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清洁生产的概况与发展
发布时间:2007/11/26 10:48: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 徐和胜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加深,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和清洁生产的概念以及其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评述,阐明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在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容环境 清洁生产 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了对工业污染、城市垃圾处置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市容美观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市容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幸运的是他们的政府采取相应的市容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市容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市容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市容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定义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大约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
    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降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在清洁生产概念中包含了四层涵义[1]:
  一是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二是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
  三是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四是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各项内涵的优先顺序是:
  首先在污染产生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物;其次对未能削减的废物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再次采取适当的污染治理技术完成进入环境前的污染削减;最后对残余的废物或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置、排放。
  3.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发展[2]
  3.1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振兴及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也日趋短缺,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
  美国国会于1990年10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把污染预防作为美国的国家政策,取代了长期采用的末端处置的污染控制政策。欧洲许多国家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欧共体委员会1977年4月就制订了关于“清洁工艺”的政策。1984年、1987年又制订了欧共体促进开发“清洁生产”的两个法规,明确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示范工程提供财政支持,欧共体还建立了信息情报交流网络。法国政府为防治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制订了采用“清洁工艺”生产生态产品、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废物等一系列政策,还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这一工作,奖励在采用无废工艺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加拿大政府为废物管理确定了新的方向,他们制订了资源和能源保护技术的开发和示范规则,其目的是促进废物的减少、循环利用及回收利用废物工作的开展,以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近年来,加拿大开展了“3r”运动,“3r”为reduce、reuse、recycle三字的开头,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意思。加拿大开展“3r”运动相当广泛,从政府计划到民间组织自发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2年10月在巴黎召开了清洁生产部长级会议和高级研讨会议,极为重视发达国家的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转移,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了国际清洁工艺协会,在90年代要求在工业发展中同步实施综合环境预防战略,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1998年9月,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清洁生产高层研讨会在韩国通过《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提出清洁生产以及其他诸如“生态效率”、“绿色生产力”及“污染预防”等预防性战略是比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战略更佳的选择。进入21世纪,作为联合国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京都议定书》在减排途径上提出三种灵活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ji)和排放贸易(et),对解决全球环境难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7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首次将讨论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作为主要议题。
  3.2国内清洁生产发展概况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提出工业污染要防患于未然。80年代在工业界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取得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决定性进展,90年代以来强化市容环保立法,在工业界大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不合理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关、停、禁、改、转”的工作方针。1992年,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和国家环保局的《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3年,国家环保局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并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在全国推行。1994年中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关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单独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的领域。1995年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增加了清洁生产方面的内容。修订案条款中规定“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要求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防治法(修订案)》中,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999年,国家经贸委确定了5个行业(冶金、石化、化工、轻工、纺织)、10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作为清洁生产试点。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布了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从此进入依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新阶段,预示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六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里强调: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00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强调清洁生产会加快“三废”的治理,会推进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生效,国家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节能减排,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同时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3月,《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调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的施行,再次扩大政府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经贸委及地方政府,先后同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边组织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清洁生产合作。
  4.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3]
  为加快推进清洁生产,产生实质的效果,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清洁生产表现了以下6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环境法规遵循长期性和可持续原则。环境法规的制定一方面由基于末端处理和污染控制转向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更多地集成到企业经营法规、财政税法以及投资和贸易体系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环境法规遵循长期性和可持续的原则。
  二是与建立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结合。清洁生产与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的结合是必然趋势,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可以看作是实现清洁生产思想的手段之一,支持着清洁生产持续实施且不断地丰富着清洁生产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是向第三产业延伸。清洁生产最初关注的是生产过程,逐渐延伸到对有形产品的关注,后来又进一步转向对无形产品—服务的关注,亦即清洁生产已经扩展到第三产业,与运输、商业、投资、通讯等行业关联起来,涵盖了社会的整个经济活动。清洁生产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提倡可持续消费,推进污染预防的原则在非物质化进程中实施,意味着思维的创新和价值体系的重新调整。
  四是注重产品生态设计。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环境友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等都是与之类似的概念) 就是致力于将创新活动真正融入产品设计的前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预防。它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
  五是着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不能停留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而要谋求将工业系统纳入到生物圈之中,效法生态系统的演进方式,推动工业体系向生态化方向演进,运用代谢分析方法,组织生态工业园区[4]。这就要求清洁生产从早期企业层次上的活动上升到区域范围内的宏观经济规划和管理的层次,亦即着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六是建立循环经济理念及新的工业革命兴起。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将彻底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随着国际高级会议和国际组织对清洁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清洁生产的推行将带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也有人认为这场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兴起。
  5.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实施清洁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其主要途径可概括如下[5]:
  一是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原料的综合利用可直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二是改变工艺和设备。如简化流程中的工序和设备;实现过程连续操作;配备自动装置,优化控制;原料的质量管理,等等。
  三是组织厂内物料循环。回收流失的原料,将其返回到流程中去或者将其作为原料用于本厂生产其他产品。
  四是改进产品体系。按照清洁生产的概念,对于工业产品要进行整体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分析(简称lca)。
  五是加强管理。管理贯穿于工业建设的整个过程以及落实到企业中的各个层次,分解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与生产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是推行清洁生产优先考虑的措施,因为管理措施一般不涉及基本的工艺过程,花费又较少。
  六是必要的末端处理。在全过程控制中的末端处理只是一种采取其它他之后的最后把关措施。
  6.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通过对企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是改变我国企业目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最佳方式,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重要意义。[6]
  6.1开展清洁生产使工业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可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努力还可以使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得到缓解和恢复,排除资源匮乏困境和污染困境,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6.2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新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这一主动行动,经过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证明,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因而实行清洁生产将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6.3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为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城市、企业已承受不起为此付出的高昂费用。转而兴起的是把废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企业由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化。
  6.4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最终使企业赢得形象和品牌
  企业的根本要求和最终归宿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展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总之,清洁生产是大势所趋。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迫切要求,也是使我国经济沿着健康、协调道路发展的重要保证。
  清洁生产,作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变,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与近20年环境污染防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将资源与环境的考虑有机融入产品及其生产的全过程中,着眼于生产发展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不仅注意生产过程自身,而且对产品(包括服务)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统筹考虑,因而它对深化环境污染防治,转变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粗放经营的传统线性生产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7]。
  (作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虹口区人民政府采购中心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文瑞:“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科技》,2006(3):14-15。
[2]周兵、黄志亮:“论国外循环经济理论及实践”,《经济纵横》,2006(4):40-42。
[3]石磊、钱易:“ 国际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12(1):65-66。
[4]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刘晓萍:“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北方经济》,(学术版),2006(4):61-62。
[6]“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环保系统清洁生产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在环保系统清洁生产工作现场会议讲话摘要, 2004-09-08。
[7]程鹏、周斌:“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