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笔谈:市容环境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10/4/27 15:37: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朱文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形态逐步稳定,城市管理的重点由大规模改造建设逐步向常态化管理过渡。本文以“大门责管理”为载体,对构建长效常态管理机制作一些探讨。
  关键字:公共管理 市容环境 常态化 一体化 责任制

  
  本文所称的“大门责管理”是指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由市容环境管理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以实现城市市容环境高标准、常态化为目的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 

  一、大门责管理出台的背景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管理客观需要。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城区环境品质走在前列”和打造“宜商宜居”国际城区的目标,经过连续多年的景观道路建设和区域中小道路整治,城区环境已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范围已覆盖全区85%以上。由于在市容整治中重复建设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道路整治成效难以长效保持,尤其是中小道路管理难度较高。因此,尽快完成由建管并举向以管理为主的过渡,成为城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世博会召开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动。为确保世博会期间优质的市容环境,全市启动了各街镇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达标的创建活动,将“门责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创建中不断总结、突破,逐步形成了“大门责管理”。
  3.城区常态管理基本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一是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议事机制,综合协调的议事平台和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特别是综合治理“乱设摊”、“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等已向日常管理中延伸,整合管理资源、化解管理难题、开展议事决策,为推行“大门责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基础。二是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得到充分应用,管理内容不断扩展,已基本涵盖了城市外部的形态管理的市容、城管、交通、市政、“三乱”小广告等各个方面。三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提供了基础保证。四是在责任区达标创建取得实效,完成了全区范围的创建,通过达标创建为更好地发动群众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基础。

  二、大门责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实施“大门责管理”旨在解决管理体制上的多头管理,建设、管理、执法部门职能交叉,条块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建立和完善“管理为核心、自律为关键、作业为基础、执法为保障”(简称“四位一体”)的市容环境日常管理工作机制。
  在管理对象上,锁定的具体项目,有沿街面门前无暴露垃圾、无乱停放车辆、无跨门营业占道设摊、无乱堆放物品、无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无乱挂乱拉、无店招店牌污损、无乱晾晒,建筑工地无超载车和不洁车出门,公共绿地无空秃、树穴盖板无缺失、行道树无枯株缺株,市政设施道路平整、无积水、无侧平石缺损、无石板撬动、无违章搭建、护栏油漆一新,亭容亭貌整洁,雨篷清洁美观和菜场管理规范无“尾巴”等14项。

  三、大门责管理的实施原则
  一是广泛参与原则。坚持系统论的观点,始终把城市管理作为一项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工作,把发挥每一个单位、市民的个体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工作的关键,共同维护整洁、美观、有序的市容环境面貌,实现“全民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强调沿街面单位是“大门责管理”的基本对象和细胞,通过加强行政指导,积极引导单位组织开展自律活动,倡导“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岗位我尽责、我的区域我落实”的理念,做到有保洁制度、有保洁队伍和人员、有垃圾投放容器和保洁工具,从源头上调整社会成员组织的环境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城市环境面貌。通过行政指令的手段,督促各大口、系统和区属集团公司主动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发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面带动作用,推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重心下移原则。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拆条进块,避免“本位主义”的思想作风,减少区级主管部门到街镇派出机构的“二次协调”成本。在管理网络上,由上向下形成“区市容联席会议——10个街镇市容联席会议——若干社会自律小组”的金字塔型结构的“三级管理平台”。在处置流程上,采取由下向上逐级传递的方式,引导商家(单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源头上保障日常管理的规范、有序;街镇市容联席会议是日常管理事务的主要实施部门,对久拖不决的问题及时移转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整改,对涉及多部门的综合问题牵头组织综合整治、整改;区市容联席会议在全区性管理问题上发挥牵头、协调、指挥、指导作用,把握总体推进情况,制定管理规范,及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形成部门间有效合力。
  三是精细化管理原则。坚持采用“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流程”的“五定”管理方式,实现日常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可控化。“定岗”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本行业要求,确定人员岗位,细化标准,做好管理、执法和养护作业;“定人”要求各职能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市容环境沿街面大门责管理工作,在街镇由派出单位或队伍的把人员明确到具体位置,无专门派出单位或队伍的落实人员从事“大门责管理”;“定责”要求各街镇、部门细化职责,主动承担专业管理和末端处置责任,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处;“定时”要求一线工作时段,形成有序循环的管理、作业、巡视工作制度,及时完成处置,并定期召开各类工作例会,加强交流;“定流程”要求整合队伍,完善责任区日常管理、作业、执法机制,通过指导示范、巡查发现、处置督办、协调推进的工作流程自查自纠,尽早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作模式。

  

  四、大门责管理的运作机制
  1.街镇属地化管理机制。强化街镇在城市管理中的能力,建立以街镇牵头的社区主导机制,赋予街道更为充分的指挥权、协调权和考核权,充分履行“宣传发动、巡查告知、协调整治、考核评价”的工作职责,做到有一个工作推进机制,有一批指导员、志愿者,有一支督察纠错队伍,有一套与责任区单位共同维护市容环境的合作模式,形成管理监督与指导帮助相融合的工作模式。街道办事处、镇政府通过其市容联席会议平台,组织辖区内的市容、城管、工商、食药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整合停车协管员、市容协管员、门责指导员等队伍资源,协助宣传、发动,帮助责任单位做好管理和自律工作;组织对长期跨门经营问题研究,适当进行调整业态;协调解决好各类久拖未决的养护作业问题和管理难题。
  2.社会动员发动机制。一是鼓励和指导商家以地域范围为单位组建自律小组,开展自发性维护的环境活动,适当开展评优活动,对积极性高、成效明显的给予肯定。区、街镇市容联席会议将有效的做法总结推广,正面引导公众,自觉履行法规义务,维护城市环境。二是加大宣传告知,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告知书等形式,提高市民对法定环境义务的知晓率,并把“大门责管理”与促进商家发展相结合,与形成特色区域、业态优化调整相结合,通过宣传部、文明办、街镇报、台、网等新闻媒体,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三是经常性开展实践活动,以每月15日环境清洁日为平台,开展“共迎世博会,共建责任区”的“店招店牌洗一洗、门前堆物清一清、门前吊挂治一治、门前招贴除一除、门前垃圾扫一扫、跨门设摊收一收”,用一定形式固定下来,在世博期间乃至世博会后作为一项常规性活动,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群众团体组织作用和各类志愿者的积极性。
  3.基础作业保障机制。健全规范化作业管理机制,完善道路、绿化养护保洁等基础性工作和标准化工作,达到道路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泥、无积水、无污迹;路面干净,绿化隔离带和树圈干净,边角侧石干净,雨水井沟眼畅通干净,废物箱等环卫设施干净,实现公共绿地管理的全覆盖,实行全区沿街商户垃圾上门收集制度,调整作业班次配置小型收集车辆等设备,在严格区分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的前提下实施全区所有道路两侧近8500家沿街商铺的定时定点收集。
  4.行政执法保障机制。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治理乱设摊,疏导点内强化日常管理,其他区域坚决取缔;加强与工商等专业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诚信档案制度,解决长期跨门营业顽症。实施违法建筑拆除规定,按照“统一指挥、归口查证、快速拆除”的原则,实现新增违法建筑实现处置快速化,拆除率达到90%以上,以遏制新增的违法建筑。
  5.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建立“三乱”治理市场化机制,实现乱涂写、乱张贴、乱刻画处置的源头控制和快速处置。二是巩固大绿地管理公开招投标机制,实现大绿地保洁、保安、保绿的一体化运作。三是完善落实责任区指导员队伍制度,加强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发挥宣传、指导、劝阻、示范、监督作用。四是推行市容景观整治市场化维护机制,采取政府与业主共同出资的办法,引入社会机构,使市容整治后设施保洁、维修、养护落到实处。
  6.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考核,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结合社会中介测评,建立对各街镇和部门的考核制度,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严格实施问责制、追究制;二是加强街镇对各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考核,强化街镇在实施“大门责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加强对社会单位实施情况评议,在自律小组内进行评比,并把责任区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的必要条件。
  “大门责管理”是对城市常态化管理的初步探索,力争在世博会后进一步形成固定制度,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准则,并逐步向居住区等范围内延伸,实现管理的全覆盖。值得指出的是行政化手段只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和促进方式,更需要的是在更长的时间、更大范围的引导,在市民群体中形成自发的推动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形成代表城市形象的精神符号,真正演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作者: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配图 / 陈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