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治建并举 营造社区优美市容环境
发布时间:2006/3/6 10:31: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李宝令

  借浦东2005“综合环境年”的东风,梅园社区的市容环境管理工作在浦东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全局工作的统领下,抓住各项迎检工作的契机,运用健康社区建设、环境整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等三个市容环境管理的抓手,增强群众环境意识,实施分类整治,促进长效管理,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区的景观形态。年底,梅园新村街道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优秀组织奖。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与建设并举,是营造梅园社区优美市容环境的根本之道。

  一、抓住契机,把握市容环境的工作定位
  2005年,梅园街道被市、区列为环保模范城区创建街道和市容示范区建设试点街道。这给我们带来了“凭借好风上青云”的强大动力和广受关注与监督的“芒刺在背”。对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定位是“以人为本,治建并举”。
  建设健康社区,体现了以人为本。而人的健康又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梅园的环境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一方面来自历年环境整治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来自三年前全面启动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这两个抓手,前者是“治”,后者是“建”。同时,梅园的环境管理工作也较深地受到自身特殊区位的影响。这里是浦东的商贾繁荣之地,也是外来人员频繁流动之地,加上社区的西、中、东部存在现代风貌区、旧城改造区和成熟居住区的差异。如果仅着眼构建长效管理,而无反复整治,长效管理就缺乏基础;如果只注重整治,而无长效管理机制,整治的成果又无法巩固。因此,两者并举是当前抓好市容环境管理的“左右手”。

  二、以人为本,增强居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居民群众是社区市容环境管理的受益者,也是优美环境的维护者。开展建设健康社区的活动,让居民明白市民健康与市容环境的依存关系,从关心自身健康上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市容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向各居委会和社区单位下发了20种共8000多份有关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宣传画和资料,结合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知识教育,在健康家庭、健康校园、健康大厦、健康市场的示范点进行与健康相关的市容环境意识的宣传;在全民健身周活动和各小区开展的文体活动时,把维护好公共卫生面貌作为一项健康内容进行引导;在流脑疫苗查漏补种、保健咨询、健康家庭创建经验交流中,也突出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多角度的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市容环境管理是顺应健康社区建设的,是与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同步同向的,它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现实需要和未来追求。加强宣传教化,把街道的动机和居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使社区的环境方针家喻户晓,居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协助、参与社区市容环境建设。

  三、分类整治,夯实环境管理的三大基础
  在居民群众的监督、协助和参与下,我们针对辖区内现代风貌区、旧城改造区和成熟居住区的差异,对市容环境进行分类整治:对风貌区块,侧重整治流动摊贩;对旧城改造区块,进行全面整治;对成熟居住区块,结合创建示范小区,着力整治市容形态。通过分类整治,夯实环境管理中的道路、小区、景观等三大基础。整治中,我们结合梅园实际,把后两类区块的整治作为重点,主要工作包括:(1)栖霞路的整治和美化。我们对该路沿街278家商店的店招店牌进行统一改建,整治违规店面40余家;对油烟呛、噪音响、排污影响大的饮食店、铝合金加工店、音响制品店等,严格经营准入门槛;对理发洗足店、摩托车助动车修理店等,进行合理调整。经过两期整治,已见成效,沿街两侧店家一店一招,立面整新、鲜明,市民反映很好。(2)“环境问题”小区的整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街道领导分头带队到存在环境整治难点、顽症的小区,进行调研攻关。比如,对东昌新村等居民区内乱设摊、违章搭建现象,进行了综合整治和疏导违规摊主,投资完善公用设施。取缔了崂山西路101弄、福山路111弄的乱设摊,在原设摊点的空地上新建起花坛绿地。(3)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乳山一村等小区的违章搭建进行统一的改建设计,分期分批进行拆、改、建。(4)开展违规夜排档的整治。对辖区内各类违规夜排档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连续整治,共取缔50余处,遏制了夏秋季特有的违章势头。(5)主要景观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在各项重大迎检中,街道指挥和调配城管分队、城市协管组、机动保洁队等人员对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东方路、崂山东路、昌邑路、张扬路、世纪大道等景观道路进行联合巡视检查和综合整治,确保景观道路沿线的“亮、洁、美”。

  四、长效管理,推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提高
  整治是行政管理,但整治的行为主体大多为行政执法,管理不能全依赖执法,由执法完全取代的管理不可能取得长久的成效。街道从2002年3月起,就全面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目的就是遵循pdca(即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层层递进的运行模式,持续改进,从而产生长效管理的环境绩效。这一管理体系建立以来,通过实施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对环境需要改进的内容,依据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有序进行整改。作为科学化管理,它显示的是人对环境的认知提高和按制度操作受制度约束的效应。2004年,街道与区建设局、环保市容局、文广局共同筹资实施8项实事工程,包括商城路生态文化街工程、栖霞路平改坡工程、崂二等小区整新工程等。这些环境的整改与建设为2005年的长效管理创设了良好条件。2005年,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采用新版本。我们及时就新版的内容对各居民区的内审员进行培训,加深内审员对新版本的理解,提高其操作能力。根据新版本要求,我们还对各小区进行了初步内审。在宣传“生态浦东”建设意义的同时,我们在“梅园之窗”网站上设置“绿色社区,温馨家园”的网页,通过“梅园bbs”互动,听取广大居民群众对环境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依照体系规定的标准,加强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污染的治理和预防。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成效不仅为长效管理积累新经验,也让居民群众看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维护环境的自觉性。2005年,街道被列为“两化一覆盖”扩大试点单位。结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实践,开展了市容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在街道市政委的牵头下,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了一支保洁保序员队伍,负责保持中小道路及周边整洁、制止“六乱”;二是将整个社区划分为5个管理责任区域,落实责任区域的责任人,将管理目标落实到人。在责任区域内,实行巡查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每月公布巡查情况,使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能得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妥善处置。一年来,我们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取缔了夜排档50余处,拆除各类违法搭建的亭棚70余间,事先制止和及时封堵破墙开店(门)30余处,及时查处各类违章15632起,规劝、教育违规当事人2500余人次。网格化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网络相织,职责互动,信息共享,健全和完善了环境管理制度,促进了长效管理,推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提高,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2005年浦东新区在接受全国文明城区的考核中,梅园街道有4个居民区接受考核组的入户问卷调查,居民满意率达98%。

  五、加强协作,形成攻坚破难的管理合力
  当前,社区的市容环境管理还面临着不少需要攻坚的瓶颈问题。加强条块结合,综合协调,形成合力,是搞好市容环境管理的关键和基础。一年来,我们在加强协作方面,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从机制、措施、办法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合理分工、协调运作的新机制,确保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其做法有:(1)发挥“块”的优势。发挥“块”在社区协调主体的作用和行政管理资源调控手段上的优势,积极牵头“块”的管理,确保“块”的管理覆盖。每逢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必然带来不少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对此,街道劳动部门早作准备,对整治对象情况进行摸底,设法为其中可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寻找新岗位。(2)协调制度化。我们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市政委联席会议、沟通例会、执法信息反馈等机制,使综合管理的行政执法和专业管理信息及时沟通,尤其是对整治执法中碰到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分析背后的原因,通过与社区管理委员会的综治委、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使参与管理的多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化解矛盾,从而理顺协作关系,减少扯皮推诿,形成管理合力,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益。(3)队伍专业化。管理的法制化、程序化,对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投资了150万元组建了由80多人组成的市容环境队伍,并配备了头盔、夜间巡视背心和夜视防护眼镜,及20部对讲机、1辆巡视车,还对新上岗的人员加强培训,从思想作风、纪律和专业知识能力两方面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进一步健全对城管分队的监督措施,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确保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市容环境管理是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社区环境水平,不仅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社区的紧迫任务,也是迎世博展示浦东形象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在新区“十一五”规划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的总体目标下,切实把社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整体提升浦东环境管理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新贡献。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