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进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8/9/9 11:28:00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唐龙辉

  城市需要管理。城市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标志和体现,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来,各地的城管执法体系和组织架构已经形成,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把握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我们正在将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探索“社区组织、群众参与、物业管理、执法保障”的“城管进社区”新模式。本文就此做一些介绍与思考。
  一、城市管理中社区存在的问题
  1. 社区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就我们所在区而言,目前的一些居民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对市民的日常需求考虑甚少,很多新建的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农贸市场,或者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如部分镇的动迁小区附近的配套菜市场建设就没有跟上,居民买菜普遍感到不方便,路太远,这直接导致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的屡禁不止。
  2. 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社区城管工作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差、文明素质较较低、公德意识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很多人只顾自己方便,很少顾及他人;不少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认为只要不偷不抢就是合法的,违反城管的法律法规不算违法。部分镇的居民区中存在私搭乱建、破墙开店、占绿毁绿等现象。
  3. 城市管理部门单独行政执法,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较差
  随着区域经济的大开发大建设,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这使社区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社区虽有保安队、保洁队、物业等部门,但由于职权所限,还存在着“看得见的管不了”,“想管的又不好管”的矛盾。只靠城市管理部门单打一的管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又由于任务繁重,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执法难以有效地覆盖到整个社区,以致社区城管成了大城管格局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城管进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形式
  1. 加强领导,明确“三定”,做到四个统一
  城管进社区,涉及到宣传教育、勤务执法等多方面的工作。为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成立了由政委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分队的统一领导。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一便民利民举措,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定”标准,即 “定点、定时、定人”。对于进社区工作,要求做到“四个统一”:即要有“一块社区公示牌、一套法律法规宣传资料、一本社区工作台账、一个城管宣传栏”。对城管联系队员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大队投诉(监督)电话等实行公开亮相,同时印发宣传资料,经常向小区居民宣传城管的法律法规,并统一设计、印发进社区工作台账,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和处理情况要求翔实记录清楚。强化宣传阵地的建设,在社区宣传栏中开辟城管专栏,每月对城管宣传工作进行考核。
  2. 培育试点,签约共建,做好六项工作
  今年,我们区的14个镇,所有城管分队与全区的70个社区实行签约共建。为使这项工作真正造福于民,我们采取了“培育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选取了泥城、新场和书院三个分队进行了重点扶持,在试点成熟后,召开现场会,进行了经验交流。
  进社区后,城管联系队员主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工作职责方面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二是及时受理社区居民对区域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加强区域巡查,认真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四是定期与社区居委、物业、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社区情况,主动征询意见;五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六是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
  3. 制定考核,加强监督,与其它部门形成合力
  为促使各分队开展好进社区工作,增强责任感,大队将此项工作列入了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及时纠正不规范现象,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并且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邀请有经验的社区民警到大队共同探讨如何开展城管进社区的工作。周浦、康桥等分队也专门组织召开了与社区居委、物业、派出所和居民代表等的座谈会,以形成合力。

 
  三、“城管进社区”工作取得的成效
  1. 执法效能提高
  城管部门在社区的主要执法,是要消除乱设摊、沿街商店跨门经营、违法搭建、占绿和毁绿等。城管进社区后,这些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这种创新型的实践,进一步明晰了“科学分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责权一致”的管理思路,实现了社区组织与执法机关互动互助的双赢局面。城管进社区后,接到的投诉举报比以往增多30%左右。截止6月,接到的群众投诉和在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达到了近2000件,其中,乱设摊1000余件,跨门经营247件,违法搭建 216件,占绿毁绿41件。可喜的是各分队在职责范围内的相关问题都予以及时解决,又能积极帮助和反映职责外的有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能。
  2. 城管服务有了平台
  城管进社区后,通过“零距离”交流和“亲情化”服务,已经扎根到居民中间,能够广泛地征求和听取意见建议。这是一种“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好平台,也真正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把执法为民落到了实处。比如,泥城云帆苑小区的乱设摊的问题,过去由于市场有需求,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城管进社区后,分队领导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在小区周边设置了临时疏导点,方便了居民买菜,也解决了乱设摊问题。再比如,康桥分队在城管进社区后,通过参加清洁小区活动,加强了同居民的沟通。而书院分队以党建联建为载体,开展便民服务,也得到了群众的称赞。据统计,截止6月底,各分队共开展了各类便民服务53次,在群众中树立了亲民、为民、爱民的城管新形象。
  3. 城管宣传有了新载体
  城管队员进驻社区后,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了咨询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能够广泛宣传城管法律的知识,使得居民学会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高了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城管执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如新场分队通过宣传沟通,调动和发挥了社区各类组织、老党员、离退休人员的作用,使执法部门由孤军作战转变成群防群治。截止6月,各分队共进社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0余次,通过宣传和互动沟通,发挥了城管与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社区居民与城管部门间的良性互动。?
  四、“城管进社区”有待深化
  1. 城管与市容协管员联动进社区
  对于城管进社区这样一项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崭新工作来讲,要取得突破,基础牢固是最重要的前提。而由于受到城管队员数量的限制,要巩固基础,则必然要发挥市容协管员队伍的力量。城管和协管实行捆绑式进社区,也要注重发挥协管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让协管员一起参与日常巡查和管理,发现并劝阻违反城管法律法规的现象,遇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城管部门反映。
  2. 依靠社区开展“城管小卫士”活动
  孩子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就必然要从孩子抓起。城管进社区要注重以孩子为依托,通过开展“城管小卫士”活动,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的社会效应。通过开展“社区不文明现象大家找”和“清除‘三乱’小能手”等活动,让城管队员的大手牵起小手,同时再让小手牵起家长的大手,共同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去,共建美好文明的家园。
  3. 社会信息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今年,大队聘请的163名社会信息员主要分布在各镇的社区,在城管进社区后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城管队员要经常和他们联系,主动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听取建议。同时,要把社会信息员“请出来”一起参与社区的城管工作,加入到执法、宣传和服务的行列中,通过亲眼目睹和切身感受,构建知城管、助城管的格局。每年对参与热情高、工作成效显著的社会信息员还要予以评比和表彰。


  4. 进社区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
  要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就必然要发挥社区城市管理的组织作用。在城管进社区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强化综合执法力度,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社区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力争形成一个体制比较完善、运行比较有效、服务比较健全的社区城市管理新机制。
  (作者:上海市南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党组书记、政委)