题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现在,成为破解“七难”问题中最成功、最好的一个。2006年度在“七难”问题社会评价意见中,“清洁杭州”意见比上年减少了103条,减少62.05%,是减少幅度最大的一个。从破解“七难”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45.07%的调查对象,对解决“清洁杭州”问题最为满意。2006年,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达97.4%,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有67.8%的市民认为:城市管理工作有明显进步,城市亮化管理、洁化管理的满意率分别达96.8%和96.6%,为市民满意度最高的城管项目。
  2、落实“三有”保障措施,为“清洁杭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若干意见》,为落实“三有”保障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一是有人管事。设立了杭州市城市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清洁杭州”专门工作班子和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管理的督查、协调、指导、考核和检查的力度,在383个社区建立了城市管理联系站,“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二是有钱办事。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设立了城市管理专项保障资金,城市管理投入逐年加大,市一级的城管专项资金从1999年的3000多万元、2004年的3.7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38亿元,其中道路保洁经费投入达1.7亿元。由于经费保障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热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有章理事。修订完善了《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订出台了《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杭州市城市环境作业规范》、《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置计量监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3、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为“清洁杭州”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改善城市管理的硬环境,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的力度,先后实施了西湖、西溪湿地、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交通改善工程以及“城中村”改造、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截污纳管等工程,为“清洁杭州”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4、创新管理手段,为“清洁杭州”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5年7月,我市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城管首批试点城市,2006年3月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投入试运行,8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验收的城市,被称之为“杭州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搭建市城管信息中心平台和协同工作平台“新两轴”。全面履行“监督”和“指挥”职责,构建了市、区友好型协作关系;2、信息采集走市场化之路。通过招标方式招聘信息采集公司,提高了信息采集实效,做到“养事不养人”、“政府花钱买信息”,与养一支采集员队伍相比,运行成本之比为1:3.46,降低了运行费用;3、实施资源整合。借助于政务外网,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交换平台,并将触角延伸至全市383个社区城管联系站,实现了市、区、街(镇)、社及相关政府部门间的网络互通,每年可减少支出网络维护费1000多万元,避免了重复投资。从今年5月份以来,我们在提高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上下功夫,并加大考核力度。问题解决率从去年的46%上升到今年6月的91.6%,问题的及时解决率达62%。
  通过近几年“清洁杭州”实践,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质,促进了城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排名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二位”,还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杭州要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其理由如下:
  一是有要求应该做。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尤其是提升“环境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金名片”,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与杭州的城市定位和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作用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必须增强深化“清洁杭州”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是有条件可以做。这几年杭州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高,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624.49亿元和301.39亿元,为打造“最清洁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杭州有良好的城市管理硬件条件,加上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有较好的城市管理基础。因此,必须乘势而上,深化“清洁杭州”工作。
  三是有压力必须做。目前全国各地城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城市的清洁工程,深圳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广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可以说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此,必须增强深化“清洁杭州”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
  四是有保障做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洁杭州”工作,“三有”保障基本落实到位,各类措施积极有效,为深化“清洁杭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把握“国内最清洁城市”的主要特征与方向
  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与方向:
  1、连续性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清洁杭州”工作的继续和深化,要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鼓舞士气,同时也要分析创建工作的艰巨性,树立克难攻坚思想。要紧紧围绕“四化”要求,在全覆盖、高品位、创特色上下功夫、求成效,调整、充实、完善长效管理的内涵,确立“清洁、清静、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新的更高的要求,扩大创建工作范围,从城区向城市,从城市到农村,按照“市区去掉县城版、建设国际版,县城去掉农村版、建设城市版”的要求,在抓好六个主城区创建的同时,实现“四化”长效管理向城郊结合部和乡村延伸。在此基础上,带动萧山、余杭和五县(市)的清洁工程。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国内最清洁城市”这一目标。
  2、唯一性

  “最”清洁的城市意味着全国第一或领先,可以说是一项引领全国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基础上,结合健康城市要求和杭州实际,研究制定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指标体系、测评办法、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且要通过积极努力,使杭州的做法能得到国家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认可。其次,需要找准定位,同业对标,争先创优。一方面要对照标准与先进城市找差距,以缩小距离,赶上先进;另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总结经验,以进一步巩固提高,继续保持领先。再次,重在坚持,落实长效,不是一朝一夕或靠一时搞搞突击,需要天天维持不低于“国卫”标准的清洁状况。这样打造出来的“最清洁城市”才更为可靠、可信。
  3、公众性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整个工作中,应坚持“和谐最大化、受益最大化、环境最优化”的创建理念,始终突出人民群众这个创建主体,没有群众参与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最清洁城市应有哪些主要内容或哪些主要指标,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是不是最清洁城市也应由老百姓来感受和认可,由群众来评判。借鉴“生活品质之城”提出的做法,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杭州实际,按照“群众参与--专家论证--领导审定—上级认可”等环节和程序,制定打造最清洁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做到科学合理、可测、可及。最终达到“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为市民创建,靠市民参与,让市民受益,由市民评判”的目的。
 4、综合性

  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是目标的综合性。实现“清洁、清静、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目标,看似普通,要做到却不容易,“五句话”目标内容广泛、要求高。二是工作的综合性,涉及多个层面、多个部门,需要各城区的全力以赴,省直、部属单位的支持配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大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努力形成上下步调的一致性,横向配合的协调性,广大市民的互动性,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明确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举措
  (一)主要目标

  实现城市清洁、清静、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让杭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让老百姓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显著提升城市环境生活品质。通过五年努力,将杭州打造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最清洁城市。具体目标是:
  ---清洁上。坚持从严、民本、长效、标化、品质管理,健全道路、街巷、社区、农村清扫保洁制度,实行道路分类保洁管理,推动清扫保洁从主要道路和窗口地区向背街小巷、从主城区向城郊结合部、从城郊结合部向农村延伸,在做好人工清扫的同时,加大机械化清扫、清洗和立面、水面保洁的力度,强化扬尘、烟尘污染和汽车尾气治理,推进保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全覆盖,营造清洁的生活环境。
  ---清静上。治理企业噪声污染,控制道路交通噪声,降低施工作业噪声,控制社会生活噪声,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
  ---绿化上。以生态建设为抓手,“见缝插针”、“包种包活”,将绿色引入城市,将城市融入绿色,形成多样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系统,让老百姓“开门见绿”,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
  ---亲水上。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滨水地带生态修复和开发建设,实现“水环境改善、水生态良好、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资源充足、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展示“五水共导”城市特色,营造亲水的生活环境。
  ---无视觉污染上。实施强弱电杆线“上改下”,提升“亮灯”品位,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完善城市标志标识,治理“牛皮癣”,遏制违法搭建、倚门设摊、占道经营,营造无视觉污染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举措:对照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要求,学习借鉴南宁等兄弟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杭州实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1、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环境立市战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迫切需要;是凸显杭州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效举措;是体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为民、务实、创新”的要求。
  2、落实责任。一是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相关部门和各城区一把手为成员,统筹全面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矛盾;各城区也同步成立工作领导机构,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二是落实牵头部门,编制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国内最清洁城市”指标体系和测评办法,完善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各项工作标准。三是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块抓条保”原则,明确和细化市区两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乡镇)、社区的工作责任。四是确立基层基础理念,应从打造“最清洁城区”、“最清洁街镇”、“最清洁社区(村)”抓起,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各级政府与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签订责任状,与辖区内所有责任单位、店铺门面签订目标责任状,真正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点,明确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管理责任的全覆盖。
  3、严格管理。一座好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靠“管”出来的。严管是尽职、宽管是失职、不管是渎职。杭州要实现“国内最清洁城市”,依法严管重罚是关键,要针对存在的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卫生和环境秩序的突出问题,依法实施严管重罚。首先,严格标准。要严格按照不低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健康城市标准,结合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目标实施严格管理,标化作业,只有高标准,才能严要求,才可能达到市民群众满意的管理效果。其次,严格巡查。各城区、各管理单位要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和频率,对一些“摊点乱摆”等反复性强的问题要严防死守。结合数字城管问题采集,及时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降低问题发生率,提高问题解决率。再次,严厉处罚。依法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对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要做到依法靠上限严厉处罚。第四,严格监督。建立领导、群众、媒体“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特别要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和新闻曝光台,对问题突出的责任单位公开曝光;强化市对区、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建立定期工作情况汇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督查问责追究制度,重大问题曝光制度等。第五,严格考核。要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与主要领导绩效考核挂钩;按不低于“国卫”标准,对主城区381条道路,2332条街巷,全面实施道路保洁分类管理检查考核,提高道路保洁质量和精细化管理作业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推进“科技强管”,并将数字城管问题解决率纳入市对各城区、相关部门年度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内容。
  4、落实“三有”。必须继续解决和落实好“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一是要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措施的跟进到位,特别是区级财政资金的同步配套到位。二是有序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避免只讲低价中标,不顾养护质量的不规范操作。三是要健全区级城市管理监管机构,加强街道(乡镇)的城市管理力量和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四化”管理的工作基础。四是加快成立杭州市亮灯管理专门机构,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以适应目前“亮化”工作需要。五是继续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做好道路整治、河道整治、截污纳管、背街小巷的改善工程和环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硬环境建设。六是加快“城中村”和撤村建居地区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同城同待遇,实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
  5、营造氛围。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实施创建“国内最清洁城市”启动仪式,动员与号召全市人民,开展百万市民群众清洁杭城大行动,争取通过大清洁、大清理、大整治来推动卫生死角、管理盲区和环境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二是要研究制定全民精神文明教育方案和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将“讲卫生、讲文明、讲秩序”和“保护环境,呵护家园”等精神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从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作用,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体市民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素质;三是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清洁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宣传教育力度,明确重大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合力共创的良好创建氛围;宣传政策法规和长效管理机制,倡导文明礼仪和良好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突出宣传严管重罚,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弘扬先进典型,曝光突出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深化“清洁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作者 陈祥荣 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丁景元 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泰清 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