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研究:以集约化为导向的上海世博交通
发布时间:2010/4/27 10:10: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朱 洪 邵 丹

  摘要:上海世博会属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公共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长、客流规模大且不均衡,与日常交通同向叠加等特征,给全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围绕以集约交通为导向的总体策略,研究了高配置、多层次的公交运力保障、引导与管控相结合的道路交通组织保障、整合扩容的交通信息服务保障和研究储备交通政策,以确保世博会交通与日常交通的双赢。
  关键词:世博会 中心区大 型公共活动 交通保障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0日在上海举行,历时184天。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观众达到7000万人次,大规模、长时间的世博交通,将对全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至于世博交通保障的研究,实际上自申博之日就开始了,期间经历了概念规划、总体方案规划、专项方案规划到目前进入最后的实施整合阶段。随着世博会运营政策的逐步出台、轨道交通、配套道路、枢纽等硬件设施的竣工到位,世博交通实施已具备了较为明确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了以集约化为导向的上海世博交通保障。 

  一、世博交通的需求特征
  上海世博会交通,其本质上属于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特征与日常通勤交通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世博交通需求的研究,充分借鉴了爱知、大阪世博会,以及北京奥运会、F1赛车场等重大赛事的客流特征和经验数据,还补充开展了世博游客出行意愿调查和依托上海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细化了世博交通的需求。其主要特征如下:
  1.参展客流日均分布不均衡。跟踪分析2009年4月上海汽车展日均客流变化可知,一般日5-7万人次,最高日周六达到13.6万人次,时段客流的差异性接近2.5倍。而世博会的客流总量、持续时间均远远超过汽车展,并且周末及节假日等高峰的日客流集聚会将会更加明显。同时,参展客流还受到票务政策、气候变化、园内活动和媒体宣传等因素的影响。经初步分析,受“十一”黄金周、一般日和指定日门票先后到期等因素影响,会展最后一个月有可能会出现持续客流高峰。
  2.参展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客源地分析,世博参展客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地一日往返客,主要从长三角城市直接前往世博会,约占15%,预测在60万高峰日约为9万人,其中江苏、浙江的客流比例为2:1,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游客会习惯性地直接从浦西入园;第二类是本地游客及外地住宿游客,约占85%,预测在60万高峰日约为51万人,根据人口、宾馆分布推算,浦西占75%,浦东占25%,大部分会就近入园。而世博主会场在浦东,出入口闸机能力配置为浦西占30%,浦东占70%。若缺少有效的引导,届时可能造成浦西入园口长时间排队,周边轨道、公交严重拥堵,而浦东入园口设施能力放空的情况。

 
  3.入园客流高峰与工作日早晚高峰时间有所重叠。根据世博9:00开园的计划安排,预测参展客流出行高峰出现在8:00—10:00,与目前工作日早高峰(7:00—9:00)有1小时的重叠。60万高峰日入场高峰约20万人次/小时,可能对工作日早高峰产生较大的叠加影响。预测夜场游客入园高峰为17:00—18:00,与工作日晚高峰(16:00—18:00)有1小时的重叠。离园高峰时间为22:30-23:30,由于背景交通较小,叠加影响相对较小。
  4.入园客流单向集聚效应明显。分析显示,世博园区6公里半径区域以外,世博客流占交通总量不到8%;2—6公里半径区域,世博客流占36%;1—2公里半径区域,世博客流占75%;1公里半径区域,世博客流占95%,世博交通呈现以世博园区为核心的单向集聚状态,离世博园区越近叠加影响越大,对交通设施的需求越高。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轨道交通,对这种单向集聚的交通需求在设施网络配置上都将承担巨大的压力。

  
  二、世博交通的应对策略
  针对高度重视世博交通的需求和特点,尤其是参展客流的不均衡性,将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1.集约化的交通方式结构。规划形成以“地面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为主体,世博专线为骨干,同时严格限制小汽车、非机动车直达”的集约化抵达交通方式结构。世博客流出行结构目标是:地面公共交通(专线巴士、旅游巴士、常规公交)承担40%左右的抵达客流,轨道交通承担50%左右的抵达客流,水上巴士承担5%左右的抵达客流,其他交通方式(贵宾、步行)5%。
  2.高客流量的配置保障。考虑世博客流不均衡性,重要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场等设施,按照日均60—80万客流的高量进行配置,提高应对交通运行不确定性的保障能力。
  3.加强时空均衡预测措施。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世博客流对中心城影响和与通勤交通高峰叠加,通过提前发布道路交通预测、场馆客流预测信息及实时发布道路交通状况、园区客流状况等多种引导手段,引导高峰日客流向一般日转移,引导世博游客与日常工作早高峰错时出行,引导主要客流从浦东入园,引导出行选择集约交通。
  4.分层组织差异化管理。根据客流不同需求,分区域采取针对性的交通政策和措施。考虑以世博园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划分引导区(中环外)、缓冲区(中环内)、管控区(围栏区外500米)三个管理圈层,实施差异化管理政策和措施。


  三、实施高配置、多层次的公交运力保障
  1.运力保障的基本原则:一是公交行业高配保障。世博公共交通体系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世博专线、出租车、旅游社大巴、社会包车等多种方式构成,行业内部公交运力调配较社会运力更具操作性,应优先落实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公交行业内部的配车计划,为实现世博公共交通体系分担90%世博游客的总体目标托底。二是满足游客多层次出行的要求。根据世博交通意愿调查,游客休闲出行中出租车、自驾车的比重较高,与规划的集约化交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要重视园区周边的停车管控及外围的停车换乘引导,限制自驾车出行。另一方面要尊重游客休闲出行对于舒适性个体交通出行的需求,在时段和区域上合理引导出租车的使用。
  2.积极引导游客使用轨道交通:一是增加系统运力。从目前至世博开幕,轨道交通计划较2009年2月新增运营车辆155列/962辆,总量达到400列/2500辆,车站284座。届时,轨道交通路网高峰时段总运能可以满足世博客流需求,为世博服务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世博方向的高峰运能达到15万人次/小时。二是延长运营时间。为保证世博散场客流通过轨道交通及时疏散,计划在世博期间将适当延长部分直达园区线路的运营时间。在闭馆时段(22:30)确保世博客流全网络各站基本可达;在闭园时段(24:00)确保服务世博线路各站基本可达。三是加强客流引导。受网络客流不均衡性和高峰日客流叠加影响,路网个别线路(主要是6、8号线)的局部区段在高峰时段拥挤度仍比较高。需通过优化交路设置、投放备车、公交配套疏解、网络运营客流引导等措施,重点解决高峰时段拥挤区段的客流组织问题。
  3.要高度重视地面公交的基础性作用。世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部分线路尚处于运营初期,缺乏客流培育期设施与管理的磨合,在高峰运营期间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为了应对轨道交通短时失效对客流运输的影响,应重视地面公交的基础性作用。一要充分挖掘既有公交线网运力。既有常规线路中有90条线路通道园区,始发线路50条,过境线路40条,8条夜宵线。通过运营计划调整、增加车辆、完善标识等方式,提高既有网络的吸引力。二要增设世博专线,提高地面公交便利性。一是在对外枢纽、内外环间大型客流集散点、轨道交通拥堵区段设置世博直达专线。二是在郊区新城开设接驳轨道的世博接驳专线,三是将既有通达园区的常规公交线路上增开大站专线。四是在园区周边加开地铁站至入园处的短驳巴士,服务园区周边步行距离较远的轨道车站。车辆供应采取增购、调剂使用旅游巴士以及线路运能调配等方法解决。三要合理组织出租车的使用。世博交通提倡公交优先和集约化出行,不鼓励游客使用出租车抵达园区。但作为常规公交的补充,出租车主要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可在夜场离场高峰使用,快速疏散游客;二是满足部分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出行需求;三是为园区周边居民、企业用车提供方便。初步考虑组建世博专用出租车队,喷涂特殊标志,并在客流规模不大的出入口设置时段性出租车停靠点,为游客服务。

  四、引导与管控相结合的世博道路交通组织保障
  1.交通组织保障的基本原则:一是为集约交通提供优质道路交通服务,对小汽车采取限制政策。通过引导标识、专用路权、优先信号等手段为集约化交通提供优质服务,增加地面集约化交通的吸引力。通过停车资源的控制、尾号管理、园区周边区域禁入等手段限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二是尽量使用增量设施组织道路交通。近年来,全市人口、出行率、汽车拥有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0年居民出行量将达5000万人次/日,较2008年增长6%,汽车拥有量将达160万辆,较2008年增长14%。据此预测,中心城机动车交通量接近7000万车公里/日,较2008年增长13%,略高于路网容量11%的增幅。除中环线外,快速路在工作日白天(7:00—18:00)基本处于饱和运行状态,地面道路在早高峰(7:00—9:00)约有63%的交叉口较拥挤,2010年中心城道路交通总体运行状态依然十分紧张。为减少世博交通对日常交通的冲击,应尽量利用新增高速公路、越江桥隧、主次干道等日常交通需求不大的通道组织世博交通。
  2.强化停车管理,以静制动。一是设置两层次停车换乘体系,截留长三角及本地化自驾车流。根据预测,60万高峰日,长三角地区和郊区自驾车一日往返的参展客流约13000车次。第一层次,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集中设置大型换乘点,提供约9000个停车位,引导长三角游客在中心城以外停车换乘世博专线或轨道交通抵达世博园区。第二层次,结合中环线和轨道交通站,设置小型停车换乘点,满足本地化自驾游客的换乘需求。二是园区周边停车场主要供大巴停放,小车位供VIP和政府接待用车使用。园区周边停车场由出入口21个停车场及周边9个临时停车场两部分构成。出入口停车场以大巴上下客、蓄车、VIP车辆停放、夜间出租车蓄车和上客为主要功能。园区周边临时停车场以大巴蓄车为主要功能,兼顾应急专用,可停放抢险、救护、安保等应急车辆,也可为部分接待用小车提供临时停车,不对社会无证小客车使用。
  3.强化通道管理,集约交通路权优先。一是在服务标准上,采取世博专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两种模式。世博专用道车道为最高标准,主要服务于持证世博车辆,在道路中央车道设置,划定双黄线。公交专用道为低标准,供持证世博车辆和常规公交使用,主要结合既有公交专用道规划,在路侧设置,划定单黄线。二是在通道选择上,兼顾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尽量利用新增设施。原则上选取3车道及以上规模车道,对于部分背景交通较小、车道规模不足3车道的增量道路也可考虑设置。三是在空间布局上,分区域引导世博车流从浦东入场。一要在长三角城际车流入城的主通道上设置引导标志,引导长三角车流通过高速公路由绕行路径入场,二要在中环线设置专用道,将郊区和内外环间的世博车流引导至中环绕行至浦东入场,三要在园区周边3—5公里范围世博车流高度集聚的区域,选择与出入口相联系的道路设置专用道,供世博车流快速集散使用。
  4.强化区域管控,确保世博交通快速集散。一要兼顾世博集散组织、日常交通影响和实际管理,合理设置管控区范围。调查显示,当步行接驳距离超过1—1.5公里,采取小汽车或出租车方式出行的便利程度将大大下降。世博园区地处城市中心,过大的边界控制,一方面将极大地影响管控区内部的居民出行,同时对区域交通也会造成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过多的通行证管理也将增加交警的管理难度,操作性较差。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管控区设置范围约为围栏区外1—2个路格,面积约7平方公里(不含黄浦江水域)。管控区内除持有通行证车辆外,禁止其他社会车辆行驶。二是高度重视管控区外围交通分流管理。一要提高过境平行道路通行能力。严格限制在管控区边界平行道路上的路内停车。二要结合园区周边停车场和管控区边界道路集中设置若干出租车停车设施,规范出租车的使用管理。三要适时在园区周边区域推进车种限制等需求管理政策。



  五、整合扩容的世博交通信息服务保障
  1.交通信息服务保障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一体化共享。在完善拓展道路交通信息的基础上,尽快整合公共交通客流信息,并实现与世博园区信息系统的对接,满足世博交通指挥的需要。
  2.完善拓展交通信息配套硬件设施及功能。一要围绕上海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二期工程的展开,继续拓展中心城快速路、地面道路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控制系统建设。二要结合世博交通组织,尽快落实P+R换乘信息、道路引导路径、世博专用道等世博配套设施的信息设施建设。三要进行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扩容,将公共交通客流逐步接入信息平台。
  3.为世博游客出行提供及时的信息引导。为广大游客提供覆盖所有交通方式的交通综合信息,能使不同出行方式、不同地方、不同偏好的游客全面了解世博会的交通状况,在游客出行前、出行中和园区内全过程中均能获得全面的综合的交通信息,并以“一个网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等简易方式提供服务。
  4.开展世博交通预测预报。通过采集世博票务中心、园区运营管理、园外各交通系统运行数据,配合世博园区内外游客出行意愿调查,利用世博交通模型,预测次日世博客流,为世博交通运力安排提供依据。

  六、应急储备世博期间的配套交通政策
  上海世博会的交通管理政策以减少出行总量,调节出行时空分布,鼓励公交出行等为切入点,包括限制性和引导性两大类。限制性政策主要针对个体交通出行,目前正在对“公车封存、机动车尾号限行、加大机动车管控力度、扩大货运车及摩托车禁行范围、施工统筹”等政策进行研究,并通过法律、规章、条例、通告等形式,实施强制性措施。在引导性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鼓励和引导政策,引导人们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的转变,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目前正对“错时上下班、错休、票价杠杆、统一协调重大活动”等政策进行研究,适时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世博交通筹备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始终处于动态优化的工作,目前,公共交通、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专项方案以及配套交通政策等世博保障方案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同时,将通过开展世博交通的预演,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发现并修正世博交通组织方案的不足,以确保在会展期间真正能够发挥对大规模、高强度客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世博交通研究中心.世博交通研究阶段工作成果[R].上海: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研究所,2009.
[2]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交通组办公室,相关汇报材料[R].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交通组办公室,2009.
[3]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交通管理部,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世博交通需求整合与修编研究[R].上海: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研究所,2008.
[4]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会,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世博交通保障行动方案[R].上海: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研究所,2006.
[5] 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爱知世博会输送管理室业务记录[R].日本:日本国际博览会,2005.
  

(作者:朱洪,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邵丹,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工程师)
(配图/洪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