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装化收运模式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7/9/5 10:36: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张岩松 徐晓霞 马国海 蔡 苇 李 铁 刘 辉


  垃圾袋装化收运,是指用专用塑料垃圾收集袋来进行垃圾收集、存放,并用专用密封车辆进行密闭运输的一种垃圾收运方式。这种收运方式在日本、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
  国内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运,始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从大连市开始试行、推广并向全国普及的。截至目前,大连市主城区实现垃圾袋装化收集的居民已经基本稳定于70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95%以上,大连市也成为国内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并且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垃圾密闭化运输的城市。现在,生活垃圾袋装化不仅成为国内大中城市采用的主要收运方式,许多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都逐步向袋装化收运发展。作为国内实行垃圾袋装化收运的先行者,袋装化收运方式在大连市发挥了很大作用:它首先取消了沿街设置的垃圾箱,解决垃圾收集存放设施的“市容污染”问题,改善了市容环境;其次,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垃圾在收集、存放和运输环节的“二次污染”问题;其三,它的实施更新了垃圾管理理念,提高了市民环保意识。因此,生活垃圾袋装化收运方式的实施,对大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的取得都功不可没。经过十年的稳定运转,袋装化收运模式在当前情况下逐渐成为主流的垃圾收集方式,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剖析如下,以便为国内其他城市继续发展及改进袋装收运模式提供借鉴。

 
  生活垃圾袋装化收运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垃圾袋易破碎,污染垃圾存放点,影响收运效率。目前大连市生活垃圾还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装袋的垃圾成分非常复杂,个别垃圾袋内装有尖锐的成分,使垃圾袋极易被扎破,导致垃圾袋里面的污水洒漏,垃圾袋的密封特性没有得到保证。由于袋装垃圾是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洒漏后地面被污染,虽然清运车过后安排人工清洗,但个别地段的污渍仍难以彻底清洗。时下,大量废品拣拾人员的扒拾造成的人工破袋,也是管理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垃圾投放点、待运点为数众多,难以简单靠人工来进行管理,也成为垃圾袋装化的一个主要问题。袋装的垃圾被破袋以后,不仅对存放场地造成直接污染,而且严重影响后续装车运输过程的作业效率。根据测算,正常完整袋装的垃圾,装满一台8吨位密封压缩收集车辆大概需要100分钟 ,而出现垃圾袋破损造成垃圾散袋堆放后,同样一台收集车装满的时间最高可达到250分钟咽而使运输车辆达不到额定运次,作业效率得不到保证。
  问题二:发展垃圾袋装化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垃圾实行袋装化收运,是取消了原有的垃圾箱(桶)之后,以垃圾袋作为盛装垃圾的替代容器。许多城市在实行袋装化之前,核算成本的时候将节省的垃圾箱(桶)的费用,直接算作在垃圾袋上的投入。而且通常认为可以直接相抵。事实上,仅仅这部分费用是不够的。因为实行袋装化以后,必须增加垃圾装袋的人工成本。而之前,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桶)内的工作是由垃圾投放者自行承担的。实行袋装后,即使居民投放出来的垃圾本身已经有了包装袋,仍然需要再进行一遍装袋的作业。大连市的垃圾袋装化经费完全由政府年初核拨,经费标准参考前一年的招标价格确定。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垃圾袋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这种经费沿用以往指标的做法不适合垃圾袋装化的发展,而且近几年来,世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石油衍生物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垃圾袋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招标单位价格没有和原材料价格建立联动机制,一些垃圾袋的生产厂家为了保持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再生料投入比例偏高,垃圾袋总重量降低致使造成垃圾袋强度不够,在作业中出现更容易破碎的情况。因此普及袋装化,必须有合理的经费保障,而且经费标准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垃圾袋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因素。
  问题三:填埋后的垃圾袋降解时间长,影响填埋场封场后的再利用时间。由于塑料制品降解时间漫长,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作者曾亲自做过试验,如在填埋前不进行破袋,封闭在垃圾袋内的有机垃圾可以在填埋一年以后仍然不能降解。垃圾袋填埋后就变成了隔绝水与空气的“保鲜袋”,影响了垃圾袋内有机易腐垃圾的正常降解过程。因而,大量的塑料垃圾袋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四:垃圾袋装化收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白色污染。为了解决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提议要减少塑料包装袋的使用量,尤其是要严格控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但是,作为盛装垃圾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其厚度远远超过常规“一次性塑料袋”的标准,却是事实上的“一次性包装袋”。虽然其每个袋子的重量微乎其微,但因其使用总量巨大,成为“白色污染”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以大连市为例,按标准,市区平均每10户居民每天分配一个垃圾袋,道路清扫每2500㎡每天一个垃圾袋,每个袋子标准要求达到20.5克,核算下来平均每年单纯塑料垃圾袋的用量即达到550吨。这也是垃圾管理末端环节“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说,垃圾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垃圾填埋场的“白色污染”。

 
  完善垃圾袋装化的解决途径
  不可否认,垃圾袋装化在目前还是一种先进的垃圾收集模式,现阶段垃圾袋装化还是难以取代的重要垃圾收集管理模式。大连的环卫部门在不断发展垃圾袋装化的同时,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在不断寻找完善垃圾袋装化的解决途径。
  为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模式的有益补充,正在大连市全面推广。考虑到塑 一是改进垃圾收集容器,消除垃圾点的污染问题。从去年开始,大连市率先在西岗区使用了“地埋式垃圾柜”。 所谓地埋式垃圾柜,是一种箱体埋入地下的垃圾容器,只有彩色上盖露出地面,投入口采用脚踏式开启,方便快捷,内胆采用套袋设计正好和垃圾袋装化相衔接。而防扒设计,则完全避免了捡拾人员破袋翻捡垃圾的现象,既节省了地面空间又消除了袋装垃圾的“视觉污染”和垃圾袋破损后的污水洒漏现象。同时,多箱组合设计有利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实施,也作为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模式的有益补充,正在大连市全面推广使用,给现行的垃圾袋装化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是推行小型压缩转运设备,减少垃圾袋用量。从今年开始,大连市引进了“智能移动垃圾压缩转运设备”在市内三个中心区陆续实行,这套从荷兰引进的垃圾压缩转运成套系统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占地面积小,无需土建或仅需简易土建,经济适用、机动灵活。同时,可在压缩过程中直接将垃圾中的污水排放掉,适合于各种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转运。其装载量,相当于现有8吨位垃圾车的3倍多。市民可以直接将生活垃圾投放进投放口,不但解决了垃圾污水洒漏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塑料垃圾袋的使用量。
  三是启动3座规模不等的垃圾转运站建设。今年年底之前,将建造一座处理能力1000吨的中转站,两座处理能力为200吨的中型中转站。其中,中型中转站的建设取代了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垃圾袋运点,也减少了垃圾袋的使用数量。
  四是着力开始实施源头垃圾分类处理。其大的分类概念是: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和餐饮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目前餐饮垃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分类的正在运作过程中,在暂时不能实现全面分类的前提下,率先把上述三种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可减少垃圾本身的含水率、降低垃圾袋破损造成的二次污染,减少垃圾袋的使用数量。
  五是严格制定垃圾袋的生产标准。在垃圾袋招标环节中严格规定垃圾袋的具体指标参数,例如大连市今年对垃圾袋生产厂家严格规定,垃圾袋的规格设定为800╳600,每个垃圾袋的质量不低于为20.5克,再生料和原生料的比例不得高于7:3。
  六是垃圾袋运点开始进行改造。从去年开始,大连城区部分搭建了简单的平台,四周略高,中间最低位置留有污水排放口,摆放在上面的袋装垃圾流出的污水能及时得到排放,解决了以往垃圾袋破损造成的“二次污染”。
  环境卫生行业的每一种作业及管理模式的提出和普及,都源自实际的需要。而每一种模式在取得了预期效果的同时,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作者:张岩松,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技术信息管理科科长;徐晓霞,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技术信息管理科副科长;马国海,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境卫生管理二科科长;蔡苇、李铁、刘辉,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